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江海一蓑翁

2010-05-05 02:07:09

傳統中國的那點痕跡


      今天下午,看完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的後兩部《喜宴》和《飲食男女》,其實《推手》和《飲食男女》早在七八年前就都看過一次,對自己來說,唯一新看的片子就是《喜宴》,然而連續把這三部電影看完,感慨依然良多。
    李安的三部曲分別借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三個極具象徵性的符號:太極拳、婚禮和美食,來為我們展現在資本主義和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下,傳統的逝去和堅持。這三部電影中,郎雄主演的父親作為傳統中國家庭的主人,一直處在矛盾的中心。《推手》當中,他難以處理與美國兒媳的關係;《喜宴》當中,他為兒子草率處理婚事而抑鬱不平;而到了《飲食男女》當中,他一生的絕活——美食成為維持與三個女兒關係的主要手段。然而在與女兒、兒子的價值觀和文化差異當中,他一次次地敗下陣來。《推手》的結尾,他獨自一人寓居公寓;《喜宴》裡面,他明知兒子與賽門的關係卻無法點破;而到了《飲食男女》中,他執拗地在每週日晚上做上一大桌菜,雖然吃的人越來越少……
    老父親的遭遇給他帶來的是揮之不去的孤獨感,也許導演恰恰在這裡暗喻著傳統倫理和價值觀的落寞。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太極拳、國畫、書法、中國美食,似乎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完美的傳統中國,然而這一切只存在於老父親的房間裡,甚至在《喜宴》里我們看到,父親的那些字畫只不過是兒子用來哄老父親高興的臨時裝飾而已,等父親一走,房間裡看到的仍然是大門樂隊和貓王的海報。在台灣,由於蔣公的新生活運動以及一直以來對儒家文化的弘揚和保護,這已經算是傳統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地方;然而隨著全球化的到來,隨著消費主義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那些耗時長、節奏緩慢的美食和修身養性,那些繁文縟節的宗法和倫常,也已經越來越處於邊緣地位。這些的狀況在大陸由於歷次運動的影響和經濟的更高速發展體現得其實更加徹底。
    於是,我們的朱師傅似乎變成了一個遺老式的人物,在舊日部下的慇勤中,在對已故夫人的懷念中尋找著些許安慰。他試圖在女兒和美食之外,找到其他寄託,然而在與錦榮的感情宣佈之後,得到的卻是女兒的不理解和氣憤。
    李安在影片裡並沒有簡單對傳統的逝去抱一種感傷和批判的態度,而似乎是在暗示,傳統只有跟現代結合,才能重新煥發生命力。《飲食男女》的末尾,朱師傅終於不再堅持,讓女兒家倩獨自掌了一回廚,而他恰恰在品嚐女兒的菜餚時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味覺。導演用這溫情的一幕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念想。
    影片中另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主角就是家倩。在與雷蒙、李凱和父親這三個男人的交往過程中,導演把她對於不同男人的微妙情感差別、對於真情的渴望以及心中深處的孤獨感刻畫得淋漓盡致,也許在孤獨方面,她跟自己的父親是最相似的。因為無法相處,她跟雷蒙分了手,然而在情感上其實仍然無法擺脫雷蒙,她隔段時間去跟雷蒙做愛,而在渴望傾訴的時候最先想到的也是雷蒙;悲哀的是,雷蒙只把她當做可以保持性的好朋友而已。在雷蒙宣佈結婚並暗示她可以繼續保持關係時,她傷心地離去,她仍然無法接受沒有愛的性。也正是因為她對感情的渴望和珍惜,本來應該最先離開家裡的她最終成為守在父親身邊的最後一位女兒。
    當然,除了具體的人物,《飲食男女》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對台北這座城市的刻畫。有摩天大樓,也有遍地都是的摩托車,有宏偉的台北故宮,也有陽明山上的清淨。台北雖然面貌上跟大陸諸多南方城市沒有太多區別,但總能感覺到一種傳統的神韻。這種神韻即使在現代性的衝擊下仍然閃爍著光輝。現在台北、南京已經開通直飛航班,在不遠的將來,我想我會去那裡好好看看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