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杜拉拉升職記--Go Lala Go!

杜拉拉升职记/GoLaLaGo!

5.1 / 575人    China:100分鐘

導演: 徐靜蕾
演員: 徐靜蕾 莫文蔚 黃立行 吳佩慈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拷古雪茄

2010-04-09 19:32:44

《杜拉拉升職記》:徐靜蕾墮落記。


文/馮凝

我記得高中語文老師對我們講作文的時候,拿徐靜蕾做過例子:當時那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剛剛上映,她說,最近老聽人稱讚徐靜蕾是才女,於是琢磨著,這年頭是不是「才女」的門檻降低了,看了《來信》後才知道,老徐「才女」的名頭名副其實——據說這是一種「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只不過如果王老師現在還在教語文,我想她一定會用《杜拉拉升職記》做例子,然而從鋪天蓋地的宣傳和最終成片的對比看來,她要教給學生的是另外一種修辭手法,叫做「虛張聲勢」。

《杜拉拉升職記》大可算作是徐靜蕾自毀才女形象的一大步,無論是《我和爸爸》還是《夢想照進現實》,我都認為雖然徐靜蕾擺脫不了正式步入女性主義之前的那種稚氣,但至少她從行事與創作作品本身,都帶有了一絲在中國大陸為數不多的女導演中堅守的一面,對於一個演而優則導的女人來說,更多的要求實在有些過份,因為她不像蔣雯麗一樣,有一個超一流攝影師兼導演老公。因此,根據之前的作品和原著小說推測,《杜拉拉》應該是徐靜蕾將她那種小資情調的女性主義發揚光大的契機,可惜我們沒有猜中過程,也沒有猜中結果。

根據李可的原著,杜拉拉的故事本來應該建立在一個運氣超好的女小強像蝸牛一樣「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結構上,中間穿插了一段俗而不媚的辦公室戀情。但徐靜蕾硬是將杜拉拉職場成功學的部份刪減到只剩下愛情故事的框架,以邂逅-交往-誤解-重逢來統籌整部電影,對於一向追求探索實驗的徐靜蕾——《夢想照進現實》的單空間雙人物,《來信》的茨威格小說中國化——來說,期待與真實的落差令人扼腕,而這樣的創作脂粉氣十足,學生腔濃重的後果便是,既滿足不了白領們對職場寶典的渴求,也無法撫慰影迷影評人對老徐的期許。

電影混亂的節奏是影片的又一大敗筆。《我和爸爸》中,徐靜蕾同樣以略顯碎片化的橋段拼湊起一部生活流風格的電影,然而《杜拉拉升職記》顯然不能如法炮製,因為一段父女故事可以以情節中蘊藏著深厚的情感線勾連細碎的場景,但一個女白領的成長,必然要求導演呈現出每個階段的特點——雖然徐靜蕾強行用月薪和職位的升高來結構杜拉拉的發跡,但這種依靠特技生硬的分割,有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她也許是想模仿《羅拉快跑》那樣讓遊戲式結構,飛速剪輯,分屏並置統領電影節奏的方法,但《杜拉拉》的觀感又是那樣的缺乏起承轉合,缺乏必要高潮,於是最終結果是碎了一地的散片。

也許《杜拉拉》早已輸在選角的階段——黃立行磕磣的長相和那雙小而無神的眼睛,與原著中王偉的形象相去甚遠。那個在故事的尾聲成為了杜拉拉另一半的男人應有的偉岸、善良、一絲絲的大男子主義,在黃立行的身上被唱流氓歌的秉性瓦解得蕩然無存,似乎從未拍攝電影的他又有那種新人普遍的怵鏡頭感——估計在拍MV時他可以用翻天覆地的街舞動作掩蓋那雙已經很小都還是要經常看鏡頭的眼睛,但在電影膠片數倍放大一笑一顰的境況面前,他的道行還是太淺。

對老徐的電影創作歷程總結一番,我發現《我和爸爸》《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有姜文助陣,影片的質感達到一定水準,至於《夢想照進現實》是王朔的劇本,兩名主演的台詞功力因為劇本的原因得到了充分發揮,而到了《杜拉拉升職記》,那個舉著金曲獎獎盃的黃立行只會對著鏡頭傻笑然後被取笑,釀成現在的苦果,我想應該是才女徐靜蕾選錯了男人的緣故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