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慕尼黑--Munich

慕尼黑/慕尼黑惨案/复仇

7.5 / 239,105人    164分鐘 | Philippines:163分鐘 (cut)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東尼庫許納 艾瑞克羅斯
演員: 艾瑞克巴納 丹尼爾克雷格 希朗漢德 馬修卡索維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iaoduoxi

2010-04-11 04:20:27

上帝的復仇


我對影片所描寫事件最早的印象,來源於一本叫《間諜首腦備忘錄》的書,其中有一節《上帝的復仇》寫得格外精彩:摩薩德歷時九年,以牙還牙,處決了死亡名單上所有的「黑九月」成員,真是痛快淋漓,好殺,好殺!如果完全還原歷史,影片還可以拍得更緊張刺激些,可惜史匹柏愛心大氾濫,唧唧歪歪了許多於事無補的廢話和多餘的情節,糟蹋了本該完美的血腥復仇故事。

歷史上,為血祭11位遇難的以色列運動員,摩薩德圈定了11個暗殺目標,順序如下:
 
1、慕尼黑慘案的主謀者阿里·哈桑·薩利邁,黑九月首腦。
2、阿布·達烏德,「黑九月」的爆破專家,薩利邁的老同學,慕尼黑慘案的同謀者。
3、馬赫穆德·哈姆沙裡,知識分子,是「黑九月」駐巴黎的外交官,也是巴解組織的發言人。
4、瓦埃勒·茲懷伊特也是個知識分子,詩人,是「黑九月」駐義大利的負責人。
5、法學教授巴西爾·庫拜西博士,參與了為「黑九月」提供武器的活動。
6、卡馬勒·納塞爾,是「法塔赫」組織公共關係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巴解組織的發言人。
7、凱馬勒·阿德萬,負責「法塔赫」在以色列佔領區搞破壞活動。
8、馬赫穆德·尤素福·納傑爾,又名叫阿布·尤素福,巴解組織的高級官員之一,專門負責「法塔赫」和「黑九月」之間的聯絡工作。
9、穆罕默德·布迪亞,「黑九月」的外交部長。
10、海珊·阿巴德·希爾,他是巴解組織與克格勃之間的聯絡官。
11、瓦迪·哈達德博士,「黑九月」的高級謀士。因為死亡名單要湊足11個人,他也就不幸被註定列入名單了。

「上帝的復仇」暗殺行動的執行步驟如下:

1、羅馬。1972年10月16日晚10時左右,4號目標瓦埃勒·茲懷伊特在被槍殺於其住所的過道里。摩薩德特工在口頭確認其身份後,用貝雷塔自動手槍向其射出14發子彈,全部命中。
2、巴黎。1972年12月8日早8點25分,3號目標馬赫穆德·哈姆沙裡在其公寓內接電話時遭遙控炸彈襲擊,受致命傷,於一個月後去世。炸彈被事先安裝在其電話內。
3、尼科西亞(賽普勒斯)。1972年1月24日晚10點30分左右,10號目標海珊·阿巴德·希爾在當地「奧林匹克」飯店的床上被炸成碎片。炸彈安裝在床墊下面,以目標體重壓力解除保險,再由遙控器引爆。
4、巴黎。1973年4月6日晚,5號目標巴西爾·庫拜西在街頭散步時遭近距離槍擊身亡。
5、貝魯特。1973年4月9日傍晚,摩薩德突襲巴解總部,6號目標卡馬勒.納塞爾、7號目標凱馬勒.阿德萬和8號目標馬赫穆德.尤素福.納傑爾被當場擊斃。整個突襲行動持續約90分鐘,巴解總部大樓被炸毀,約100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和無辜平民死亡,摩薩德幾乎無人員損失,黎巴嫩警方則未乾預。
6、雅典。1973年4月13日凌晨4點半左右,黑九月與克格勃的新任聯絡官賽義德.穆查西在阿里斯迪茲飯店遭燃燒彈襲擊斃命。此人是臨時添加到死亡名單上的。
7、巴黎。1973年6月28日早11點左右,9號目標穆罕默德·布迪亞被炸死在自己的汽車裡。炸彈安裝在座椅底部,靠體重壓力解開保險,再由遙控器引爆。
8、利勒哈梅爾(挪威)。1973年7月21日10點42分,被錯認為1號目標的無辜平民,摩洛哥籍飯店服務員阿赫邁德.布希基在公共汽車站被槍殺。6名摩薩德暗殺小組成員隨即被挪威警方逮捕,以謀殺罪入獄服刑。摩薩德的聲譽遭遇重大打擊,其最高領導人扎米爾於翌年被免職,「上帝的復仇」行動暫時中止。
9、東德。1978年初,11號目標瓦迪·哈達德博士患癌症在一家醫院去世,摩薩德的特工一直到他死也沒能發現他的蹤跡。
10、1978年摩薩德新任領導人伊扎克·胡菲少將重啟暗殺計劃,代號「追殺紅色王子」。
11、貝魯特。1979年1月22日下午3點35分,1號目標阿里·哈桑·薩利邁在其寓所附近遭50公斤汽車炸彈爆炸身亡。當場炸死的除了36歲的薩利邁和4名保鏢外,還有4個過路人;另外,有18個行人被炸傷。真是一場十分可怖的屠殺。
12、波蘭,1981年8月1日,2號目標阿布·達烏德在一家旅館的大廳裡突然遭到槍擊,開槍的是一位摩薩德特工。他在波蘭的任務並不是刺殺達烏德,而是偶然在旅館裡認出了這位著名的「黑九月」頭頭時,出於一時衝動才開了槍。

至此,歷時9載,死亡名單上開列的人員已全數斃命。為了執行「上帝的復仇」,摩薩德不僅延誤了對第四次中東戰爭的預警工作,還錯殺了許多無辜者。至於巴以矛盾究竟如何解決,怕也不是安幾個炸彈,「定點清除」幾個目標所能一勞永逸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