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7 20:35:58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我看動畫電影《再見螢火蟲》
首先要聲明的是本文並不涉及到汪暉的「大作」《反抗絕望》 !不過在筆者看來是在可恥!或許這才是「叫獸」!沒有了作為知識份子的道德底線!在此筆者還想說明的是這期(2010年4月15日)的《南方週末》中涉及了吳迪老師關於電影論著中提及的關於倪震「叫獸」、路海波教授、尹鴻教授等所作所為,讀罷,震驚!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學術界!驚歎!!!!如此,不堪想像!!我只有想說:「救救學術界吧」!!!
對了在此我還想說的是請讀者拜讀一下尹鴻教授著的《電影藝術導論》裏到底有多少是「借鑒」美國電影學者路易斯•賈內梯的大作《認識電影》的。在其書中又有多少錯別字和錯誤處!簡直不可想像!!如此出版此書簡直是對讀者的誤導和對電影藝術的褻瀆!!
扯開話題我們進入正軌,今天我想談談對於動畫電影《再見螢火蟲》的感受和理解。之所以將本篇文章的題目寫成是「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恰恰是筆者在再看此片後的感受。
電影《再見螢火蟲》講述的是二戰期間日本處於劣勢時期時日本民眾的生活狀態。其以獨特的視角來反映二戰,從而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性!其以打破了反映戰爭的傳統手法,影片以哥哥阿泰與妹妹之間的情感為線索,展開電影的敍述。其感人之處比比皆是。令人潸然淚下。
即使在戰爭中,哥妹兩人還好堅持著童年的純真,在閑暇時不時的嬉笑、玩耍,而這種快樂的片刻更能展現長期的戰中的痛苦。他們已失去了愛他們的父母,他們已沒有了經濟來源,他們生活在飢寒交迫的城市邊緣,他們……處處以哥哥對妹妹的愛為視角向觀眾展現這對令人憎惡的戰爭,而這種小的視角的選取更能展現戰爭的殘酷和無情。於是,他們的命運也隨之而改變著,慢慢地走向死亡的邊界。之所以創作者運用「再見螢火蟲」為題,筆者認為也正好表現了,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即使這種希望是渺茫的,是轉瞬即逝的。可是,除此之外,作為戰爭的受害者又能做些什麼呢?於是在他們走向「絕望」(死亡)的路上有它們(螢火蟲,在本影片中已將其符號化了,代表的是點點的希望)陪伴。
這已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其感人之處總是在我的腦海哩翻滾縈繞,處處想起他們哥妹倆在大海邊、在田園邊、在困難時的微笑嬉戲,感覺他們是那麼的堅強。妹妹形象的可愛,聲音的嬌嫩總是讓人淚含滿珠,總是讓人倍感親切。哥哥所給與妹妹的愛又是那麼天真無私,讓人感到萬分溫暖,早已把戰爭的殘酷忘得一乾二淨。可是這一切都發生在戰爭中。而這一切總是深深地扣住人們的善良的心!於是在看此片時不免讓人淚流滿面。而這就是愛,是力量!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抱怨這抱怨那,可是當我們看過此部電影后,倍感溫暖、溫馨。那種在無聲無息中所流露出的力量,讓人震撼,肅然起敬!而這就是電影所給我們帶來的真切感受。所以即使我們遇見了再大挫折、困難,只要我們能在絕望中尋找著希望,我們就能堅強得將挫折、困難打到。因為我們畢竟還有我們的父母,畢竟我們不是出在沒有人性的戰爭中,相比之下,我們應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加油,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挫折、困難。
是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2010年4月17日
於山東藝術學院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