電影訊息
超異能部隊--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以眼杀人/超异能部队/密探睥死羊

6.2 / 137,930人    94分鐘

導演: 葛蘭海斯洛夫
編劇: 彼得史卓翰 Jon Ronson
演員: 喬治克隆尼 伊旺麥奎格 傑夫布里吉 凱文史貝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邑人

2010-03-30 07:00:07

咄!我用我的眼神殺死你


2009年最耀眼的電影無疑是《阿凡達》,作為反面形象的軍事長官史蒂芬·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奧斯卡上最耀眼的男演員莫過於新科影帝傑夫·布里吉斯,還有作為對手的喬治·克魯尼,如果有這麼幾個人在一起演出一部電影,然後再加上曾經的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及好戲之人伊萬·麥克格雷格,這個陣容真是足夠令人震撼的。《以眼殺人》就足足聚集了這些爺們在了一起,而且就在2009年,奧斯卡戰役上演之前。

 

只是,這部電影得到的關注卻並沒那麼高,這個只能是題材的不太討巧,作為好萊塢的黑色幽默劇,是需要一些知識儲備及一些欣賞的耐性才能好好的體會的。對於克魯尼來說,他已經在科恩兄弟的《閱後即焚》中充分了體驗過黑色幽默的意味,不過他還是接下了這部片子,且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吧。克魯尼表示:「對於這類影片,我並不看好它的票房,黑色幽默和諷刺這個玩意並不是那麼招大眾的喜歡。去年的《閱後即焚》的票房就不怎麼樣,今年的這個《以眼殺人》亦不被很多人看好。不過,我本人倒是很喜歡這樣的故事。這種故事裡有荒誕、有胡鬧、有惡搞,甚至還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東西。」想來,其他演員的想法也與此類似吧。

 

說到黑色幽默與諷刺,《以眼殺人》這部電影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以一個極具諷刺的題材入手,說是美國美國國防部治下有隻以研究特異功能為主的部隊,以尋求在戰爭中對敵手不戰而勝。然後又以一個記者的身邊去旁敲側擊地來表現這隻部隊。結果就鬧出一系列極具喜感的故事情節來,以完成對美軍的諷刺,並進一步表現伊戰的荒謬性,表現出了戰爭的無聊,還有無厘頭的感覺。所謂的戰爭,似乎只是美國軍部組織了一些無用的人,去做一件完全沒有意義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又花去了納稅人大筆的稅金。

 

對於戰爭,我在上篇有關《無恥混蛋》中說了一點點。在鬼才的昆汀手下,世人所認為的具有正義性的二戰,完全變成了一個鬧劇。去完成刺殺希特勒的光榮的任務,卻被一群無恥的混蛋所掌握,他們對於德國軍人採取極端的措施,大肆殺戮,甚至採取極為殘忍的棒擊的手段將敵人殺死,然後還要用刀揭去敵人的一大塊頭皮。用現代提倡的人道的觀點看,這些手段無疑都是非正義的,因為作為士兵,那些普通的德國士兵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以非人道的形式對待另外的一些戰爭的受害者,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並不值得提倡,而且這個片子還出現在眼下,這真是一種諷刺。如果把德軍先驗地認為是殘暴者,是敵人,那麼這些殘忍的手段似乎就具有了天然的正義性。但換個角度的話,如果這隻小分隊是眼下的穆斯林的聖戰勇士,把強大的西方國家當做天然的惡棍的話。那麼如果說那個無恥的混蛋小分隊所做的事,與穆斯林聖戰勇士們所做的幾乎可以劃等號了,那麼所謂的恐怖襲擊也就具有了先天的正義性,這種來自道德上的邏輯性非常的可怕。而且昆汀顯然也不是在為恐怖活動搖旗吶喊,他只是將電影拍成了電影而已,只一些想像的東西,所以,他可以將希特勒被刺客們用槍打成刷子。血漿與暴力是昆汀一貫的風格,沒有誰說《追殺比爾》是在炫耀暴力,也沒人說《無恥混蛋》是在為恐怖活動張目。道德在電影面前止步,而且《無恥混蛋》還成了藝術片,納粹軍官的扮演者也成功因為表演而拿下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這就是對於戰爭的解釋的多重性,《無恥混蛋》可以這樣,《以眼殺人》也可以這樣。對於戰爭的多重性解讀在當下的並行不悖,看起來是一件頗可玩味的事。

 

對於特異功能,在中國,曾經在上個實際末有過一個極為火爆的時期,不過後來有因為某功而受到集體打壓,變成了邪教的一部份。而之後,誰如果再去談什麼特異功能,都成了政治不正確而受到嘲笑。我當然也是反對什麼特異功能的,就像《以眼殺人》表現的那樣,所謂的特異功能的存在,本身就是非常諷刺的。但當說也不能說的時候,就成了另外一回事了。我同樣反對一切形式的政治打壓,讓民眾自己去選擇,自己去拋棄,才是真正應當的。

 

咄!我以我的眼神殺死你。以上這句,如果不是用在愛情的俘獲里,而是用著其他的場合,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笑話了。對這個可笑的社會,很多時候,我們也只能用眼神去殺死那些看不慣的人與事了。如果它不能發生,那麼就在想像力存在一下也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