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91,734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二1978

2010-03-31 02:01:55

非好萊塢式結局——《禁閉島》(有詳細劇透,慎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Which is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 這是泰德最後說的話,他似乎是在向查克表明這是自己在清醒狀態下作出的選擇。隨後,他似乎義無反顧的隨警衛走向了瞭望塔。
    電影開始時,泰德和查克登上禁閉島,島上的獄警荷槍實彈、如臨大敵,而在泰德所講訴的自己的二戰經歷中,有一幕與此非常相似。泰德和部隊進入一個法西斯集中營,面前是堆積如山的屍體,其中甚至包括相當的婦女、兒童、嬰兒,旁邊站著扔下武器,舉著雙手的法西斯士兵,泰德和其他士兵端著步槍嚴陣以待的架勢其實和他日後面對的獄警並沒有多少差別,他們有著同樣的感受——恐懼。在集中營,士兵們由於一個意外開了槍,擊斃了所有投降的法西斯士兵。相比較並沒有開槍的獄警而言,前者並沒有因此而消除自身的恐懼。面對冷酷、邪惡的暴力,武器從來不是克制它的工具,相反,它是暴力在人類身上向外的延伸。
    電影故事的主線是泰德揭秘的過程,副線是他的記憶,到了結局,醫生們卻告訴他這兩條線索的虛實恰好顛倒。實際發生的揭秘主線是泰德臆想的,噩夢般的破碎回憶才是真實的。前者的誕生只是他為了無法忍受後者而幻想的。這只是他再次遭遇同樣類型的恐懼而激起的自我保護反應。讓我們回到集中營的場景,那裡有三類貼有不同標籤的人群,警方(同盟國士兵),原告(集中營關押的平民),嫌疑人(法西斯士兵)。案情如此簡單,兇手與被害人涇渭分明。有罪的判定毋庸置疑。在那個瞬間,泰德注視著投降的法西斯士兵們,個個高舉雙手,一臉無辜,恍如驅魔成功的病癒者,轉瞬間,他們就已經重返人間。甚至之後因意外而承受的死亡也無法宣示他們的罪責。反而把剛剛維持正義的同盟國士兵推向了新的兇手身份。集中營裡的人們相繼死去,只給試圖擔當拯救者的士兵們留下冷酷、邪惡的暴力。這個怪物自身是可以在人類中無窮繁衍生息的。
    在電影的結尾處,醫生們提示泰德想起了返回故鄉後所遭遇的慘劇。泰德在戰爭的創傷下酗酒度日,忽略了妻子的抑鬱癥狀,當妻子發瘋時溺死了三個孩子時,追悔莫及的泰德用槍打死了神智失常的妻子,來到了禁閉島。而這幕慘劇實際上是集中營情景的重演,泰德還是警方的身份,孩子是受害人,發瘋的妻子客串了嫌疑人的角色。泰德依然沒有趕得及挽救孩子的生命,面對著妻子瘋狂、抑鬱的眼神,他明白這不過是個被惡魔附體的無辜者。這裡兇手再次缺失。泰德向妻子開了槍,覺得這是解救妻子的唯一方法。這一次非意外的槍擊擊垮了泰德的精神防線,導致了他在禁閉島上陷入幻覺,不可自拔。
    在島上,泰德所設想的故事情節里,他仍擔當警方的角色,嫌疑人則是披著白大褂的醫生,被拯救者就身邊那些精神異常的同伴。他似乎可以在無數次的NG後重新開機。幻覺能安慰所謂的精神病人,就像白日夢能撫慰所謂的正常人。不過這次他所面對的的敵人好像正是他臆想的對手——那些精神病醫生。醫生們設計讓泰德親身經歷自己的的幻想情節,然後在故事發展到高潮時,輕輕一戳,所有的幻覺全部破滅。泰德重新回到面對妻女的四具屍體,而兇手缺失的局面。醫生們抓住這次短暫的清醒期給泰德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他再逃避到幻覺里,他將被施行腦白質切除手術。變成一隻無喜無憂的溫順羔羊。如果想不被手術,保留原來的「自我」,就必須一直保持充滿痛苦回憶的清醒。第二天,泰德走出病房,向查克說的話表明白己又鑽進了幻覺圈。在查克用眼神向考利博士報告後,泰德又對他說了這句:「Which is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至此電影結束。就在此時,我們是否意識到,泰德所臆想的故事已經發生了。島上的醫生在虛假執法官身份的泰德身上作了真實的手術。
    第一次在集中營,泰德開槍後,無法面對生活,在酒精和冷漠中打發時日;第二次在家裡,他面對親人再次開槍,難以承受真實,直接躲到幻覺里過活;第三次在禁閉島,他把槍換成醫生的手術刀,自願接受腦白質切除手術,就此永遠解除了恐懼。前兩次泰德拿著槍,卻找不到兇手,因此而頹廢乃至瘋狂。而最後這一次,他終於可以躋身於受害者的身份,拉著妻子等死者的手在某個地方狂歡了。這可不是一個非典型的好萊塢式結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