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摯愛無盡--A Single Man

单身男子/单身男人(港)/挚爱无尽(台)

7.5 / 118,014人    99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Christopher Isherwood
演員: 柯林佛斯 茱莉安摩爾 馬修古迪 珍妮佛古德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0-05-08 23:12:34

小情小愛,豪華同片


黃金時代是一什麼概念,大概中國人從沒體會過,頂多碰碰理想、說說金錢,大家就能心滿意足了。便是說到香港,很多人也不大理解黃金時代是哪個階段,亞洲四小龍的時代已經遙遠,很少被提起。如果用王家衛作品來說的話,黃金時代就是上世紀60年代,這一階段剛好跟美國人的黃金時代相呼應,那時候時局動盪,年輕人歷經信仰坍塌,思想激進。去年美國電影中,科恩兄弟回憶自身猶太家庭的《正經人》、被稱為「詹姆士·沙姆斯作品」的《製造伍德斯托克》都在講這一時期,現在這部《單身男人》也是,因為同性戀文化在60年代有突破發展。再用朋友的話來說,它拍得也很王家衛,私密、抒情、懷舊,色彩濃烈、變個不停,過度依靠畫面和音樂烘託人物情感。主人公停留在失去的傷感記憶中,滿是糾結的情緒。

對更多人來說,黃金時代只是一坨時間的排泄物,丟在哪裡都不重要。這《單身男人》首先必然得是個同片,性感的導演、英俊的演員,個個身材頎長,就連小配角都不會是一般電影裡的路人甲。從《斷背山》到《米爾克》,同片的話題效應已經能在主流文化中佔據重要位置,摻雜西部、傳記等類型元素又讓電影影響有大幅提升。《單身男人》的開頭和結尾都是死亡,一個形式上的對照。電影先用比較詳細的篇幅交代了主人公的生活狀態,他所在的寬敞房子和中產階級社區,彬彬有禮的鄰人和惹人嫌厭的小孩。然後是學校裡的工作,他有身份又有地位,好像什麼都不缺。這一過程中,死去愛人不時在腦海出現,糾纏著他。因為愛得太深,主人公只能尋求徹底的解脫方法。他什麼都不缺,惟獨失去了那份真愛。

而說了那麼多的時代背景,《單身男人》恰恰不怎麼關心這些,它就是鑽進個人表達中,關注「我」以及與「我」有關的人和事。同性戀的相愛沒有任何障礙,不需要顧及別人眼色。他們愛得那麼浪漫,雲淡風輕又情深意濃。主人公的想法並不偏執,他沒有一頭發熱就去尋死。相反,他也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比如靠近他的女人和男人。這人要放棄自己,別人還不想放棄他。至於回英國的說法,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就生活在那裡,愛人的記憶也化作了身體的一部份,無法去逃避和遠離。

湯姆·福特採取的策略就是不斷強化美,這份愛情的美和男色的美,隨處可見的面孔和肢體部份大特寫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回憶裡的出遊、一個人獨自看書、路邊隨意的搭訕,每一段過程都不會出現瑕疵,不存在問題,趨於完美。電影裡幾乎很少見到與醜陋、陰暗有關的東西,想想那會的《午夜牛郎》,《單身男人》簡直美好得過頭了。莫非同性戀題材已經進步到不需要替自己正名的階段?如此光明正大,當真是不曾料及,當然最大的原因可能還在於中產階級的殷實富足和審美情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女性角色上,導演顯然有所想法,暗藏了一種揶揄或是憐惜的觀點。同樣年至垂暮,女人就拼命的濃妝艷抹,試圖掩飾失去的一切。男主角這邊,即便老了還是能引來小年輕的好奇與愛慕。為了表明同性愛情的堅貞,主人公沒有接受女人的好意,轉而在與年輕人的短暫交往中迸發出青春的激情與火花。

技術上,電影帶有復古色調,十分中看。導演把個人理解的時尚追求融入其中,這些都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因而不大會察覺年代和人物行為舉止的差異。然而整部電影給人感覺還是太抒情了,這種抒情是不用曲筆的,怎麼想就怎麼來,一路到底。儘管沒有因為塞入太多回憶而顯得拖沓多餘,但在如何表達一份愛上面,電影又變得有些笨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