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女大生的秘密--Slovenian Girl

斯洛文尼亚女郎/情欲人生(豆友译名)/ACallGirl

6.2 / 3,351人    90分鐘

導演: 丹揚‧寇佐雷
編劇: 丹揚‧寇佐雷
演員: 妮娜‧伊凡尼欣 彼得‧穆瑟夫斯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放我飛

2010-04-21 21:47:35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青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晚,一個叫吳彥祖的已婚男人來師大了,師大於是沸騰了。事後看看照片,不過是一個身材不錯、眼角上了魚尾紋的男人,不過是演過一些戲、出過一些鏡,不過是一個ABC很好、國語很爛的明星,為何一眾小女生興奮、尖叫、呼號帥、揚言愛?後來明白,原來,是我不夠年輕了,對喜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熱辣辣的青春場景,是真箇要跑走了。
                                                  ——題記

    本意不是寫這個叫吳彥祖的男人,而是寫青春。源於腦袋裡突然想起的兩個片子,灰黑色的片,男孩子的《發條橙》和女孩子的《斯洛維尼亞女郎》,前者是絕對的重口味、慎看,後者稍輕、看看無妨。

    《發條橙》出自大師之手,年代已久遠,以今天的眼光看起來顯不出手法優勢,跟《應召女郎》比起來,技術方面不必說。只是它們都講了青春的灰黑故事,都不約而同說了一個話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青春?

    有些人的青春,大概就是叛逆到死,目的是什麼,其實自己並說不出個一二三。庫布里克創造了一個集所有人叛逆思想於一體的靈魂,他讓阿利斯無惡不作、心理扭曲,讓他以暴制暴樹立自己在同夥中的威信,讓他聽著貝多芬的命運享受強姦女人的快樂,讓他對好心收留他的人回以棍棒,這個從骨子裡都讓人髮指的年輕人,是好多人青春里最惡的一面。相比而言,Damjan Kozole鏡頭下的亞歷山德拉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大學生,一個獨自一人在外求學、一個家境貧困到除了房租只有坐車錢、一個想要有一套房在這個城市活下去的大學女生,她也扭曲了,為了掙夠每月還銀行的2000歐,她提供各種服務,中英雙語,一次200歐,並不便宜,但她覺得自己值200歐。他們都活在社會所不齒的另一端,被視作異類,只是,很多時候,哪怕是社會不齒的東西,一開始時並沒有人出來幹預,於是他們都被告知,你就挑事兒吧,使勁兒挑,總有一天要有人來收拾你。

    後來有一天,阿利斯被挽救,亦是同樣的令人髮指的方式,不停歇聽貝多芬、不眨眼看血腥爭鬥、不間斷灌輸姦淫是惡的觀念,青春被這樣改造,試驗的結果讓不少人滿意,少年變得唯唯諾諾、閃閃躲躲、看到暴行會嘔、聽到貝多芬會吐,也許這樣的人,才能對社會無害。後來有一天,亞歷山德拉被捲入一起歐盟高官賓館暴斃、之前有應召女郎報案的事件中,獨自行動的「斯洛維尼亞女郎」成了皮條客們和警察們四下搜尋的對象,被脅迫、被追查、被跟蹤、被虐待,她苦到連見唯一親愛的父親都笑不出來,她還是堅持要還房貸,她跟這個社會不相容,執拗的活著。他們都苦,只是現實里,很多苦都自以為有苦的價值,很多虛無縹緲的希望似乎在宣告,忍耐就能減刑,忍耐就能住大房子,忍耐是這漫長且苦楚青春的代價,它有虛妄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阿利斯被認定無害釋放,重回社會才發現當年種下的惡齊齊回來報復,同伴的報復、受害人的報復,他能做的只有吐,不停的吐,那些想都不能想的東西,止不住吐。直到有一天,亞歷山德拉推開賓館的門,看見她的叔叔、父親的好友,閃避已不及,她能做的只有接受下作的交易,用身體換取緘默。他們被救贖,在一些人為的干預下,被迫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對良善的看法、對社會的認知,都生長於類似的強迫,似乎沒有壓迫,就不會思考。

    阿利斯自殺了,沒有死成,相反卻成了政府歌頌青年挽救計劃的典型,做了新聞人物,他的青春,按理說,應該是轉向另一面,只是,意料之外亦意料之中,他醒悟了,在生死懸崖繞一圈之後,他的邪惡的慾念、他的乖張的暴虐,統統回來,他詭秘的一笑,葬送青春。亞歷山德拉的命運顯然低調溫和的多,放棄了大城市的生活,賣掉供不起的房產,回到家鄉小鎮,回到真實的生活里,也許,她躲在角落抽菸的落寞,她向現實妥協的隱痛,一點也沒有減少,她依舊無情緒的面龐,熄滅青春。

    故事裡的事,不過是好多人青春的影子,綜合好多人的夢想、希望、嘲諷、不屑、奮鬥、墮落,在尋找自我的路上,每個人都要停在岔路口、都要在轉角逡巡、都要來來回回走一條小路好幾遍,不管是怎樣的青春,多灰暗都好,多明媚也好,喜憂參半、冷暖自知。那些被拯救的青春、被涉入的歲月,有多少是自願的,多少被迫,其實說不清楚。

    確實很灰色,不太適合調節心情,只能用來思考。

    搞藝術的人,是不是有時候有點兒灰?

    《發條橙》有點兒小色哎不過很不美,《斯洛維尼亞女郎》一點兒都沒露,指著看露點的可以算了。

願大家的青春都持續激盪著,願每個人都幸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