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58,588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0-04-08 20:21:30

《禁閉島》:犀利哥大戰腦控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紅的時候,還沒有奧蘭多•布魯姆和羅伯特•帕廷森什麼事,十三年前,意氣風發的傑克在大西洋冰冷的海水裡撒手人寰,自此便留下了關於「海洋之心」和跨界愛戀的一段螢幕佳話。時過境遷,當年《成長的煩惱》裡的叛逆男孩已變身為肚子微凸鬍子拉碴的中年熟男,不過演技和眼神卻是愈發的犀利。回首往事,大神卡梅隆讓迪卡普里奧邁入了一線明星的行列,而馬丁•斯科塞斯的迅速跟進又讓他的螢幕形象砥礪得日益純熟。
《紐約黑幫》里還有丹尼爾•戴-劉易斯壓檯面;從《飛行家》開始,基本就是迪卡普里奧獨當一面了;再經過《無間行者》的演技大鬥法,到這部《禁閉島》,完全可以看作是迪卡普里奧的獨角戲,縱使有本•金斯利這樣「甘地」級的老影帝出鏡,迪卡普里奧依舊如日中天,《禁閉島》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場,莫不都是圍繞著迪卡普里奧在翩翩起舞?

斯科塞斯導筒下的1950年代風格很Man,西裝革履和寬檐禮帽很快讓人回想起在二戰廢墟上建立起的一代霸權,那是一個鐵幕初現,鶯歌燕舞背後暗藏殺機,平靜中壓抑著巨大能量的時代,男人們表面上嘻嘻哈哈,背地裡卻在你死我活的搏鬥。人們用「冷戰」來形容斯時的國際局勢,殊不知這二字作形容詞正符合斯科塞斯在《禁閉島》里所打造的硬漢懸疑風格。小平同志在評價重慶談判時,說國民黨反動派的二把刀搞法是:「檯面上講客氣,桌子底下踢腳」(大意)。縱觀整部《禁閉島》,從美學風格上來分析,大約就是這個意思。

《禁閉島》有著鮮明的密室推理色彩,小島驚魂式的時空結構讓我一度懷疑這是斯科塞斯向希區柯克的致敬之作。在前面90%的劇情里,《禁閉島》似乎都在著力塑造一個炒冷飯的好萊塢孤膽英雄形象,迪卡普里奧扮演的聯邦執法官泰迪始終在和精神病院裡的醫生們鬥智鬥勇,德裔醫生若隱若現的納粹背景強烈的暗示觀眾:美國政府在進行一場不可告人的心理戰實驗,那個失蹤的女精神病人正是政府陰謀的犧牲品。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泰迪人生中的一段悽慘往事也浮出水面,罪案與泰迪的家門不幸勾連在一起,形成了《禁閉島》最主幹的敘事線索:整個禁閉島上的醫生和警察都串聯在了一起,在這個小島上,這幫腦控黨有對病人生殺予奪的大權,而他們手中的尚方寶劍,則是掌控了對於「瘋癲」的審判和解釋權——熟悉前蘇聯政治鬥爭史的朋友,想必對此都不會陌生。

這繼承了從《飛越瘋人院》以來中國觀眾所熟知的將精神病院妖魔化的路數,在《禁閉島》里尤甚:精神病醫生和警察形影不離的結合在一起,無疑象徵著體制化的外部世界對個人內心的壓抑。片尾西亞馬蘭式的翻盤其實更讓觀眾疑竇叢生,這個結尾完全可以從兩個截然不同的向度進行理解:一,泰迪的確瘋了,整個禁閉島上的職員們合力出演了一場Cosplay秀,是為了治療泰迪的心魔;二,泰迪沒有瘋,他跟島上其他的病人一樣不得不承認自己發瘋,以獲得人道的對待——或者乾脆說,泰迪被逼瘋了。

我沒有讀過丹尼斯•勒翰的原著,單從對他作品的影片改編來看,《禁閉島》強於《失蹤的寶貝》,但不如《神秘河》。集中營的慘狀、被虐殺的納粹戰俘、不幸的家庭經歷,諸種因素疊加在一起,我寧願相信泰迪真的瘋了,為什麼要非把精神病院妖魔化呢?那些兢兢業業的醫護人員無疑在從事著人類靈魂療救的偉大事業,縱使有個別害群之馬,也犯不上對整個精神病醫療事業橫加污衊吧。

福柯在《瘋癲與文明》里為我們勾勒了歐洲歷史中關於「瘋癲」話語的演化歷程,事實上,從原始文化中薩滿式的通靈者到理性時代里「人道」的精神病治療,人類經由對精神病的態度轉變完成了對自身主體認識的現代性建構。
我記得李立群在一次講座里說過,漢字的造字法很偉大,你看「瘋」字,雖從「病」字旁,但內裡卻是一個大大的「風」——只有「風」,才是真正自由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由的是泰迪,被禁錮的是醫生和螢幕下的我們。

(刊載於《東方早報》2010年4月8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