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向日葵 [2005]--Sunflower [2005]

向日葵/Sunflower

7.2 / 726人    Canada:129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張楊
演員: 孫海英 陳沖 王海地 張凡 高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這隻貓

2010-04-06 23:50:39

有沒有不程式化的父愛?


這是一篇2005年的舊作,沒有指導意義,慎看!



  《向日葵》,導演張楊的新作,賣點是溫情,在國內上映時間雖短,卻也風評不錯,可惜,不合我的胃口,是我近期看的最難受的電影之一。

  背景設定在七十年代中期,一個北京胡同裡的小家庭,典型的父嚴母慈的結構。孫海英飾演的父親(一畫家)也是典型的那個年代的模子扣出來的人——為一些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剝奪了發揮其大好才華的機遇。自從發現兒子有畫畫的天分,就認定兒子要比老子要有出息,開始逼著兒子學畫畫。就像許多中國的父母一樣,堅持認為自己已經毀了,就那樣了,然後拍著兒子的肩膀讓他好好幹,把寶都押在他身上。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徐徐鋪陳開去,仔細地描摹了兒子仿如一部與父親的鬥爭史的成長曆程(當然導演的野心還要大些,這是後話。)——小時候不好好學畫,父親拍桌捶凳,粗聲粗氣地訓斥,青春期不好好學習,想著外出打工,被老爸趕到車站硬生生拖下車,成年後因為遲遲不給父親添一個孫子,一頓飯吃得劍拔弩張,一旁不能少的當然是任何時候都幫腔護短的媽媽……只是暗暗想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家長一到鏡頭前都這樣,一說到親情就無比地擰巴,人物形象都像樣板戲中的革命人物,臉像個柿餅,還油光發亮。


  儘管開始有「溫情」的預告打底,還是被結尾明目張胆的煽情嚇了一跳——結尾當然是,兒子如父所願當了大畫家,開了自己的畫展,父親在這時也死得恰到好處,全家一起聚在父親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聽父親在一盒磁帶里留下的聲音,回顧若干年來的人生歷程,然後劇中人和觀眾一同等待兩行熱淚流下來……最後,還要很輪迴意味地,兒子的兒子呱呱落地了。


  我卻還是憤懣,為什麼家中的父親一定就是個這麼高尚的形象,像有神力相助的摩西最終一定可以指引孩子出埃及,為了父親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就可以剝奪一個孩子愛鬧貪玩的天性,一個少年對愛情的嚮往,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對自己的將來的規劃?使得兒子在多少不那麼快樂的人生以外,還要背負更苦大仇深的重量?——印象深的是影片當中的一個細節,向陽(孩子)因為太討厭畫畫,有天趁媽媽不在時,偷偷地把手指伸到縫紉機下面企圖自殘,孩子當然是害怕,眼神似看不敢看,滿眼的恐懼和猶豫,雖然後來爸爸及時發現,但還是看得我直冒冷汗。做爸爸的成功欲把一個孩子心靈扭曲得連正常的手指都可以不要,莫非就不悲哀嗎?


父親有時是那麼蠻不講理的一個名詞,但導演最終還要用結果(兒子成名了)來反映手段的合理性——其實只道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許都有些許買彩票的意味,萬一,父親就是沒有押對寶呢,我們還會不會看到這麼涕淚交加?


  kia說也許這樣評論失之粗糙,因為從女性的角度來看父子情可能會有偏差。我也覺得父子之間的溝通一定有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神秘的因素存在,問題是我從這部電影之中看到的,仍然只有從其它途徑得知的印象的重疊,而沒有別的更深的挖掘。我不能說中國是不是都是這麼模式化的父子情,如果不是,我替導演感到遺憾,如果是,我對一個時代都覺得悲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