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太平洋战争/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

8.3 / 81,971人    52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風獨自涼

2010-03-31 09:06:53

血戰太平洋


今年年初,《兄弟連》的影迷們就在奔走相告:HBO耗資2.23億美元製作的10集戰爭劇《血戰太平洋》3月14日首播。史匹柏、湯姆•漢克斯繼《兄弟連》之後再次聯手擔綱製片,對服裝、槍械等道具和戰鬥細節符合歷史真實的要求更上一層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HBO不差錢,就是要在全球提升HBO的公司形象,繼續打造戰爭劇的經典品牌。

1941年日本的侵略行動益發肆無忌憚,對美國的經濟利益和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構成嚴重威脅。羅斯福政府堅決支持中國抗戰、凍結日本在美一切資產、對日本全面禁運石油的政策,終於激怒了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軍突襲珍珠港,參戰國多達37個的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血戰太平洋》著力表現太平洋戰爭中的一系列島嶼爭奪戰,以1942年8月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為開端,日美雙方的精銳展開了長達3年的血腥搏殺。

在日清(1894)、日俄(1904)、中日(1931)戰爭中大獲全勝的日本,字典里已找不到「失敗」二字,文官政府完全被軍部左右。中國、珍珠港、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關島、新加坡、緬甸、印尼,一連串旋風般的勝利使日本從上到下出現皇軍戰無不勝的幻覺,開始無節制地擴大戰線,以南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為前進基地,威脅美國至澳洲的航線安全。

成立於1775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素有「拼命三郎」的美譽,是美軍中唯一一支總統無需國會批准便可動用的部隊。1942年8月7日,美陸戰第1師佔領日軍瓜島機場,拉開了戰略大反攻直至日本本土的序幕;21日,發動「七七事變」、在中國戰場大出風頭的一木清直大佐,認為怕死、缺乏堅強意志的美軍,比國民黨軍隊還要不堪一擊,率領900餘人的先遣隊,在2門三八式炮、8挺重機槍的掩護下,用日軍最擅長的白刃衝擊向美軍進攻。為了招待好這些肉彈,陸戰1師用300挺機槍、50門大炮和無數自動、半自動武器織成巨大的火網,全殲一木支隊,史稱「泰納魯河口之戰」。

驕橫狂妄的日本陸軍,以日俄戰爭時的觀念、推崇意志決勝的大和精神進入太平洋戰爭,結局可想而知。9月12日,川口清健少將不知悔改,率6200人向美軍發動白刃衝擊,又一次毫無懸念地遭到慘敗。10月24日,日軍王牌第2師團(「九一八事變」的主角)匯合川口支隊的殘兵,向得到增援的美軍發起總攻擊。

《血戰太平洋》第2集的主角是25歲的機槍手約翰•巴斯隆,他奮戰48小時,以一人之力打退上百名日軍的自殺式衝鋒,獲得美軍最高榮銜:榮譽勳章(MOH)。情報官員從繳獲的日軍日記發現,日軍並非視死如歸的超人:「在叢林裡不分日夜地行軍,可惡!可惡」、「距總攻擊還有兩分鐘,神啊,保佑我」、「我不想死,我想見到妻子」等日軍心聲在日記里比比皆是。陸戰1師師長范德格里夫特少將感嘆:「日軍是能被鐵絲網和機槍殺死的人類,這對我的精神是一個極大的安慰。」

瓜島之戰,美軍在地面戰爭中首次打敗日軍,取得歷史性的勝利,成為太平洋戰爭的分水嶺。此役美國陸軍陣亡1592人,日本陸軍死亡2.38萬人,還有上千人被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日軍居然比義和團大師兄還要愚蠢和固執,被日軍奉為「作戰之神」的辻政信中佐,儘管私下也承認在瓜島比在諾門坎取勝還難,但在戰役總結報告裡仍然認為美軍軟弱、白刃戰具有決定性的絕大威力。這種無視現實的自欺欺人,與日軍「以我為主,精神至上」的指導原則密切相關,直到無條件投降還是認為注重身心、強調紀律的日本文明優於自由、奔放的美國文明,撞破南牆也不回頭,真可謂「自作孽,不可活」。

日本當時與納粹一樣,無論男女老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激情直衝雲霄,有一隻鳥兒飛過,都恨不得給它插上愛國的翅膀。這種不可理喻、動輒大打出手的邪惡集團非常適合被鐵與火修理,讓他們從此畏懼戰爭、愛好和平。

《血戰太平洋》目前播放了3集,好戲才剛開始:用日軍大本營的話來表述,日軍在瓜島「與敵軍堂堂(光明正大)戰鬥」,再「堂堂地轉進(敗退)成功」,一直「轉進」到了本土,「堂堂地」承受B-29的飽和轟炸。爭議很大的貝里琉島戰役將是《血戰太平洋》的重頭戲,編導會告訴觀眾:為了自由,人類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原載新民週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