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sa|離

2010-04-15 08:02:07

逾越


塵世的愛
-------------
    在滿臉青春痘的自稱心理選修課老師的那個胖子放這部電影之前,今天還是毫無生氣的一天,一如往常的感到寂寞,沒有笑容也沒有淚水,沒有任何讓人激動的事情.自己做飯,自己吃,一如往常的不想洗碗,一如往常跟自己的拖延症做鬥爭,一如往常的十分控制的抽了幾根煙.偷聽隔壁的小姑娘跟她男友沒完沒了的鬧.

    開始很不明白,那姑娘很清楚跟我說過,她不愛他,她也的確表現出時時刻刻虐男友的氣質,但是當我看到那男孩天天的往女生合租的房子跑,以及有些時候能聽到的隔壁沉悶的做愛的聲音的時候,特別是今天在街上一個人,大風天並沒有獲得絲毫散步的樂趣時,我突然無比希望出現一個invisible friend.而這個人最好還是boyfriend.

    愛情是排解寂寞的一種手段,也是最具風險的,而友情就相對穩定很多.我們在與愛人說天長地久的時候,永遠是那麼頭腦發熱,而我們從不與朋友說矯情的天長地久,但往往發現十幾年,竟然是朋友陪在身邊.作為一個從小自閉的孩子,竟然看到這麼一部很可能成為我生活寫照的電影,我霎時不知如何面對,這與我的生活如此相似的情節.

    這部電影,max的設定猶如平庸版的阿甘,而他顯然又沒有阿甘這麼有自製力,所以杯具的成為一個死胖子,有人在評論上寫說,這是一部loser片兒,從這個角度來說,它何嘗不是.沒有人會像阿甘那樣笨得如此聰明,也沒有人會有阿甘那樣比正常人獲得更好的機遇.幾十年後的電影,在表現同類型的人時,顯然更添了讓人動容的細節和真實感,

    所謂的智障,精神病患者,他們疏離人群的時候,遠遠要比普通人聰明很多.在我看來,max最後某種程度上已然被"治癒",在說出人無完人的感慨時,作為一個觀眾,反觀自身,又何時做到真正正視自己的缺點.

    人的一生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答案而活,max既然已找到這個答案,完成了一生的心願,吃到了足夠的巧克力,死而無憾.

    我曾經的確有過一個自閉症的朋友,患有各種心理疾病,而我也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准自閉經歷.現在的我幾乎沒有一點兒勇氣去假設再經歷一次這樣的磨難,而我的朋友也隻字不提他長達幾年幾乎不說話,隨身帶便條紙寫幾個字與人交流的方式,表達感情的障礙甚至表達思維的障礙對很多人來說都存在,自閉症強迫症在這個社會也比我們想像得更要普遍.
max是在mary的輔助之下得到的大徹大悟般的寧靜,而我們更多時候卻只能自己掙紮著改變自己.

    他死去了,我們還在浮躁的活著,而特別是我們忙碌時根本沒有時間管管自己的精神,管管自己內心滿溢的愛恨感情,而習慣於每天被自己內心幻想的聲音困擾,被離奇的夢境,早晨枕旁的空位以及走出門面對世界無所適從的恐慌壓抑,被人們向你投射的冷漠或是怪異的眼神割傷,被孤獨包圍時,那種撲面而來的熟悉的被壓倒感,大腦里響起的耳鳴聲和喝酒喝得不知不覺淚流滿面的感覺,你又比一個瘋子或是一個智障高明多少?

    而mary,作為一個本身沒有智力缺陷的人,在幼年時,顯然是真心與max交往的.隨著年齡的成長,她漸漸明白了max的病的嚴重性,同時也不知不覺融入了正常人的世界,當她醒悟把唯一的朋友作為一個研究對像這對他的朋友max來說是個多大的打擊時,她毫不猶豫的銷毀了她的書,而此時,電影中沒提到的,其實還有作為一個年輕的"成功者",mary的朋友顯然不會僅限於max一個...所以後來她的丈夫對她的背叛,也是合情合理,他當然不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因為一個筆友而開始消沉.

    mary這個影片中僅訴說了一半的人生軌跡中,我卻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的,從小深感自卑,從小深感與周圍人的隔閡,和自己的怪異,偽裝的特立獨行與偽裝的大膽狂放.而當我寫完這一連串的形容詞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個世界還有太多這樣的人了,多的都能提取出mary這樣的樣本做一部廣受歡迎的粘土動畫了.我想每個人都有一段時間,是那麼痛恨自己,如我從小痛恨自己的左撇子,痛恨不經廣東的烈日暴曬的小時候那層甚至被譽為白雪公主的如今黯淡的皮膚,痛恨八十年代末的南下熱潮造就的毫無家鄉概念的從內地到廣東新移民的我,以及暗含類似culture crash的無知幼稚的排擠.

    我太了解童年一點兒輕微的曲折所造成的對成年後的性格的巨大影響,特別是敏感如我的人.我現在的種種扭曲性格,都折射了童年時的微不足道的經歷,就是家庭幸福的我已經覺得童年都是在毫不被人注意自己感受的時光中度過,何況mary那樣的從小確確實實是在一種精神上被蹂躪的狀態度過.現實中,他們說,這樣的人容易婚姻不幸.mary的經歷印證了這句話,我也一直深深抱定我不會有幸福感情生活的念頭.

但是也許我們的不幸福之處在於不像他們一樣,有一個毫無雜念的朋友,遙遠到彷彿不曾存於現實世界的聯繫,和毫無保留的愛.
或者是我們本可以幸福,但是所謂的"談戀愛"互相審視掂量對方儘量,各種以高攀偷情為榮,所謂的"交朋友"必先考察此人有沒有直接利用價值,沒有再接著看間接的,再間接的...

    但他們之間的友誼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甚至讓我們忘了,其實友情愛情,本來該是互惠互利的.
    
    有如此見解,讓我們在感動過後的生活如何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