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血世紀--Daybreakers

嗜血破晓/猎血都市(港)/黎明时分

6.4 / 135,433人    98分鐘

導演: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編劇: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演員: 伊莎貝拉盧卡斯 威廉達佛 伊森霍克 山姆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橙。

2010-05-01 20:56:40

文明的變種


我們處於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
新事物不斷地湧現,但人性和腦功能的進化卻是近乎靜止一般的緩慢以致根本無法趕上社會變化的步驟。

我們中大部份人對於一些重要詞彙的認識和理解,也一直停滯在過去那種觀念的範疇之中,即使同樣的詞彙,其意義和內涵都被新興事物諸如網路、電影等賦予了更多的涵義,甚至從性質上改變了它們。

但,大部份人還沒有意識到在詞彙與符號的表面之下,那不易察覺的被意指之內容的更迭變換。

因而也就察覺不到某些事情早已發生,因而也就難以把握這個變幻萬千的時代,因而時刻感到的只是這個世界的【不真實】與【虛無感】。

——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人們不禁有此一問。

我在之前《daybreakers》的評論裡面談到,文明建構在資源之上,新資源孕育和創造了一種新文明。


《daybreakers》展示了這種新文明的一些與我們文明截然不同的可能性,雖然不夠全面,但這種嘗試值得肯定。一種從結構和基礎上就與我們的文明迥異的血液文明,理所當然地,產生(並且切實需要)一種適合自身發展的道德體系。(想要了解《daybreakers》裡面的道德體系詳: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21609/)

那麼,基於這種對文明、社會、人類本質的認識,是否可以認為在今天以及未來的社會,從結構和基礎上被不斷更新和重構的新人類文明也同樣會產生(並且切實需要)一種適合自身發展的新道德體系?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新事物恐怕會像某些敏感話題一樣在民眾之中多少產生恐慌和無法接受,但猶如治療尿毒症或者血癌患者需要換血一樣,新舊更替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今天你無法接受,但請不要斷言明日你依然不會接受。複製人類胚胎也是如此,曾遭到全世界科學界的嚴厲抨擊。

我之所以開始預想這種趨勢,是因為近幾年發生的時事,讓我隱約感覺到我們的道德體系存在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這種不合理,其實質是現今的道德體系與道德環境之間存在的矛盾和衝突。不像以前,在道德環境還比較單一和原始的時代,與今日相差無幾的道德體系可以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但是,時代變了。

善惡、正義、博愛、平等,這些詞彙和符號都變得不像以前那麼好理解。新時代強(和諧)姦了這些命題,讓它們變得不再聖潔。

一件在以前認為是善意的行為,譬如地震後國家領導的賑災和慰問,譬如某搜索公司宣佈退出中國,可以被解讀為含有演戲成份、政治成份、商業成份,但就是不會被簡單地信任。
國家元首是如此,企業總裁也是如此,就更不用談及每個人民群眾了。
質疑、非議、譭謗和陰謀論無處不在,我們處在一個信任危機如瘟疫般肆虐的時代。

人心愈加迷惘,其根源就是,道德體系仍停留在舊時代但道德環境卻早已面目全非。

以我有限的學識,我認為我們的文明已經注入了新資源的血液。類同《daybreakers》裡的變種文明。而這種新資源就是網路、資訊、媒體和廣告。
不同於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帶給我們的物質生活,新資源決定的是我們的精神生活,並且直接影響著道德環境一磚一瓦的營建。


相信在未來,新體系會產生,而舊體系將被破除。善惡信仰等道德詞彙都會被重新定義。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暫且拭目以待。



維基百科:道德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準則。

例如:我們走在街上,遇見長輩要主動打招呼。這是道德對我們的直接作用,早已滲透進我們的生活裡面。

============
本文為原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