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荊軻刺秦王--Assassin

荆轲刺秦王/始皇帝暗杀/刺秦

7.3 / 5,543人    16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王培公
演員: 鞏俐 張豐毅 周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中性筆小新

2010-04-28 23:21:15

《刺秦》的抱負


《刺秦》這個片子我在不同場合斷斷續續的看過很多年了,腦子裡面能想起來的都是一些特寫鏡頭,比如荊軻在僱主面前擺酷,嫪毐裝膽小,還有李雪健的那張大臉,至於美人鞏俐,我似乎從來就沒有覺得她特別好看過,以致於重看此片時,我不得不對我過去的審美能力感到羞愧。

我之所以把這部10多年前的電影翻出來看,原因在於現在的國產古裝片已經接近於看無可看的境地了,粗製濫造騙錢的東西就算不是不道德,至少可以說是沒追求,類似於眼下炒房的老闆們,把自身價值完全與鈔票的積累掛鉤,於是乎我們需要回顧一下上世紀的中國電影曾經多麼的有追求。

最終在完整的看完《刺秦》之後,我發現原來中國電影跟我本人很像,從前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好青年,然後都墮落了。

中國電影人之所以三番五次耗費巨資拍秦始皇,原因在於這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先秦的時代,距離我們實在太遠,如果對白不是國語,我們幾乎可以把它當外國史了。談起中華文化,我們總有一些大概的印象,比如優雅,克制,含蓄不張揚,儀態萬芳,雍容華貴之類,從我們流傳下來的藝術文字,我們就能看到這種追求細緻精美,注重形式的風格,這和我們傳統的重謀略輕實力的軍事觀,重神似輕形似的審美觀是暗合的。

然而,所以這些都和先秦的時候對不上號,李雪健曾經談到他對於秦國人的觀點:「秦代人的特點是『拙』,從兵馬俑、漢像磚、先秦青銅器和字畫裡,我都可以找到例證。因此,我的表演風格不能太隨意,也不能太雕琢。一句話,那時候的人,心眼兒實,為實現理想,一根筋。」可見一個好的演員需要有良好的洞察力,一個「拙」字用的很好,那個時候的人,質樸,粗曠,單純,同時又具有早期人類社會共有的浪漫精神,也就是說一方面情感非常豐富,一方面又頭腦簡單,一根筋,在我們看來有點像小孩,喜怒無常,時哭時笑,表達方式很激烈,大哭大笑大喊大叫,偶爾還有點歇斯底里,考察一下文獻記錄,我們會發現書中的先秦之人確實如此,政治的混亂導致人們重實際輕形式,個人意識很強,因為搞不清該聽誰的。這種人,按後代的克己復禮的君子標準去衡量,可以算是野人了,難怪後來的古人對先秦一向不屑,「禮崩樂壞」嘛。

現在很多人講,我們中國的文藝應該找回點傳統,但是問題在於,中國的藝術傳統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色彩,在傳統觀點中,藝術文學都是「道」的體現,要符合正道,文藝與其說在表達生活,不如說在教導人們該怎麼生活,因此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套路,毛澤東同志曾用八個字精確的描述了這種套路:王侯將相,才子佳人。這八個字背後還有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京劇里從三國到水滸,人物們打扮的都一個樣,那是因為什麼朝代沒關係,人家演的是價值觀。

其實就算不去找,傳統也是存在的,我們對於古代社會的認識,絕大部份就是來源於這個套路,雙手背後氣宇軒昂的皇上,點頭哈腰正直忠誠的大臣,建功立業,榮華富貴,其實都是京劇那一套,此法百試不爽,唯獨有一點它套不上,那就是先秦,所以有抱負的導演,如陳凱歌,就會想到,可不可以把各種角色的臉譜都扔掉??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在《刺秦》裡面,皇帝不像皇帝,刺客不像刺客。一點也不偉岸的李雪健,演一個看似怯懦猥瑣,卻有氣吞山河之志,心狠手辣,瘋癲乖張,經常歇斯底里大聲嘶叫的神經質秦始皇,偉岸的張豐毅演一個富有人道主義精神,慈眉善目的刺客。還有奔放活潑的趙姬,幼稚膽小的貴族子弟太子丹,在充滿儀式美和莊重感的氣氛之下,各色人物充分的展現著他們的個性,他們是脫去了臉譜的活生生的人。為什麼皇帝都必需要「像皇帝」呢?中國史上幾百位皇帝都用一個臉譜難道就合理嗎?

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能熟練的運用各種套路者,是大多數,就像武林各大派的徒弟們,而在山洞裡琢磨出「獨孤九劍」的,永遠是極少數。

作為一個看過很多皇帝的中國觀眾,李雪健的秦王毫無疑問是最不像皇帝的,因為他不需要像任何人,他就是秦王,如果老天爺讓我穿越回去,我毫不懷疑嬴政長的就是李雪健這個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