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

人猿星球/猿人袭地球(港)/决战猩球

8 / 193,796人    112分鐘 | Argentina:115分鐘 | Spain:107分鐘 (DVD edition)

導演: 法蘭克林沙夫納
編劇: Michael Wilson
演員: 卻爾登希斯頓 羅尼麥唐爾 金杭特 詹姆斯惠特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0-03-31 16:43:42

關於人類宿命的反思之旅――「人猿星球」系列觀感


       2009年,先有Cult味十足的《第九區》,又有小成本人文氣息濃厚的《月球》,加上個山呼海嘯席捲全球的《阿凡達》,算是把換位思考,批判人類社會的惡行與表現對人類未來的憂慮這一反諷形式集中普及了一把。其實,論深刻性和徹底性,這幾部影片早有前輩,1968年到1973年的「人猿星球」系列,以反諷味道更強烈的方式,將人類社會宿命般的自毀命運刻畫的更加具有衝擊力,堪稱充滿反思的反烏托邦科幻電影經典。

    提起《人猿星球》,人們更多想起的可能是蒂姆伯頓那次並不成功的翻拍,怪老頭兒讓影片帶上了自己的風格,卻失掉了影片原有的反諷力度。1968年,首部《人猿星球》上映,一艘人類太空船因為事故來到了2000年後的地球,主人公泰勒與兩位同伴驚訝的發現此刻人猿已經成為地球主宰,並進入冷兵器時代,而人類文明則退回到了史前水平,只是人猿們獵殺的對象。這部電影製造了兩重反諷效果,第一重在於人類地位的逆轉,從統治地球,到成為當年人猿一般在森林平原間遊蕩的低等動物,他們已經失去語言能力,社會形態一如當年的人猿。這一點上,最有反諷效果的一幕莫過於,當泰勒等人被抓後,很快成為人猿科學界生物實驗的樣本,殘忍的活體實驗讓人想起了我們今天對於動物的所做作為,而更令人心悸的是,其中包括人猿社會中相對溫和的科學家們,如那位後來給予泰勒巨大幫助的茲拉,這位女人猿心地善良,但是當她將人類看作如同我們今天看待牛羊一般的低等生物時,也覺得殘忍的對待顯得理所當然,如同我們不會為踩死一隻螞蟻感到內疚。

    而本片另一重反諷則帶著宿命感,即人猿社會與之前人類社會的同構性,作為曾經被征服,被當作實驗品的物種,他們成為統治者之後,同樣形成了如同人類社會一樣充滿暴力和階層的社會。片中,人猿社會大致分成兩類,身體強壯的帶有獨裁軍政府特徵的鷹派,還有就是茲拉這樣的知識界鴿派,中間也有法律的制衡,但是,如同很多社會一般,法律面對被挑撥的民族主義常常顯得孱弱,強硬的「超人」更惹人矚目,而片末,我們真是看到了泰勒受到了歧視般的不公正對待,哪怕他具備語言能力,接著在一場追殺中,他帶著一位原始人女伴逃離,卻在沙灘上發下了坍塌被掩埋的自由女神像,這無疑是本片極具亮點的結尾,充滿了震撼力,也帶來對人類未來不安的餘味。如果說這個系列的首部重在表現第一重反諷的話,那麼兩年後的《失陷猩球》就是將第二重反諷的宿命悲劇發揮到了極致。在這部中,來自地球的搜尋泰勒的飛船同樣來到了未來世界,搜救隊的隊長同樣對地球的現狀大感震驚,也要面臨人猿的追殺。在茲拉和丈夫的幫助下,他逐步深入了人猿社會的禁區之地,在那裡不但找到了泰勒,也發現了倖存的少數具有語言能力的人類,他們利用令人猿畏懼的幻象建立起防護網,製造的一片聚居地。而同時,在人猿社會,卻是一派軍國主義氣息日益瀰漫,強勢的鷹派終於還是掌權,軍政府得以建立,而他們也發起了對禁區的總攻。同時,人類社會留下的核武器成了倖存者最後的寄託,但是這是一種絕望的寄託,最終,在一場決戰中,核彈被引爆,地球毀滅。這彷彿是一場悲劇的循環,後來者沒有從先行者身上吸取教訓,群體的社會化組織似乎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階級、貪婪和暴力的惡性循環,於是,曾經的受害者,人猿們也學習著加害者讓自身毀滅的方式,最終導致了自我的徹底毀滅。

    在第二部以地球毀滅結束後,這個系列眼看似乎無法繼續,但是本系列在第三部《逃離猩球》卻以一種否定之否定的既是繼續,又帶著前傳的個性方式將影片的思想深度又推進了一層。在上部中,一直幫助人類的茲拉、科尼斯和米洛得以乘著飛船逃脫,而與前兩部不同的是,他們返回到了2000年前的地球,那個人類統治的地球,影片一開始,就見以為是失蹤的泰勒等人歸來的人類準備搭救降落的飛船,只見飛船中走出三隻人猿,人類的驚愕之情溢於言表。看過了前兩部人類慘遭人猿社會壓迫的場景後,這部再回到人類高傲和殘忍的景像,那你就會深深為正走向災難的人們感到一些焦急了。茲拉等猿開始本受到善意的對待,但是偏偏人類社會中那些偏執的人們,誘使茲拉說出了人類社會即將滅亡的原因,倒是交代了前兩部留下的懸念。從茲拉口中,我們知道,因為一場瘟疫,人類社會的貓貓狗狗們滅絕,所以人類開始馴養猿類,不但當寵物,更當勞動力,更準確的說是當奴隸,在百般壓迫之下,人猿們的怒火不斷積聚,直到一天,一隻名叫凱撒的具備語言能力的人猿帶領大家揭竿而起,推翻人類統治,而弔詭的是,這隻人猿很可能就是剛剛懷孕的茲拉腹中的孩子。本片營造了科幻電影常有的時間悖論,即「未來決定未來」,當你發現人類的未來竟然是因為偶然來自未來的因素決定的,那麼因果關係的混亂可能就徹底讓你暈菜了。

    顯然,人類社會中的「憂國憂民」之人同樣懷著這樣的恐懼,看著茲拉腹中懷有的埋葬人類社會的噩夢,他們怎能不驚恐。我一直相信尚未發生的未來是可以改變的,片中的焦慮者也同樣如此,但是他們的錯誤在於沒有明白問題的本質。從茲拉口中我們知道,導致凱撒率領人猿起義的原因在於人類對其殘酷的壓迫,而非凱撒本身,而焦慮者們恰恰錯誤的認為殺掉茲拉就能阻止這一切發生,恰恰以導致未來悲劇發生的殘忍的方式試圖避免毀滅的命運。這無疑是個放到今天都充滿現實意義的啟示,我們常常很懶惰,不去追究一些悲劇發生的深刻的原因,或者發現了卻懶於去解決它,因為深層次的問題解決起來常常需要太多時間,太大耐心,太多智慧,交織著現實利益和政治現實,可見的常常是在表面上進行作秀式的激進措施,一時看著痛快,卻造成更大的惡性循環,甚至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塑造敵人是人類社會的傳統,將原因歸咎於實實在在的個體或某一群體身上顯然比費勁的追求深層次問題來的輕鬆,殺害茲拉比深刻反省,糾正人類對待弱勢生物的態度的容易程度絕對是成天文數字級別的,作為觀眾,因為看到了結局,所以再看這一幕更是五味雜陳,本系列在第三部以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回溯將反烏托邦式的反思表現到了極致,看著茲拉和丈夫最後慘死,人類社會的焦慮者鬆了口氣時,另一邊,茲拉卻在躲避過程中將生下的孩子掉包寄放在馬戲團,留下了一個黑色的寓言。

    接下來了第四部《猩球征服》和第五部《決戰猩球》水準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思想性銳減,成了通常意義的科幻動作片。前者講述了凱撒率領人猿反抗人類統治的經過,同時也表現了凱撒的反思,試圖建立一個猿和人和平相處的社會。在最後一部中,我們則在一開始看到了這樣和諧的景像,然而人猿社會中部份人猿的暴力衝動和權力慾望,加之倖存入類中部份人復仇的渴望,導致了猿與人的一場惡戰,將悲劇延續,回到了第一部的狀況。

    看完「人猿星球」系列五部,你會感受到一種宿命般的絕望,然而正是這種絕望帶來了這個系列徹底和深刻的反思,這正是反烏托邦電影的魅力所在,它告訴我們未來可能很黯淡,同時又告訴我們這是我們社會現有的劣根所導致,啟發觀眾反思自身。這個系列雖然於40多年前起航,但是放到今天,你會發現其對群體社會運作規律的揭示依然有效,也正是因為如此,特別其第一部的經典地位才延續至今。當然,提到這個系列,也不能不提原著小說作者,法國作家皮埃爾.鮑李(Pierre Boulle),正是他的小說催生了這個系列的5部電影,甚至還有兩套劇集,此外,皮埃爾還有一部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那就是著名的二戰電影《桂河大橋》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3b951416da814377abe3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