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滌罪天使--Gabriel [ 2007]

涤罪天使/加百利/天庭之战

5.6 / 13,088人    114分鐘

導演: 雪恩艾比斯
編劇: 雪恩艾比斯
演員: 安迪惠特菲爾 薩曼莎諾貝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燕仔zsy

2010-05-02 12:20:28

關於人生的思考


  每個人在降生的時候,都是天使。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一直被教育要做一個好人,因為善惡終有報,上帝在看著。

    Michael說,當初他也是懷著一顆充滿愛的心降臨在那個世界的。


  然而,隨著我們長大,我們發現世界並不如被告知的那樣。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沒有跟著光明的法則進行。於是我們開始混亂開始疑惑。上帝在哪裡?他看得見嗎?


 

    那些被派到煉獄背負消滅墮落天使這一使命的光明天使們,他們遠離了神的恩典,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面對剛降臨的Gabriel對光明的堅持,Uriel質問, Have you ever felt fear, Gabriel? I feel it all the fucking time. Before I arrived, I didn't even know what that feeling was.(你感到過害怕嗎,加百列?我他媽的一直都很害怕。在我來到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那會是怎樣的感覺。)而Amitiel的質問更為簡單:「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A few days? One week?! (你才在這裡多久了?兩三天?一個星期?!

 

是的,如若我們對社會的陰暗面接觸不多,我們還會相信天下無賊。

然而,當你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黑暗以後呢?

 

七大天使,Remiel(雷米爾)不願屈服,倔強的死於對方手下;Uriel(烏列)恐懼逃避,藏身於郊外的廢汽車中酗酒度日;Amitiel(阿提米爾)甘願折翼墮落,為了留下性命淪為妓女;Ithuriel積極逃避,到貧民窟給弱者施粥;Raphael(拉斐爾)軟弱畏懼,在受傷後不願好起來(Raphael主司治癒,他的永不傷癒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態,即便Gabriel治癒他之後他仍然沒好起來);Michael(米迦勒)為了「自我解放」為了「自由」而甘願成為黑暗領袖;Gabriel,在勝利之後,無法接受那樣的結果而進行了自我審判。

  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對誘惑和恐懼,選擇堅持還是屈服?哈姆雷特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加百列完成了使命,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自我毀滅。

    七大天使僅剩他一人。他最愛的兄弟也由自己親手殺死。上帝派他們到煉獄執行這個任務,是否早已預知這一切?是否都是早已設定?是否他們只是其中的棋子?面對這樣的結局,他已無法一人獨享勝利和榮耀。他對上帝產生了質疑。所以,他最後選擇了Falling(這個詞在這裡,到底是墜落,還是墮落?一語雙關。

 

為什麼我們要活在世界的條條框框中?為什麼我們要堅持所謂的真理與道德?為什麼我們要做好人?

一切都是為什麼?僅僅是因為那是「對」的嗎?那又是什麼決定它是對的呢?當地心說在宗教中佔據了統治地位的時候,日心說荒謬可笑《天體運行論》成為禁書哥白尼受到逼害。難道他就是錯的嗎?

堅持所謂的使命,最後得到的又是什麼?

 

Michael和Gabriel,那樣的截然不同。他們看到了一切,感受到了一切。Gabriel執著於光明,而Michael在將Sammael消滅以後,自己化身為Sammael成為黑暗世界的統治者。我在想,是否因為他覺悟了,不願再當上帝的爪牙(好像用語不當了,不想再為別人而活著,他需要為自己而活,他需要根據自己的意願活下去。於是他選擇了墮落?

 

在Gabriel對上帝的質問聲中,電影給我們揭露出了殘酷的現實。現實中的付出與收入是不對等的,「好報」這種激勵未必存在或者是能夠及時準確的給予。

電影一直強調的Freedom,原來,只有直面現實以後做出的選擇,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

只有當你並非以「好報」為前提的做一個好人,只有當你在認清了社會的黑暗依然願意做一個好人,只有當你知道世上的壞人和聰明人太多而好人和傻子不夠用了而甘願去填補一下空缺,這樣的好人,才能是持久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