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舞者--Mao's Last Dancer

7.3 / 6,770人    Canada:117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USA:117分鐘

導演: 布魯斯貝勒斯福
編劇: 強恩索狄
演員: 曹馳 布魯斯格林伍德 凱爾麥克拉蘭 陳沖 愛曼達佩舒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xinlove

2010-04-08 18:23:22

《Mao's Last Dancer[毛的最後一位舞者]》李存信,存信不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http://axinlove.com/2010/04/maos-last-dancer/

《Mao's Last Dancer[毛的最後一位舞者]》李存信,存信不存?
by @xinl.ve 100407

飾演Ben 史蒂夫nson的Bruce Greenwood[布魯斯·格林伍德]能為這部小電影出境太不容易。沒大紅大紫的他,經常在熱門影片裡做重要的配角,譬如《Star Trek》,《I,Robot》和《Deja Vu》。在《Maos Last Dancer[毛的最後一位舞者]》中,他飾演邀請李存信赴美訪問的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是除了主角之外最重要的角色。習慣作為大片配角的他,能否習慣在這部備受爭議的獨立電影中,無關乎表演,在於本片的題材。

電影改編自李存信的自傳《Mao's Last Dancer》,2003年在澳洲出版的本書轟動一時。文革期間挑選培養起來的芭蕾舞演員,李存信1979年赴美交流後,以與美國人結婚的方法留在了美國。當時的中國領事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扣押了李存信,事情傳開後,引起了中、美兩國的外交糾紛,最後還是以李被從領事館釋放,並可以永遠留在美國而了結。至此以後,李憑藉著過人的藝術才華,在芭蕾舞的表演中取得了成功,甚至包括回到中國的巡演。

羅生門一樣的事件,只有本片(也是李存信的書)的單方面解釋。最重要的選擇?他愛伊莉莎白——婚姻關係才能保證他能留在美國,在電影中不只一次地叩問著其中的每一個人,李、伊莉莎白、劇團總監Ben、中國領事以及旁觀者。李選擇的結婚時間點是要離開美國的前兩天,結婚是事實,理由是自由的生活和藝術的平台。

陳丹青的《幸虧年輕-回想七十年代》(註:港版)從另一個側面描寫了那個時期的青年希望獲得機會、平台和空間的念想:
九月九日午後,我們正收拾畫具,負責安排活動的「美影辦」主任屠思華上樓進屋,並不看著我們,說:「這樣子,下午不出去了。四點鐘電台有重要廣播。」旋即離開。我們各自坐下,忽然好安靜。那麼,是毛主席死了。

活在一九七六年的人明白那是怎樣一種感覺,那是怎樣的一年。元月周恩來歿,仲夏是朱德的死,「人心惶惶」,不準確,那年,人心是在默然等待,暗暗地猜.....拉薩陽光猛烈,我記得屋裡的靜,三個人刻意扯些別的話題,閃避目光,不敢對
視,抑制嘴角的痙攣,只怕猝不及防,笑出來——「那一瞬間,他沒有能夠使他的臉色適應於他的過失.....他的面孔完全不由自主地突然浮現了他那素常的,因而是痴愚的微笑。」《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這樣描寫阿卡諦維奇偷情後被妻子發現的一瞬。不合時宜的表情!文革翌年家裡接到一封報喪的信,是父親有位老同學幹校猝死,我先拆看了,遞給父親時,也曾忽然發笑,其時十四歲——一九七六年我滿二十三歲,已知事關重大,然而九月九日下午我們竭力抑制的正是托爾斯泰捕捉的那種笑,雖則理由大異,但何其危險:笑是可怕的證據,門雖關著,三個彼此信賴的人,可是一笑之後怎樣收場?說什麼?說什麼都不宜。

確鑿的經驗無法確鑿描寫,我確鑿記得那天下午怎樣吞嚥有罪的笑意,同時心生恐懼。四點鐘到了,一遍又一遍的哀樂、回放,那些年城鄉遍佈高音喇叭。幾天後,拉薩廣場龐大的葬禮,萬人默哀,所有警報汽笛齊聲鳴響。今年,汶川地震再度全國舉喪,我佇立街頭,從風中肅然辨聽遠近四外的機械哀鳴,想起三十二年前。三十二年後,此刻我斗膽寫出當年的真實,就是:我們等待最高領袖逝世的這一天,等很久了。

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拘禁,那個時代人的遭遇,無論是誰,即便不用對比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的境況(天朝宣佈站起來後,選擇留在大陸的知識分子、其它派別的政治人士,和去港、台、西方的同輩人的人生對比),做出和李一樣的選擇太自然。但是電影對李做出選擇的刻畫,更多的表現是李的鑽營、自私和貪婪。

伊莉莎白像個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天使,在李需要合法身份的時候出現,阻礙李謀求事業和新的婚姻的時候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他愛她嗎?這個追問,電影中的人物幫著問出來口,李和伊莉莎白這麼多年應該也是在不停地問自己。當時媒體關注了法引起的「外交糾紛」,估計也沒有落下道德引起的「真愛」與否的疑慮。選擇結婚的時間點不對,後期帶著所謂職業夢想放棄對方又是不對。細細想想,他選擇的每一步受外界壓力的影響遠小於他對獨自前程的追逐,國、家、親人和朋友的利益都成為他向上的臺階的墊腳石。書也好、電影也好,李這個人物沒有表現出感恩,不要說對國家,只為對父母、老師或者風雲變化的年月等。文革之於他是剝奪了自由、高雅藝術的機遇,但又是把他從山東農村中選拔出來,電影的細節提到只有生活的艱苦和江青對藝術的干涉,故意忽略了這是他人生巨大轉機的推手。

要為李開脫的話,應該說是他後來的精神已經帶有強烈的西方烙印:推崇個人奮鬥,忽視環境機遇。之所以轉變至如此情狀,兩點猜測:
一、李的青春時期正好國家混亂,教育失語,能接受到的資訊除了芭蕾技術外,也唯有意識形態的宣傳,少了塑造大寫的人的教育。課堂上的謊言被戳穿後(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的生活),觀念、信仰產生了顛覆;
二、過早離家形成的獨立意識,如同他黑夜中練舞一樣,命運和機遇靠不了別人,只有自己爭取,爭取到了就是自己應得的,無關於其它。

電影時間有限,只能重複了書的主要情節,倘若書中的李能有更多的情感而非成就,或許我能對人物更有好感。未看過小說,對李的評價只就電影內容而言。抓住機遇,改變命運,白眼狼也想,不能因為想要改變成為白眼狼,更不能獲得後變成了白眼狼。一路在獲得機會的李,對身邊的人、家、國回饋了什麼?什麼都沒有!他是一個逃離天朝取得成功的樣子,激起懷才不遇的心有慼慼,但並非是他在路上表現出的品質。

電影打了不少擦邊球,關於文革、社會主義論調等內容點到為止,不去激怒天朝政府、民眾的情感,而結局又把家屬、領事和對李並不好的老師納入視野之中,留下寬恕和理解,向被他傷害的國家、人物釋放了些許善意,未知是電影還是自傳的用意,戴了有色眼鏡的我依然認為是李的投機之舉。

Maos.Last.Dancer.2009.BDRip.XviD-TheWretched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