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

弱点/守护有心人/温情橄榄球

7.6 / 360,821人    USA:129分鐘

導演: 約翰李漢考
編劇: 約翰李漢考 麥可路易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提姆麥格羅 昆東亞倫 傑海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肥肥安

2010-04-04 22:06:39

黑貓/白貓,還有婚變中的Sandra Bullock


記得大學學開車的時候,教練教我每次選擇換線的時候的程序就是保持速度--在好的時機做出判斷---打信號---the las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ALWAYS check the blind side(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永遠要觀察盲點)。

判斷是一時兩刻就可以做出的選擇,每個人每一刻都在做判斷: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形勢是不是對自己有利?我能從現有的局面得到什麼?.....無論是下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判斷的腦電波時刻存在。撇開深層考慮後所分層的模糊地帶,世界上似乎只有好與壞,對和錯--不是黑貓就是白貓。

判斷題的思維中,收養黑人兒子的Leigh Ann是富商太太,典型的高調白人師奶,年輕時做啦啦隊員於是年紀大了還保持啦啦隊員經典的吹高金髮;Gucci戴滿全身,表也是Chanel的J12,是美國南方暴發戶的JP造型。黑人兒子Michael就更經典了:一張罪犯的滿是橫肉臉(真人更像),人高馬大看上去充滿了強姦犯或者搶銀行專業人士的身型,吸毒的媽媽更讓人對他成長的背景充滿鄙夷。

Leigh Ann第一次看到Michael,想到的是橄欖球後衛所具有的天才體質;第一次見到Michael吸毒的母親,看到的是她渾濁眼裡對兒子的不捨和心痛;第一次被NCAA的調查人員為難時,感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而是自己的錯誤。和」溫情「/「勵志」無關,這僅是一個著眼點的問題:當第一次面對新的人和事的時候,是本著」善」,還是本著社會告訴你的經驗和stereotype(典型代表)來判斷?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都是用stereotype來做判斷,這保證了大多數選擇的正確,卻也讓自己看不見的blind side越來越大。

富人不一定都貪婪,儘管大多數都愛財如命;
窮人不一定都可憐,儘管大多數都身世悽慘;
白人不一定都自大,儘管大多數都態度傲慢;
黑人不一定都危險,儘管大多數都刀槍傍身;

是的,這個電影中充滿了家庭/煽情/黑人等時下美國社會關注的流行主題,容易讓文藝青年流淚也容易讓憤怒青年鄙夷其深度。只想說很簡單一點:作為青年人,我們即便理解也掌握不了Leigh Ann對家庭的選擇,但她對於人,對於事的看法,那種不但積極而且充滿公平/公正/公開的大愛,是很多人所缺少的。成功者如她,你看到的,是站在社會高處的人利用自己的一點點優勢來幫助弱者,還是這種大愛的精神一步步成就了今日的她?

如果你把上面的字都讀完了,還在批評這部電影假/大/空的話,那也恕我只能套用Leigh Ann在高級餐廳上對自己珠光寶氣的妹妹的評價來對你說一句:」Shame on you."
----------------------------------------------------------------------------------
關於橄欖球的知識,就不一一贅訴了,請大家參考2pthegamer的影評好了寫的非常全面具體。
我是在Sandra Bullock拿獎之後才看的影片,當時北美所有的娛樂新聞都在關注現實生活中她老公背叛他的故事,試圖挖出所有細節。簡而言之就是在Sandra拿到影后幾乎第二天,一個暴露又邪惡的紋身女橫空出世告知全世界她和Sandra老公長達兩年的姦情,這正是在Sandra拍攝《The Blind Side》期間。話說直譯為「盲點」的電影,似乎也是對她自己婚姻盲點的諷刺。而更巧合的是,如影片中主人公Leigh Ann的選擇一樣,Sandra在醜聞之後最關注的竟然是丈夫和他前妻所生女兒的監護權:因為小女孩的親生母親現在正在服獄中,而父親的名聲顯然是不適合撫養女兒;當全世界人都以為Sandra會用盡氣力對付紋身女的險惡傷害時,她卻擔起繼母的責任,帶著繼女跑到鄉間躲開這些紛雜,並努力爭取對繼女的監護權。

難以相信吧?現實總比電影精彩,也因為真實而險惡百倍。影片中Michael的生母讓他面對骯髒時「緊閉雙眼」,這種對於現實的無奈逃避,不僅是窮人有,富人也有;黑人有,白人也有,我們每個人都有。世界是噁心的,不過有時你吐吐就習慣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