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秋菊打官司--Story of Qiu Ju (Qiuju Da Guansi)

秋菊打官司/

7.6 / 6,724人    Spain:100分鐘 | UK:100分鐘 | USA:101分鐘 (video version)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陳源斌
演員: 鞏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胡明亮

2010-04-07 01:53:16

觀《秋菊打官司》——中國地方自治的缺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秋菊打官司》是張藝謀拍給外國人看的片子,裡面花了很多功夫表現中國傳統社會的風貌。由於他對風俗的重視,他對中國社會的描述倒是很真實。這部電影給了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秋菊的不斷上訴。此間表現出的我國的地方治理狀態令人深思。
   秋菊打官司的原因在於村長踢了他丈夫的「要命的地方」。事情的起因是秋菊家種辣椒,要在地裡建個曬辣椒的棚子。當時中國政策禁止在地裡修建房子。村長於是以此為理由阻止他建棚子。這分明是在刁難秋菊家。這樣的情況在中國鄉村是常見的。由國家來管制村民的土地使用權,這使得地方官在執行時有了上下其手的機會。
    秋菊在向李公安告村長時總說「他是村長,踢了也就踢了,但不能往要命的地方去踢」。可見秋菊對於現有的鄉村秩序是認可的,她並不追求第一等的公正。
    第一次告到李公安那裡時,處理的結果是村長賠償200元醫藥誤工費。但村長拒絕道歉。村長拒絕道歉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村長道了歉認了錯,村長的威信就不存在了,日後國家交付的任務也就難以完成了。由此他認為國家會站在他一邊,因為國家還有求於他。我認為村長說得很有道理。
   對於一般人而言,村長既然已經賠了錢了,那事也就了結了。秋菊的丈夫就是這樣的。但秋菊死死不放的是「給個說法」。為什麼秋菊要「給個說法」呢?她寧願不要錢也要個說法,這是因為秋菊對正義有著堅定的信仰,她認為這個世界有個天理存在。對正義的信仰正是其生命的希望所在,所以她才會不惜代價去追求一個「說法」。其實普通小民也是有信仰的。
   在向李公安告村長時我們看到,李公安一個人要負責整個鄉鎮的治安司法工作。因此,秋菊來時他總是在忙碌中。我曾想公安與檢察院應該分工,檢察院負責調查,公安負責治安抓捕等具體工作。看到這裡,我不抱此希望了。中央政府能夠為地方提供的公共服務是極為有限的。何以見得?由中央直接向民眾提供的公共服務是昂貴的,更好的公共服務需要征更多的稅來維持。而過高的稅收水平可能會導致官逼民反的結果。並且,更多的公共服務需要更為龐大的官僚機構,官僚不僅提供公共服務,他還會魚肉百姓。在市里時,一些聽了她故事的市民說像她這樣的事一個市里起碼上萬起,大家都到市里來要求解決,市里哪能管得過來。也就是說市公安是不會理她的。這句話很有意義,國家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越往上一級,其成本就上一個臺階。
     秋菊從鎮上一直上訴至法院,其成本已遠遠超過了秋菊所能得到的賠償。這些成本包括乘車去鎮上、縣裡、市裡的交通成本、住宿成本,獲取打官司的可靠資訊的成本。其中獲取資訊的成本最為高昂。她需要了解國家的政策、告狀的程序、相關部門的地址、領導的意圖等資訊。而這些資訊大部份都壟斷在官僚階層手中,這就更加大了難度。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公民不能享受到國家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因為成本太高了。進而由此導致地方治理的惡化。《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裡秋菊所遇到的官還都是好官,尤其是那個市公安局長。可現實中清官總是少數,貪暴之吏居大多數,這是更令人畏懼的。
    這裡的困境是如何造成的呢?這完全是地方自治缺失的緣故。在自治的情況下,地方的治理任務完全由地方自己負責。自治的地方用不著中央來規定土地的使用,如果這樣,秋菊一案也就不會出現了。在地方自治的情況下,基層官員由地方民眾選出,對地方民眾負責而不是對中央負責。本片中的村長也就用不著為自己的權威的喪失而擔心了。在地方自治的情況下,地方事物靠民主來解決,在熟人社會裡解決問題只需較小的社會成本,而且由於大眾的參與其結果的合法性、公平性高於中央任命的官僚,哪怕決策錯誤民眾也不會有怨言。總之地方自治使得地方治理的成本低,且結果更為公正。這使的地方的善治成為可能。
    西方中世紀的社會,國家遠離百姓,對百姓而言只有莊園才是實際的。每個莊園都是一個獨立的單位,莊園由莊園主與農奴(黃仁宇反對將其譯為農奴,他稱之為穡夫)共同管理而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預。莊園作為一個小的地方自治單位,公共服務的成本低,行政與司法可以分開運作。莊園的行政管理由莊園主從農奴中選出來的莊官管理,而莊園司法由農奴擔任陪審團的莊園法庭來管理。於此相對的是,中國古代行政與司法一直是合一的(宋代的提刑制度對此有一定的糾正,可以說宋代的司法比較具有獨立性)。中國任命的官僚式地方治理結構治理成本高昂,為了節約成本(也可以說是不擾民),司法與行政合一,縣官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審案。我們知道中國中央還是有專門的司法機構的,如大理寺、刑部、刑審院等,因此司法與行政的合一併非源於古人的觀念。中西兩方的這種社會結構的差異導致了後來雙方命運的極大不同。大部份人都以為凡封建則必落後,黃仁宇認為在封建制度下較能注重地方實情,尤其西方的封建制度使得私有產權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使得「社會底層的資源能夠自由而公平的交換」,由此催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中國則陷入官僚主義的泥潭始終發展不出資本主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