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

深海长眠/长眠地中海/情流心海

8 / 85,452人    12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哈維爾巴登 貝琳洛達 蘿拉杜納斯 克萊拉西庫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0-04-19 06:19:12

虛無的終點與沉重的軛


教士:「除去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
雷蒙:「除去自由的生命也不是生命!」


每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困苦或遭受上天無緣無故懲罰時,總是會問:活著有什麼價值?這是一個被思考了千百年卻始終沒有答案的問題。雷幪面對絕望而充滿痛苦的人生,他有權利結束生命但做不到,他人能做到卻又沒有權利。一個引人深思,卻沒有解的道德悖論。

對於要結束自己生命的人,總會感覺到人生價值的虛無。看一看人生,很多人就像是一頭牲口,被套上了社會沉重的軛,挨著責任的皮鞭,整日奔命,直至終點...勞累是主旋律,其間點綴一些空幻的愉悅,虛假的高潮。「眾生皆苦」的現實和「人固有死」的鐵律催生了這種虛無。想像一下這樣的情景:陰暗的天際,遼闊的荒原,大群的人都沿著一個方向行走,各種膚色、年齡、職業的人。他們要去哪裡?每個人都一樣--「墳場!」...或者,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就像是沙灘上的畫作,不管如何的精美,或者怎麼的糟糕,時間的浪會將它們一一抹平,就像什麼都不曾發生過一樣。所謂:「我們在人世的一切歡唱都只不過是在墓門前的嬉戲,死亡是最終的勝利者。」

既然人生里有這麼多虛無和諸多困苦,個人又有足夠的權利來結束它,可為什麼很多人沒這麼做呢?是什麼讓我們不捨?如果一個人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會鼓勵他嗎?既然有些人生命全是無意義和痛苦,我們又為什麼不呢?

因為人並不只是自己。生理上,個體是獨立的機體,但本質上,人是他人的定義者,其本質是社會性的生存。為了讓我們協力並進,大自然製造了情感這條紐帶,將個體與他人通過親情、友情、愛情,緊密連在一起,形成了血脈共同體,切割任何一個部份都會產生其他部份的劇烈疼痛。我們一出生,所有的這一切都被天然賦予---所以,人須為他人而活。如果你想知道這種人際間的連接有多強大,只需要像雷蒙一樣,告訴身邊親密的人:你想終結自己的生命!

既然沒能死,那我們要靠什麼生活?在思考生命意義的問題上,要感謝達爾文。一直以為,如果要在璀璨的歷史夜空裡選出一顆最亮的星,我一定選達爾文。進化告訴我們,人類只是物種中的一個,皆有死。我們會思考,集結成社會,製造機器,消滅疾病,所有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讓這個物種更好的生存下去。大自然會通過各種精巧的獎勵系統維繫這個過程。每當個體做了符合進化的事情----助益他人、造福社會,自然會通過各種方式按大小予以獎勵:情感體驗、社會認可、物質酬勞…喜悅,成就感,被尊重,自我實現…這些是個人生命價值的唯一來源。虛無的必然與軛的沉重應該讓我們更坦然的面對死亡,是創造價值、回饋恩情、承擔責任、幫助他人所積極情感的召喚點燃生的火焰!

試想,如果你有年邁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需要你照顧,一群孤兒等待你扶助,一群好兄弟等你一起共享生命的精彩,還有一個能讓千萬人脫離苦海的問題需要你去研究.....你是很難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這些,是你活下去的理由。雷蒙或許太自我封閉,沒能找到太多這樣的理由,他應該讀讀尼克 Vujicic的故事。

在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問題上,每個人都有絕對自由。我們沒有權利站在所謂的道德製高點上,對他人的自由指手畫腳,要求他人「應該」或者「必須」做什麼。不管雷蒙做了什麼樣的選擇,跟其他人都沒有絕對的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