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太平洋战争/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

8.3 / 131,951人    52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上海帥哥

2010-05-14 03:40:18

《太平洋》第1-8集中的幾個歷史細節-增加每集介紹-2010-5-5


來自SC影視區的專業評論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9&Page=1&TopicID=3120448

太平洋》第一集中的幾個歷史細節



1,瓜島登陸日為1942年8月7日,美軍登陸部隊達1萬人,而日軍之所以沒有抵抗,是因為島上日本守軍只有2800,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還是韓籍勞工,戰鬥部隊只有幾百人,而且還都在機場附近;同時日軍也根本沒料到美軍會突然開展登陸,所以在美軍登陸過程中未遇到抵抗。



2,那場海戰是1942年8月8日晚進行的薩沃島海戰,此戰美軍大敗,損失了4條重巡,另有1條重巡和2艘驅逐艦被重創,1000多名美海軍戰死;而日軍無一艘軍艦沉沒,只戰死58人。(美海軍和美陸戰隊在太平洋戰爭的境遇是相反的,美陸戰隊在開戰初期打得挺順,但越到後面遇到的阻力越大;美海軍在戰爭初期比較背,但越到後面越順)。




3,那場夜間的戰鬥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發的泰納魯河口戰鬥(事實上美軍搞錯了,該地其實是伊魯河的河口,當地土著人稱伊魯河為鱷魚溪,由於美軍把把真正的泰納魯河反而認成了伊魯河,因此此戰其實應為伊魯河河口戰鬥才對)。




4,泰納魯河口戰鬥日軍參戰部隊為一木支隊,兵力900,美軍參戰部隊算上防禦兵力和反擊兵力,約2000—3000;由於美軍在此前意外得知了日軍的主攻方向(首先是一支美軍偵察兵伏擊了一木的巡邏隊,繳獲了一份日軍地圖並因此了解了日軍的可能發起進攻的方向;其次是一名親西方的當地土著在被日軍抓獲後設法逃回了美軍防線,提供了日軍的有關情報),所以在日軍的必經之路上機槍火炮全部校正,工事加強,炮兵觀察員全部在一線待命,就等日軍上門。




5,影片中是黑夜中爆發戰鬥,很多朋友覺得拍夜戰不過癮,但沒辦法,歷史就是這樣。還有朋友質疑怎麼日軍都像發瘋一樣送死,其實不然,日軍的戰術核心就是滲透+ 夜戰,在前期的東南亞戰場這招屢屢成功,因此也就沒把瓜島美軍放在眼裡,還是就這麼進攻了,殊不知美軍此時無論在兵力、火力、情報搜集、準備工作等各方面早就佔了優勢。影片中戰鬥時幾個細節把握得很到位,一是戰鬥圍繞在一條沙堤進行(日軍想通過這條沙堤衝過來,但是都被美軍的機槍掃倒),這是符合歷史的,鱷魚溪的入海口其實是一個瀉湖,有一個環狀的沙堤,日軍要想跨過鱷魚溪進攻對岸的美軍,必須通過沙堤,因此也就在這裡死傷慘重(影片中到了白天可以看到日軍在沙堤上死亡枕籍,那個自殺的日軍就在沙堤上);還有一個細節是美軍互相提醒日軍從側翼攻擊,這也是對的,因為一木支隊的進攻分為好幾波,主攻部隊是通過沙堤的向心攻擊,還有一波是試圖涉水從沿海泅水繞到美軍側翼進行攻擊(這也就是影片中為什麼到了早上在海邊會有大批日軍屍體的原因)。



6,到了白天,海中和海邊的屍體如前所述,並非是有些朋友所說的是被擊沉的日本軍艦上的死亡人員,而是一木支隊的部份試圖通過海邊繞道迂迴攻擊的戰死人員。那名自殺的日軍也是可考證的,歷史在泰納魯戰鬥接近尾聲時,美軍醫護人員曾試圖救治日軍傷員,但日軍卻拉響手榴彈與美軍同歸於盡,為此美軍下令對日軍傷員不予救治,直接坦克輾過。不過影片中似乎此次戰鬥結束得稍快了些,事實上此戰要持續16個小時,到當天傍晚17:00才結束。此戰日軍戰死777人,美軍死 34,傷75。




7,其他幾個細節: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Robert Leckie是陸戰1團2營的機槍手,該營也正是參與泰納魯河口戰鬥的部隊;那個美軍喝日本啤酒的也是歷史上確有其事,當時美軍佔領機場後意外發現日軍留下的幾十箱啤酒並好好享用了一番;陸戰7團是1942年9月18日登陸的,其中就有後來一戰成名的約翰-巴斯龍。




8,最後,此片是以三名陸戰隊員為原型拍攝的,分別是陸戰1團2營的Robert Leckie(第一集的主角),陸戰5團3營的Eugene Sledge(第一集中那個得心臟病不能參戰的),陸戰7團1營的John Basilone(第一集中與父親告別的)。其中John Basilone是榮譽勳章獲得者,後來加入陸戰5師,在硫磺島戰役中戰死。Robert Leckie和Eugene Sledge都於2001年去世。




1,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2:22,即美軍登陸艇出發時的那一刻,注意看畫面左後的那艘大船,這艘船名為George F. Elliott號,是一艘運輸船,當時它運載了陸戰1師1團2營(即主角Bob所在的那支部隊)。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貼的那張Elliott號的歷史照片,你是不是覺得影片裡的這艘船居然和照片上的幾乎一模一樣?!
  2,有人問為什麼主角所在的登陸艇上岸時已經有美軍登陸了。因為主角所在的是陸戰1團,在其登陸前,當天9:38,陸戰5團已經登陸了;陸戰1團是在11:00登陸的,比兄弟部隊晚了一個半小時,而且登陸點正好在陸戰5團登陸點偏右。可見在這個細節上此片是絕對尊重史實。
  3,關於那個叢林裡美軍發現的兩具屍體,個人認為不是美軍士兵的屍體,而是之前在瓜島做偵察任務的海岸警衛哨(coastwatcher)。海岸警衛哨大多由澳洲、紐西蘭、英屬索羅門群島的士兵、武裝平民等組成,這批人裝備有電台,深入敵後,為盟軍提供情報。在太平洋戰爭中,這些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往往在日軍調兵的同時,他們就將消息發給盟軍;但同時他們也承受了極大的危險,一旦被日軍俘虜,所遭受的絕對是比普通盟軍士兵更殘酷的刑罰。
  4,關於那個誤傷友軍也是有歷史記載的。由於美軍缺乏戰鬥經驗而且不熟悉環境,雖然日軍並未採取行動,但是在美軍陣地中卻因為風吹草動爆發了多次槍擊,無論陸戰5團還是陸戰1團均有多人遭誤傷。
  5,影片的33:55提到的Elliott,就是主角所在的陸戰1團2營登陸前乘坐的運輸船。而Turner是當時瓜島戰役中美海軍的指揮官。Elliott 是1942年8月8日,即瓜島登陸後第二天沉沒的,它沉沒於下午一點,與當晚爆發的薩沃島海戰是兩件獨立的戰鬥。Elliott是遭遇空襲沉沒的,而影片中美軍說「Zero crashed into her midship」是指當時一架日軍飛機(其實是一架魚雷機並非零式機,但當時的美軍可能不那麼清楚)被擊中後掉在了該船上引發大火,正是這場大火導致 Elliott被迫被放棄,由美軍自己鑿沉。Elliott載著陸戰1團的大量補給,所以主角所在部隊會對此感到沮喪不已。
  6,影片結尾出現了陸戰7團,主角所在的部隊向一名叫Chesty Puller的軍官打招呼,這名Puller就是陸戰7團1營的指揮官(巴斯龍也在這個營),一位傳奇的陸戰隊軍官。他一生獲得過5次海軍十字勳章,在美軍陸戰隊中絕無僅有;在瓜島戰役中他即將帶領陸戰7團參加血腥的馬坦尼考河戰鬥(9月23日-27日,陸7團登陸後第5天)和亨德森機場戰鬥。在馬坦尼考河戰鬥中,美軍中了日軍埋伏,由於其機智果斷,拯救了3個連的美軍;在亨德森機場戰鬥中,Puller更是挫敗了日軍的瘋狂攻擊。在整個瓜島戰役中,身為營指揮官,他一共受傷三次,兩次是狙擊手,一次是彈片傷。
  在第二集中,個人估計除了眾所周知的亨德森機場戰鬥之外,可能還會有陸戰7團1營參加的馬坦尼考河戰鬥,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2集



1,開頭的小規模戰鬥應該是1942年10月7日-9日間的第二次馬塔尼考河戰鬥。馬塔尼考河位於美軍環形陣地的西面(第一集的鱷魚溪位於陣地東面,我們所熟知的血嶺位於陣地南面),在該河對岸當時有不少日軍集結,給美軍陣地造成不少威脅。因此美軍於1942年9月23日渡河組織了第一次馬塔尼考河戰鬥,但此次戰鬥遭日軍埋伏而失敗。而1942年10月7日的攻擊則取得了成功,重創了日軍第2師團的第4聯隊,美軍以傷亡約2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約700人。
2,登陸的美陸軍部隊是第164步兵團,他們於1942年10月13日登陸。同時運上島的還有足夠陸戰1師60天之用的補給品和大量其他物資。此時瓜島上美軍總兵力達到23000多人,日軍此時兵力也接近2萬,但裝備和補給無法和美軍相提並論。第164步兵團在後來的機場爭奪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影片中陸戰隊員「盜竊」陸軍補給的事是真實的,當時164團剛剛登陸,幾架日軍轟炸機照例前來對機場進行轟炸;陸軍士兵急忙四散躲開尋找隱蔽,而習以為常的陸戰隊員料定日機不會對灘頭物資實施攻擊,於是對陸軍兄弟的補給來了個順手牽羊。此時陸軍164團已經裝備了M1步槍,但不少陸戰隊員卻認為春田步槍更有準度而對M1不屑一顧,不過仍有少數陸戰隊員偷拿了陸軍的M1嘗鮮。
4,164步兵團的登陸給瓜島的陸1師帶來了希望,但是就在1942年10月13日當夜,這些步兵和陸戰隊員們一起品嚐了日軍對瓜島機場最猛烈的一次艦炮攻擊(即影片裡的那次夜間炮擊):兩艘日軍戰艦共發射了918枚360毫米炮彈,炮擊持續了整整80分鐘。此次炮擊給瓜島機場造成了極大損害,共有48架飛機被擊毀或擊傷,41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大量燃油被毀。
5,在戰前動員中,陸戰7團1營的Puller中校(就是那個乾癟老頭)說日軍試圖從馬塔尼考河附近進攻,這是對的。當時美軍判斷日軍的進攻方向是陣地西面的馬塔尼考河,因為那裡日軍部署有重炮和坦克部隊;而且日軍曾在此發起過數次小規模的攻擊,更讓美軍堅信這裡將是日軍的主攻方向。(事實上日軍的主攻方向是位於陣地南面的血嶺地區,即1營的防區。)
6,動員中Puller提到的Hanneken的部隊其實是陸戰7團2營,Hanneken是營長,這支部隊當時正從陣地南面調往位於陣地西部的馬塔尼考河一線增援陸戰5團以防止日軍從那裡進攻。影片裡提到的sector 3不是像字幕裡所說的是「三排」,而是指第三防區,即血嶺一帶的防區。當時美軍將瓜島分為5個防區,陸戰7團1營所防守的血嶺一線即位於第3防區。
7,影片中提到的Briggs是指陸戰7團1營的一名排長洛夫 Briggs,他當時帶領46個人在美軍主陣地前方建立了一個前哨站。在日軍攻擊機場那晚,Briggs的前哨站最先發現日軍的動向,但按兵不動,日軍在黑夜中也未發現他們。Briggs隨後和Puller聯繫(影片中有敘述),Puller要求所有火炮靜默,以保證Briggs等人安全撤回。最終Briggs等46人有42人撤回美軍防線(其中一人直到2周後才逃回),有4人在途中被日軍發現而被殺。
8,巴斯龍去撥鬼子屍體的時候,對面的鬼子開火了,鬼子用的ZB26機槍.戰鬥要開始前 一顆照明彈 那幾個鬼子剪鐵絲網中



鬼子衝鋒一波一波的,成梯次的,不過衝鋒前的火力準備基本沒效果,應該是鬼子的擲彈筒威力太小吧,還有鬼子很有戰術素養,在前面的人被擊倒後,他們會趴下等美軍換子彈時再衝,美軍的防守之所以成功主要是重機槍與鐵絲網起了大作用



9, 今天的菜單是 白飯,白飯、白飯、加白飯!例外還有些少小蟲
10,巴斯龍1945年2月19日在硫磺島陣亡



第一部:瓜達爾卡人爾-萊基
導演:蒂姆·范·帕頓
編劇:布魯斯·麥肯人
首播:2010年3月14日(美國時間)
劇情:羅伯特·萊基和海軍第一陸戰師登陸瓜達爾卡人爾島。日軍襲擊珍珠港事件爆發,海軍陸戰隊員約翰·巴斯隆做好了駛往太平洋某處與日軍交戰的準備;同一時間,新晉記者羅伯特·萊基應徵入伍。尤金·斯萊治因為心雜音無法入伍,與即將前往訓練營的摯友雪梨·菲利普斯道別。珍珠港事件8個月後,萊基和菲利普斯所在的海軍第一陸戰師登陸瓜島,任務是取得此至關重要的軍事制空權,並準備迎接不可避免的戰事。


第二部:巴斯隆
導演:大衛·人特
編劇:布魯斯·麥肯人
首播:2010年3月21日
劇情:約翰·巴斯隆和海軍陸戰第七團登陸瓜達爾卡人爾島,援助漢德森機場保衛戰。巴斯隆和第七團來到瓜島,支援正在為制空權奮戰的萊基和其他第一陸戰師的將士們。巴斯隆在擊退日本軍隊夜襲的一場戰鬥中起了關鍵作用,但卻受到了可怕的個人創傷。四個月不眠不休的纏鬥之後,筋疲力盡而飽受疾病折磨的第一陸戰師隊員們被撤出了瓜島。



第三部:墨爾本
導演:傑萊米·普戴斯瓦
編劇:喬治·佩勒卡諾斯;米歇爾·艾什佛德
首播:2010年3月28日
劇情:第一陸戰師從瓜達爾卡人爾島撤離,來到了澳洲墨爾本;巴斯隆接受了榮譽勳章,回家賣起了戰爭國債。瓜島四個月的鏖戰讓萊基、巴斯隆和數千同志們身心皆受重創。他們從島上撤離後來到了墨爾本,救世主般地受到了狂熱人民的歡迎。當兄弟們在暢飲時,萊基深深被一個澳洲女孩和她的第一代希臘家庭所吸引。同時,巴斯隆被授予榮譽勳章,並受命回到家鄉,推銷戰爭國債。



第四部:格魯斯特-布維爾-巴尼卡
導演:格萊漢姆·尤斯特
編劇:羅伯特·申堪;格萊漢姆·尤斯特
首播:2010年4月4日
劇情:尤金·斯萊治應徵加入海軍,接受戰場訓練;此時萊基和第一陸戰師加入了格魯斯特之戰。斯萊治終於應徵成功,進入伊利亞特營地受訓。第一陸戰師在日軍佔領的新不列顛島的格魯斯特角登陸了。萊基和其他戰士們與日軍作戰過程中,很快意識到了最惡劣的敵人其實是煙霧瀰漫的叢林。萊基從格魯斯特倖存下來,部隊駐紮在荒蕪的布維爾島。他在戰鬥中遭受的衝擊開始從行為和心理上顯現出來,於是被送往巴尼卡島附近的海軍醫院接受心理觀察。



第五部:貝里琉登陸
導演:卡爾·法蘭克林
編劇:勞倫斯·安德里斯;布魯斯·麥肯人
首播:2010年4月18日
劇情:斯萊治和萊基隨第一陸戰師登陸貝里琉島。巴斯隆因全國巡迴推銷戰爭國債而越來越出名。布維爾島上,斯萊治來到第一陸戰師第五團,與菲利普斯短暫重聚並結實了萊基。斯萊治很快嘗到了第一次戰鬥的滋味,他和萊基和其他第一陸戰師的戰士們在登陸複雜難攻的貝里琉珊瑚島時,遇到了負隅頑抗的日本部隊。



第六部:貝里琉島機場
導演:托尼·托
編劇:布魯斯·麥肯人;勞倫斯·安德里斯;羅伯特·申堪
首播:2010年4月18日
劇情:海軍轉攻貝里琉島最重要的機場陣地。萊基受到爆炸衝擊波及而受傷,被送下戰場。在令人窒息的華氏115度高溫烘烤下,在潔淨飲用水不足的困境下,斯萊治、萊基和戰友們在奪取貝里琉機場的戰鬥中遭遇到了工事頑強的敵人。萊基眼看著同志身受重傷,自己也受傷被送離了貝里琉島。斯萊治目睹了令他震驚的事實,明白了有時候不得不做出某些事情,才能繼續生存,繼續戰鬥。



第七部:貝里琉群山
導演:蒂姆·范·帕頓
編劇:布魯斯·麥肯人
首播:2010年4月25日
劇情:斯萊治和第五團轉移至貝里琉島的血腥鼻頭嶺,與日軍正面開戰。剛剛獲贈新外號的「鎯頭斯萊治」與海軍陸戰隊員們,與立下血戰至最後一大軍令狀的敵人繼續著貝里琉的戰鬥。一位斯萊治崇敬的將領戰死沙場,斯萊治在悲慟的同時,目睹了敵我雙方令人無法想像的野蠻行徑,他的道德底線遭到了最殘酷的挑戰。部隊最後終於守住了陣地,他們帶著貝里琉島上徹底改變自己的東西回到了布維爾。



第八部:硫磺島
導演:大衛·人特;傑萊米·普戴斯瓦
編劇:羅伯特·申堪;米歇爾·艾什佛德
首播:2010年5月2日
劇情:巴斯隆轉至第五團,登陸硫磺島。巴斯隆越來越感受到推銷國債的困擾,向部隊申請到訓練營去訓練新兵。在盤道爾頓營地,他與麗娜·瑞吉——一位本不情願三軍的女海軍陸戰隊員經歷了一段旋風羅曼史。但這對戀人知道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巴斯隆馬上就要隨部隊登陸硫磺島。



第九部:沖繩島
導演:蒂姆·范·帕頓
編劇:布魯斯·麥肯人
首播:2010年5月9日
劇情:斯萊治和第一陸戰師登陸沖繩島。在沖繩島上戰鬥了一個多月後,斯萊治和其他第一陸戰師隊員收到命令,要遣散一隊抗擊過島上最頑強日軍的戰士。蠻荒的生活條件和良知的進退兩難,在在讓斯萊治和戰友們經受著身與心的雙重考驗和折磨。



第十部:家
導演:傑萊米·普戴斯瓦
編劇:布魯斯·麥肯人;羅伯特·申堪
首播:2010年5月16日
劇情:斯萊治和萊基在日本投降後,回到家鄉。日本投降後,傷癒康復的萊基出院回家;斯萊治則回到阿拉巴馬,與家人和雪梨·菲利普斯團聚。麗娜拜訪了巴斯隆家,和他的家人激動會面。萊基幹回了原來的工作,找到了新戀情,很快適應了戰後生活。但對於不確定自己為何能毫髮無傷倖存下來的斯萊治來說,適應的時間或許要更久一些吧




第三集



1,陸戰1師在瓜島戰役結束後前往澳洲進行休整。但他們的起始地並不是影片所指的墨爾本,而是北方的布里斯班。但是布里斯班的蚊子太多,而剛從瓜島返回的陸戰1師有不少瘧疾病人(在瓜島戰役中該師先後有7500名陸戰隊員得瘧疾),因此陸戰1師請求換一個稍南面氣候涼爽蚊蟲不多的城市。然而當時雪梨早已經被美國陸軍和海軍士兵佔據,陸戰隊員不得不轉向墨爾本。
2,影片中萊基的部隊駐紮地是一個板球場,歷史上也確實是如此。當時陸戰1師的4個團的駐紮地分別是:陸戰1團駐紮於墨爾本板球場(又稱墨菲營);陸戰5團駐紮於羅維爾營;陸戰7團駐紮於馬薩山的巴爾康比營;陸戰11團駐紮於巴拉雷特。
3,巴斯隆被授予榮譽勳章那段,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感興趣和巴斯隆一起進場的是誰。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1:25,那後面三個人中的最右邊無疑是巴斯隆;他左邊那個高個的年紀有些大的胖子,其實是陸戰1師第1突擊營的指揮官埃迪森,此人由於在1942年9月的血嶺戰鬥中率領部下頑強擊退了川口支隊的進攻,也被授予榮譽勳章;在埃迪森左邊那個年輕的瘦子,也不是醬油角色,而是陸戰7團2營的一名排長米切爾-帕戈,他在1942年10月的機場爭奪戰中率領部下奪回了一座被日軍攻佔的山嶺,也被授予榮譽勳章。所以這下大家都明白了,這個頒獎儀式上有三名陸戰隊員被授予榮譽勳章,而站在這三人前喊話的可能是陸戰1師負責典禮的官員,那個講話並給三人授獎的不是別人,正是陸戰1師的指揮官范德格里夫特。而范帥本人後來也因為瓜島戰役中的卓越指揮而獲得了榮譽勳章。這次頒獎儀式舉行於1943年5月21日,地點是陸戰7團駐紮地馬薩山附近。
4,影片中美軍和澳洲軍人在酒吧里發生鬥毆事件,這在當時相當普遍。美國大兵的軍容、制服、薪水都遠超過澳州大兵。而且美國大兵普遍出手闊綽,能歌善舞,待人禮貌(尤其是對女孩的母親,儘管女孩的父親總是持懷疑態度),加上「澳洲救護者」的頭銜,自然使得美國大兵在墨爾本大受歡迎。舉一個小例子,有個澳洲的賣報男童某日遇到了一個美國兵,美國兵一甩手就是兩個先令(24個便士),拿過一分報紙(一份報紙其實只要2便士,男童的薪水是賣12份報紙得1便士)看了幾分鐘,又把嶄新的報紙還給了男童。而美國大兵上澳洲女孩家時,總是帶上鮮花和大包的食品、服裝和香菸,乘計程車都是把錢直接扔給司機而不帶找的。而美國兵如此受歡迎自然讓澳洲大兵不高興了,尤其是當澳洲第9步兵師從北非戰場回國後(這可是參加過阿拉曼戰役的虎師),街頭巷尾和酒吧里隨時可見雙方的衝突。
5,美國大兵駐軍海外讓人總免不了討論他們的軍紀。其實總的說來,陸戰隊員的軍紀在澳洲還是可以的,雖然夜不歸宿的傢伙不少,和澳洲猛男群毆也不少見,但是在陸戰1師駐紮在墨爾本期間,該城未發生過一起嚴重的傷亡事件。而駐紮在布里斯班的美國陸軍可就牛多了,發生過將澳洲士兵當街打死的事件!而感覺美國陸軍從來都是差次不齊的,同樣在墨爾本,陸戰隊員駐紮時總體還算可以,可是在此前陸軍駐紮該城時,發生過著名的「列昂斯基案」;列昂斯基是一名美國陸軍士兵,他於1942年5月駐紮墨爾本期間殘忍殺害了三名澳洲婦女,他也因此被判處絞刑。而美國陸軍似乎在二戰期間惹的麻煩不少,整個二戰中共有141名美國陸軍士兵由於在海外犯強姦、殺人等嚴重罪行而被判處死刑;而相比之下,海軍和陸戰隊別說二戰,甚至自1849年之後就無一人被判死刑的!
6,當然,陸戰隊員在墨爾本畢竟是做休整而不是單純吃喝玩樂。訓練是必不可少的。1943年1月剛到墨爾本時,陸戰隊員以重整編製和鼓舞士氣為主;從3月底開始,開始進行小部隊間的戰術訓練;4-6月間,所有人都攜帶新裝備開始了包括登陸、野外求生等高強度訓練;到了夏天,美軍對陸戰1師的狀況進行考評,認為其裝備精良、士氣高昂,75%的士兵是富有經驗的老兵,平均年齡比陸軍部隊要低,綜合來看,該師戰鬥力已經調整到最佳狀態。美軍認為,此時的陸戰1師如果參與持續戰鬥,該狀態將維持2個月;如果期間有休整和輪換,則該狀態將維持半年。
7,在此階段陸戰隊員也開始大批換裝,最顯著的是在1943年4月M1步槍開始全面替換在瓜島戰場使用的春田步槍;此外還有三件裝備開始全新登場,一是M4A1坦克,它將替換M3A1輕型坦克,這批M4A1坦克於1943年5月抵達墨爾本;二是LVT-2水牛兩棲登陸車,它在LVT-1的基礎上做了改進,將在格羅斯特角的戰鬥中一試身手;三是叢林吊床,在潮濕的叢林中這種吊床將很好地抵禦濕氣和蚊蟲。當然也少不了影片結尾中陸戰隊員們換上的新式的迷彩軍服,新款軍服與舊軍服相比更具有隱蔽性,而且更能夠防蚊蟲和荊棘。該款軍服於1943年中期開始裝備突擊部隊和偵察部隊,1943年下半年開始裝備步兵。1943年11月的塔拉瓦戰役和其後的格羅斯特戰役中,美軍已經著此軍服參戰。
8,陸戰1師於8月底開始陸續離開墨爾本,主力部隊於9月-10月間離開。他們將先前往幾個小島適應叢林生活,然後投入「硬幣行動」,目標是位於新不列顛的格羅斯特角。
9,美國兵在船上吹的小氣球是安全套



10,不系鋼盔帶有講究的:如果鋼盔被破片擊中(不指子彈)

繫了繩子的,鋼盔沒掉,強大的衝擊力將脖子直接折斷



沒繫繩子的,鋼盔直接飛走,脖子扭傷,摸哨時從後面抓住鋼盔沿往下拉扯,然後一刀斃命的!
片中美軍每個士兵都沒繫好。



第4集
原帖出處 原Sonic BBS 二戰論壇版塊,原作者angone,轉貼請註明。



1,大家可能對瓜島、硫磺島、沖繩島戰役略有耳聞,但對格羅斯特角比較陌生,所以這裡感覺有必要稍微介紹下這場戰役的背景。在紐幾內亞東部有一個叫新不列顛的島嶼(35平方公里,面積是瓜島的7倍),該島的東南面是索羅門群島,西面是紐幾內亞,南通珊瑚海可達澳洲和紐西蘭,北面是中太平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該島東北角上的拉包爾則是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據點和樞紐,而格羅斯特角位於該島的西北角上。為了奪取或削弱拉包爾這個日軍據點,盟軍於1943年2月瓜島戰役勝利後,在索羅門群島和紐幾內亞步步為營,於1943年6月起發起了旨在奪取或削弱拉包爾的「硬幣行動」,計劃奪取包括拉包爾在內的13個島嶼。而格羅斯特角登陸就是這次行動的一部份,登陸D日是1943年12月26日晨。
2,新不列顛島是典型的熱帶島嶼,植被茂密、地形複雜、瘴氣瀰漫。該島的最初主人是德國殖民者,是他們開發了拉包爾鎮;但一戰爆發後澳洲人趕走了德國人,並在新不列顛開發了一些新的種植園;但直至日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奪取拉包爾後,整個新不列顛總體來說還是屬於原始狀態,除了少數幾個村鎮和種植園外,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島上有四大殺手,一是地貌,新不列顛島上密佈沼澤地、紅樹林和熱帶雨林,林木茂盛水氣充沛,能見度往往只有20米以內,一不留神就會迷路或陷入沼澤,而很多中空的大樹一遇到雷電和炮轟便自行倒下,整個行動中有多達成協20名陸戰隊員被倒下的大樹砸死;二是動物,島上蚊蟲、鱷魚、毒蛇、蜘蛛、蜈蚣、螞蝗、蠍子等密佈,傳播疾病、侵害人體,行動中曾發生過美軍士兵的手臂被一條鱷魚咬斷的案例;三是疾病,島上瘧疾、叢林熱、出血熱、斑疹傷寒、登格熱、壞血病橫行,幾乎每個陸戰隊員都會中招,而叢林熱(一種真菌感染)更是導致上千名陸戰隊員在此次戰役後退役;四是天氣,美軍登陸時正逢雨季,雨大到可以每晚引發一場洪水,若待在散兵坑裡過夜就有被溺死的可能,因此美軍基本將營地建在高處,而每個人的衣服幾個月都幾乎沒有乾的時候;而無休止的雷陣雨還造成至少3名陸戰隊員被雷劈死……說了那麼多,無非是想說明該島的惡劣自然環境,在該島作戰的首要敵人甚至不是兇殘的日軍,而是大自然!
3,陸戰1師在格羅斯特角的登陸日是1943年12月26日,目標是格羅斯特角的機場。格羅斯特角機場位於該角的最北端,該機場的東南面是沼澤,南面是群山。當時陸戰1師的主力在格羅斯特角機場的東面的沼澤地登陸,而影片中主角所在的陸戰1團2營則作為牽制兵力在格羅斯特角的西面登陸,登陸點稱為「綠灘」。他們的目標是阻隔日軍可能從西面向北面機場增派援兵的路線。這裡需要簡要提一下,日軍的重兵都在拉包爾,而在新不列顛其他地區只有在沿海設立了簡單的兵站和小路,平時通過這些小路和沿海的駁船運輸部隊,因此陸戰1團2營的任務就是切斷這些日軍可能利用的通往北面的小路。
4,由於格羅斯特角的地形複雜行軍困難,所以日軍認為美軍不太可能把格羅斯特角的機場作為行動目標,加上此地的日軍守備部隊比較薄弱,因此美軍登陸後並未遭到猛烈抵抗。主角所在的1團2營雖然是牽制部隊,但是也沒有遇到什麼大型戰鬥,在登陸後的開始幾天2營主要派出小股巡邏部隊深入密林尋找日軍使用的林間小路並伺機攻擊還沒有防備的日軍。影片中萊基伏擊了4名日軍就是這段時間的小規模遭遇戰。
5,影片中那場雨中作戰應該是1943年12月30日凌晨爆發的「棺材角」戰鬥。陸戰1團2營在綠灘登陸後建立了一個環形陣地,陣地的其他地方都以斷崖為邊界,但有一個角上是較為平順的山嶺,因此陣地突出一塊,美軍稱之為「棺材角」。12月30日凌晨,日軍2個中隊各一部約100名日軍對這個突出部發起了攻擊,美軍打退了日軍的攻擊,天亮後共發現89具日軍屍體,美軍傷亡23人。而這也是2營在綠灘陣地駐紮的2周時間裡爆發的最激烈的一次戰鬥。
6,美軍於1943年12月31日拿下了格羅斯特角機場,拉包爾的日軍指揮官認為新不列顛的中西部日軍兵力薄弱,無力趕走登陸美軍,為了確保拉包爾,決定收縮兵力,下令所有在島西部的日軍向東撤退。日軍在撤退中有不少人由於缺醫少糧加上疾病流行而死亡,甚至連沿途的土人都敢於拿刀子木棍襲擊日軍殘兵。影片中2營就是碰上了這麼幾個已經失去戰鬥力的垂死日軍。而陸戰隊員在奪取機場後的任務就是乘小艇往來於新不列顛北部的各點,截擊和掃蕩撤退中的日軍殘兵,但總的來說成效並不大,反而有大量陸戰隊員在新不列顛的熱帶雨林中病倒。
7,為使寶貴的陸戰隊員不為掃蕩殘敗日軍而空耗能量,美軍決定由陸軍第40師替代陸戰1師繼續掃蕩任務。陸戰1師於1944年4月起離開新不列顛島,返回後方休整。整個戰役期間,陸戰1師共戰死310人,戰傷1000多人。而美軍最終鑒於拉包爾的雄厚兵力最終放棄了奪取計劃,改而佔領附近島嶼通過孤立和轟炸來削弱拉包爾。這一行動起到了成效,自1944年後拉包爾就基本從太平洋戰場隱退。到1945年9月,拉包爾及周邊島嶼共13.5萬日軍向盟軍投降,若當年盟軍不是跳過拉包爾而是採取強攻的話,那絕對是比硫磺島、沖繩島戰役還要慘烈得多的血戰!
8,陸戰1師原本以為他們將重返澳洲休整,但不知道是他們當時在澳洲的風流事惹惱了澳洲人還是美軍高層不希望再給他們好日子過,他們的休整地竟然是位於瓜島西面魯塞爾群島中的不毛之地帕伏伏;據說當時某位軍官在魯塞爾群島上空飛過時無意中看到了帕伏伏,對這個島感覺不錯,於是就定了這個島作為基地,然而真的登上島後才發現這原來是個條件如此惡劣的荒島!當然真實性如何不得而知。魯塞爾群島於1943年初被美軍拿下,該群島有兩座大型島嶼構成,分別是帕伏伏島和巴尼卡島,帕伏伏後來成為訓練基地,而已尼卡島成為了一個重要航空基地。帕伏伏島面積不大,而且雨水甚至比新不列顛還多,老鼠成群結隊(影片中有體現),因此陸戰1師的官兵苦不堪言,在駐紮期間發生了多起自殺事件。提到老鼠,當時帕伏伏的陸戰隊員閒來無聊,居然想到用火焰噴射器去對付成群的老鼠!而螃蟹也是該島特色,每天早上起床陸戰隊員的第一件事就是抖抖鞋子,否則就可能踩到鞋子裡躲藏的螃蟹。
9,然後我們說說戰爭恐懼症(或者叫戰爭症候群更確切)的話題,這也是本集的重點。這種精神疾病在太平洋戰場非常普遍,例如在新喬治亞群島戰役中,有一個團的美軍竟然有四分之一得了此病。這種病的根源是緊張、焦慮和恐懼,癥狀表現為:50%的人會無精打采、面無表情、身體前傾、雙臂無力、手指發抖、雙腳拖行。20%的人會非常激動,大喊大叫、語無倫次、驚恐萬狀、渾身發抖;15%的人會出現各種精神病癥狀;還有15%的人會出現焦慮癥狀,得此症的人還往往失眠、易怒、噩夢、尿頻、注意力不集中。而太平洋戰場日軍擅長於夜戰、騷擾和詭術,更使美軍缺少睡眠和高度緊張而更容易得上這種病。一般通過治療,很多人可以痊癒;但也有不少人會出現暴力傾向,甚至有當場將戰友一刺刀捅死的;本集中萊基的戰友吉布森就是該病可悲的犧牲品。
10,本集中還出現了尤金訓練的畫面,他將在下集投入戰場,並且與他的好友菲利普斯見面。這裡要提一句的是(在貼吧里已說過),本片每集開頭那個穿黑衣的不戴眼鏡的老兵就是菲利普斯,即那個第一集中和尤金道別、後來過生日戰友送他金色手榴彈的小伙子。他是本劇那麼多人中唯一一個活到今天的。他是《太平洋》的顧問之一。
11,陸戰1師的下一個目標是位於帛琉群島的佩里琉島,在那裡他們將經受真正的考驗。個人認為,前四集其實是分別以戰爭的序幕、戰鬥英雄、戰爭中的和平、戰爭造成的創傷為主題勾畫出太平洋戰場的輪廓,大戰自第五集才剛剛拉開!

第5集



1,本集描述了陸戰隊員在帕伏伏島上的訓練和生活。陸戰隊員在格羅斯特角戰役後本來指望繼續前往墨爾本休整,但未能如願。當時原計劃是將他們送到瓜島去,甚至已經為他們建好了營房,但是最後第三兩棲軍的Geiger將軍還是決定把他們送往面積小得多的帕伏伏島,據說是為了免讓陸戰隊員受打擾,專門找個清靜點的小地方安心休整。但事實上帕伏伏島雖然袖珍,但一點都不可愛。整天的雨水、滿地的爛泥、到處的老鼠螃蟹。由於沒有專門準備的營房,陸戰隊員還得自己動手,累了就睡在泥地裡,肉和啤酒每週才提供一次,光是為了打掃全島的爛椰子陸戰隊員都花了整整1個月,有時甚至還要自己去打井找淡水;加上無休止的大雨,帕伏伏島上的陸戰隊員心態和士氣都很糟糕。也就是在此情況下,有大量陸戰隊員謊稱自己生病而前往附近的巴尼卡島醫院,高峰時甚至達到了每天200例之多(上一集中有體現)!
  2,本集中尤金作為新兵加入了陸戰1師,而菲利普斯則乘船回國。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二戰時美軍也有輪換的制度,只要你攢夠一定的積分就可以被送回去,比如說每服役1個月可以攢1個積分、獲得一枚紫星勳章可以獲得5個積分等等,各方面綜合後如果你表現優異,積累到了一定的積分,那你就可以回家了。影片中菲利普斯應該就是那種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率先拿到足夠積分的陸戰隊員之一。而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發現,理論上從瓜島打到沖繩的陸戰隊員是非常少的,因此像萊基等一批人打完佩里琉也基本都回家了。而尤金則作為新兵補充進了陸戰1師,在帕伏伏休整期間,陸戰1師共吸收了約5000名新兵。這裡還有個小插曲,據說歐洲戰場的戰事結束後,積分最高的士兵得以率先回家,積分差一點的得繼續留下做戰後維和駐軍任務,積分最差的也被送回家,但是是做進一步訓練準備投入日本本土作戰!但結果日本不久便投降了,這些這批積分最低的士兵倒比在歐洲駐軍的戰友先期回家。
  3,影片中的佩里琉島戰鬥是1944年9月的僵持行動一部份。這裡簡要介紹一下背景:佩里琉島是帛琉群島的一部份,帛琉群島的位置十分重要,東是加羅林群島,東北是馬里亞納群島,南是紐幾內亞,西是菲律賓,西南是印尼。當時美軍已經取得了馬里亞納戰役的大捷,在索羅門群島和紐幾內亞也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於是準備發起針對菲律賓的作戰計劃。而在進攻菲律賓前,美軍認為橫梗在紐幾內亞和菲律賓之間的帛琉群島是個障礙,很有可能截擊和騷擾美軍的進攻部隊。因此美軍決定有必要對帛琉群島採取攻勢,除去可能存在的威脅。帛琉群島有十多個主要島嶼構成,美軍原計劃攻擊面積最大、防守最為嚴密的巴普爾土阿普島,但後來鑒於該島日軍兵力過於雄厚而且機場也修築得一般而改而攻擊面積和兵力都相對較少的佩里琉島和昂格爾島。其中佩里琉島的日軍守備部隊主力是第14師團第2聯隊+第15聯隊第3大隊,再加上其他部隊和海軍部隊,戰鬥人員約6000,再算上勞工部隊和空勤部隊,總兵力約1萬人。美軍於1944年9月15日發起對佩里琉的攻擊。
  4,這裡需要提一下日軍在佩里琉的防守。日軍在瓜島戰役失利後轉為守勢,但在初期的防守戰中,日軍還沒有從原有的思路調整過來。進攻上還是一味追求通過滲透、包抄等戰術,防守時通常採取建立地表工事和沿岸工事抵禦美軍的登陸。結果在美軍的優勢火力下一敗再敗。日軍痛定思痛,終於開始在戰術上做調整,最早的實踐者是紐幾內亞比阿克島的日軍守備部隊,他們採取了縱深防禦、坑道工事的策略,結果麥克阿瑟原來信心滿滿以為2周可以解決的戰鬥持續了整整2個月!而佩里琉的日軍指揮官也採用了這一戰術,他在灘頭只部署了有限的兵力,將主力部署在機場北部的山區坑道中。通過坑道工事,即使美軍奪取了機場,日軍也可以直接對機場進行威脅。而要命的是,這次是美軍大意,沒有充分認識到日軍的戰術了本質上的改變,在先期準備中有幾個地方做的不夠到位:一是由於日軍重兵防禦的島嶼中部山區植被茂密,美軍航空兵在先期偵察時並未注意到這一區域,甚至於在登陸時才驚愕地發現這裡居然有那麼多的山丘;二是艦炮先期攻擊進行了3天後,負責攻擊的海軍部隊宣稱「已經沒有目標可以再進行攻擊」,結果不僅中部山區幾乎沒有怎麼被攻擊,連灘頭的幾處明顯日軍火力點都完好無損,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三是過於自信,陸戰1師的指揮官魯普特斯認為該島的戰鬥可能和塔拉瓦戰役一樣,開頭激烈,但結束得也會很快,他樂觀地估計只要用「幾天」就可以奪取全島(而事實上打了有2個月)。還有就是目標本身也對美軍不利,由於帛琉群島被日本人管理多年(自一戰德國戰敗後日本就開始在這裡經營),而且佩里琉島嶼較小,美軍無法派出海岸警衛哨或偵察部隊上島搜集情報,因此缺少一手資訊,阻礙了行動的開展。
  5,這裡簡單介紹下美軍對佩里琉島的登陸計劃。佩里琉島的形狀像是一個龍蝦鉗,兩條分支一條指向北部,一條指向東部。島嶼的中部是山區,山區的南部是目標機場;另外佩里琉島的四週還圍了一圈暗礁,這使得登陸將主要依靠LVT(履帶登陸車)。美軍預設了4個登陸場,分別是島東、島南、島西和島西北。但是島東美軍發現日軍的防守較為嚴密,島南日軍可能形成交叉火力,島西北過於狹窄不適合部隊展開,於是最終美軍選擇了島嶼西部作為登陸場,該登陸場被分為白1灘(陸戰1團3營),白2灘(陸戰1團2營,萊基的部隊),橙1灘(陸戰5團1營),橙2灘(陸戰5團3營,尤金的部隊),橙3灘(陸戰7團3營),每個陸戰團各留一個營作為團預備隊,陸戰7團2營作為師預備隊。美軍計劃20分鐘內讓5個先頭營4500人上岸,85分鐘內上岸8000人。
  6,在開展登陸時美軍的第一波是提供掩護火力的LVTA,其後是運輸登陸部隊的LVT,LCVP(希金斯船)將後續登陸部隊運輸到暗礁附近,再由從灘頭返回的LVT送往灘頭。在登陸海域日軍設置了不少水雷,但不知是保養不利還是安設時有誤,絕大多數的水雷並未爆炸,但有不少LVT在暗礁附近被日軍的遠程火力擊中,整個D日中約有26輛LVT被擊毀。當日8:32分第一波美軍在佩里琉登陸,在登陸中美軍在海灘附近遭遇的抵抗主要是來自縱深的日軍間接火力攻擊,5個營中遭遇最大難題的是白1灘的陸戰1團3營,他們的登陸場左邊有一個大型的日軍工事(美軍稱為「海角」),這個工事居然在海軍轟炸中完好地保留了下來,給整個登陸造成了極大困難。登陸中由於日軍的猛烈攻擊,導致不少美軍部隊編製出現混亂,如出現了橙3灘陸戰7團3營的士兵闖進了臨近的橙2灘陸戰5團3營灘頭的事(影片裡有體現)。在佩里琉的灘頭,陸戰隊員遭遇了自太平洋爆發以來除塔拉瓦之外最慘重的傷亡。
  7,在灘頭站住腳跟後陸戰隊員開始向內陸推進,其中推進最迅速的是處於中央的陸戰5團,他們一路穿過穿過機場南部的灌木叢(影片中有體現),幾乎直達島嶼的東海岸。他們的穿插成功地將島上的日軍分割成南北兩塊,使得處於其右側的陸戰7團能從容地將島南部的日軍肅清。
  8,影片中日軍的反擊其實是發生於當日下午16:50分左右的一次步坦聯合攻擊。參戰的日軍有13-16輛坦克及數百步兵,他們從島嶼中部山區出動,主攻位置是陸戰5團的左翼防線,主角尤金所在的部隊是陸戰5團3營,因此我們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只有少部份日軍在他們左側向其發起攻擊。美軍評價此次日軍攻擊不同於以往日軍的簡單突擊,而是更具有組織和計劃性,有部份日軍坦克直接從陸戰隊的防線中殺入衝進了海灘。美軍出現了一時的慌亂,每個人都操起手邊的武器參與戰鬥——從手榴彈到M4坦克。畢竟美軍人多勢眾火力猛,最終日軍的反擊被粉碎,參戰的日軍坦克除了2輛逃跑外盡數被擊毀。而有趣的是,美軍可能由於情況混亂,各人都匯報自己的戰績,當時的戰報令人咋舌——稱共擊毀約160輛日軍坦克!此次反擊被擊退後日軍還發動了幾次小規模的反擊,但都未成功。
  9,關於那個「地雷原」,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事。當時美軍登陸後其實就進入了日軍佈置的雷場(尤其是陸戰5團的登陸區),但奇怪的是沒有幾枚地雷是爆炸的。後來經過份析,可能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日軍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島東地區,因此很多埋設在島西登陸場的地雷其實是匆忙安設,很多地雷的質量很差根本沒法引爆,甚至還有很多地雷連保險都沒打開(估計日軍還指望著島東一打起來再跑回來把這裡的地雷挖出來繼續用),而那塊「地雷原」的牌子可能也是日軍虛張聲勢,指望美軍看到這些標記後改選島東做登陸場或者即使在這裡登陸了也不敢放手進攻;二是美軍在先期的轟炸中引爆了該地區的不少地雷;三是登陸前一天晚上漲潮的海水帶來了大量泥沙,在原來的地雷埋設地又加蓋了一層,因此引爆能力能差。據說後來又下了場雨,雨水沖掉了不少泥沙,反而又暴露了不少地雷,結果讓美軍工兵輕易探雷成功。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這些安置在登陸場的地雷都引爆的話,那對美軍絕對是一場災難。
  10,在D日當天,陸戰1師總計傷亡1100多人,而傷亡最慘重的陸戰1團共傷亡約500人,達到該團總兵力的六分之一。但對陸戰1師來說,戰鬥才剛剛開始!

第六集



1,本集開頭是1944年9月16日D+1日早晨的情況,首先提到了陸戰隊員缺水;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為什麼補給充足的美國大兵也淪落到要喝泥水的地步,事實上這是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佩里琉島的氣溫非常高,而且戰鬥強度大,在這種酷熱的環境下陸戰隊員的飲用水消耗非常大,雖然在D日上島時每個陸戰隊員都配有半加侖的飲用水,但是到當天下午水就喝得差不多了,超出了平時的消耗量;二是佩里琉島上的日軍炮火比較猛烈,不少運輸補給的兩棲車被擊毀擊傷,影響了補給的運輸速度;三是佩里琉島的外圍有一圈暗礁圍著,大大延緩了兩棲車往返於灘頭和運輸船間的速度,等數日後美軍炸毀部份暗礁,補給速度才有了質的提高;四是不知何故,運往佩里琉的水箱很多先前是油桶,而且未洗刷乾淨(莫不是尤金在第五集刷的那幾個,呵呵),裝在其中的飲用水都被污染,很多陸戰隊員喝了後上吐下瀉失去戰鬥力,所以其餘陸戰隊員不得不放棄飲用這批引用水。因此,由於上述原因,佩里琉島上的美軍在D日—D+1日這段時間遭遇了一定的補給危機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2,而後本集提到了機場爭奪戰。由於日軍在島嶼中部的群山中挖了大量坑道工事,坑道里安置的遠程火力直接威脅了山腳下的機場,因此若要奪取機場,美軍有必要穿過機場直插中部山區的南部邊緣站住腳跟。9月16日當天有4個陸戰營參與了穿越機場的戰鬥,從左至右分別是陸1團2營(萊基所在部隊)、陸5團1營、陸5團2營、陸5團3營(尤金所在部隊)。遭遇與影片中的情況最相似的應該是陸5團1營的2個先頭連,很多人在毫無裝甲車輛掩護的情況下直接迎著日軍的炮火抵達機場北端的山腳。萊基所在的陸1團2營從機場西北部穿過,目標是奪取一處公路匯合點,他們進入一片日軍的建築群,但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並一度與友軍失去聯繫,到當天結束時仍沒有完全得手;尤金所在的陸5團3營則不是朝北進攻,而是向東穿過機場,保護在南面的陸7團3營的側翼,根據尤金的回憶,在穿越機場時遭到了日軍的猛烈炮擊,Snafu(就是那個老兵油子)被一塊彈片擊倒(影片中有體現),但是好在彈片已經強弩之末而且打在了手槍套上,因此只造成了輕微的淤傷。陸5團3營在完成向東突破的任務後,於當天下午接到命令被調往機場北部替換陸戰5團1營。因此到D+2日的早晨,機場北部從左至右分別是陸1團2營、陸5團3營、陸5團2營。
3,影片中提到在機場爭奪戰後的第二天早上(D+2日)尤金和戰友們行軍進入山區,這就是中部山區,也就是後來爆發激烈戰鬥的「烏穆爾布羅戈爾口袋」。在該日,陸戰5團3營和2營對中部山區和東部的沼澤進行了試探性攻擊,但沒有取得什麼成果。美軍此時已經意識到日軍在山區的密集防禦,但陸戰1師師長魯普特斯仍然堅持認為戰鬥將在幾天內解決,並拒絕陸軍部隊的援助。
4,而後影片又到了晚上(D+2日晚),這裡老兵讓尤金等炮兵檢查武器,還提到了狗。其實歷史上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作戰時帶有不少軍犬,這些軍犬在搜索日軍、尋找詭雷等方面給了美軍很大幫助,尤其是在日軍夜間滲透時,狗往往比人更早覺察到風吹草動;也因此狗同樣承受了很大的傷亡,僅在關島戰役中,就有25條軍犬戰死。但也不是所有美軍都放心將自己的性命交付給狗,所以影片中的老兵對狗可以覺察到日軍的動向不屑一顧,從而命令尤金等人在夜間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而老兵叫了聲「Woof」,其實是在學狗叫,可能一方面是開個玩笑,還有就是要尤金等人像狗一樣保持警覺。
5,那個被自己人幹掉的美軍據一名老兵回憶是一名陸軍的訓狗員,他當時帶著一條軍犬與陸戰隊員一起過夜。可能此人得了戰爭恐懼症,因此變得歇斯底里;由於曾經發生過戰爭恐懼症患者發瘋殺死自己人或者引來日軍的事件,因此陸戰隊員毫不手軟地幹掉了他。當然,有可能也是因為此人是陸軍而不是陸戰隊員,所以陸戰隊員沒有那麼顧及……
6,影片的末尾部份尤金的部隊接到新命令前往「東側公路」,其實是指D+3日美軍改變思路,決定留著中部山區不動,先掃蕩東部的沼澤和名為「恩加多羅羅克」的半島。於是該日,陸戰5團2營和3營向東推進,用一週的掃平了東部半島的日軍。
7,影片中以萊基、Runner為代表的傷員陸續返航,截止D+6日,即登陸後1周,萊基所在的陸戰1團傷亡高達1672人,其中1營傷亡達71%,9個步兵排中只有74人還有戰鬥力,所有排級指揮官都或死或傷),另外2營傷亡56%,3營傷亡55%,因此美軍決定將陸戰1團撤回帕伏伏島休整(就是前面幾集提到的那個小破島),取而代之的是陸軍第81師的第321團戰鬥隊。截止該日,陸戰1師在登陸後的170個小時內傷亡3946人。而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陸戰1師的指揮官魯普特斯仍然堅持認為僅憑陸戰隊員就可以拿下佩里琉,然而佩里琉上有日軍約萬人,而且工事嚴密,陸戰1師的一線作戰部隊卻只有9個營;相比之下同時期打響的昂格爾島戰鬥,陸軍第81師用6個營(後來減為3個營)打日軍1500人,以一週就基本解決戰鬥。因此美軍高層不願再讓魯普特斯鬧下去,決定增派陸軍部隊登場;最終佩里琉戰役中參戰的陸軍部隊達到2個加強團,即使如此,佩里琉戰役仍然打了整整2個月。
8、機場右上角略微削尖的半邊機翼為鬼子A6M3型零式戰鬥機。A6M3 32 型的主要特徵就是平直的翼尖,1942 春末,數量有限的 A6M3 部署在紐幾內亞/所羅門地區,準備支援入侵澳洲的行動。由於它有著平直的翼尖和形狀不同的發動機罩,盟軍一開始以為這是一種全新的戰鬥機,法蘭克.麥考伊上校的情報小組給 A6M3 分配代號「HAP」,後來又改成「HuMP」 當盟軍最終認識到這種飛機是零式的改型時,代號又改為了「ZEKE 32」。
9、根據尤金的回憶,當時一群陸戰隊員圍在一個有水的坑中,一個陸戰隊員先喝了一口,而後就倒地喊肚子疼,軍醫過來後說可能水已經被日軍下毒,不少陸戰隊員本來已經裝好了水,不得不放棄飲用。當然,這第一個喝水的是真的中毒了還是有意躲避戰鬥,這就不得而知了。
10、洗澡沒洗完那個大叔,也是尤金上帕浮浮島時,拿m1表演,並讓尤金他們看到的那位和說WOOF的就是硬漢白鬍子軍士長Gunny參加過一戰,Gunny Haney是陸戰5團3營K連的,當時在法國作戰。一戰結束後擔任軍校的教官。參加佩里琉戰役時他已經50歲了。刀捅鬼子頭那段,一腳踏住槍管,一槍托把敵人打翻,上去按住就照後腦勺一刀,然後轉了一轉用的是一戰時候的塹壕刀呢!帶金屬指虎的!
11、尤金所在的部隊是陸戰5團3營



美國軍隊登陸貝里硫島的兵力
第1陸戰師: 17490名
第81步兵師: 10994名
合計: 28484名
11月27日之前登陸的兵力
第1陸戰師 24234名
第81步兵師 19741名
其它部隊 4765名
美國軍隊登陸貝里硫島的作戰人員共計達48740名



日本陸軍部隊
第14師團步兵第2聯隊 3283名
第14師團戰車隊 100名
第14師團步兵第15聯隊第3大隊 1030名
海上機動第1旅團輸送隊第1中隊 250名
獨立步兵第346大隊 685名
通訊小隊 10名
憲兵小隊 30名
陸軍人員總計: 5388名
日本海軍部隊
海軍航空基地人員 2220名(含韓國人)
第45海軍警備隊 400名
海軍防空隊( 第114、第116防空大隊) 500名
海軍韓國人勞工設營隊 2200名(韓國人)
海軍人員共計: 5320名
不包括韓國人,日本海軍人員共計3120名



日本軍隊實際能作戰的兵力只有8508名,其中有戰鬥力的日本陸軍兵力僅為5388名,韓國人勞工隊不包括在內。
美軍登陸的兵力超過了日軍的幾倍。



美國軍隊在貝里硫島戰鬥
美國海軍第1陸戰師陣亡1252名,受傷5274名,傷亡6526名。
美國陸軍第81步兵師陣亡542名,受傷2736名,傷亡3278名。
美國地面部隊陣亡1794名,受傷8010名,傷亡9804名。




美國海上部隊陣亡195名,受傷505名,傷亡700名。




美國軍隊在貝里硫島戰鬥中,地面部隊和海上部隊共陣亡1989名,受傷8515名,共傷亡10504名。



註:另一個數據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貝里硫島陣亡1272名,被俘後死亡1名。



第7集




1,這集看似短,其實幾乎包括了所有陸戰5團3營在佩里琉島的戰事。最開頭的一段沒有對話和旁白的戰鬥場面其實是指D+3日後陸戰5團3營和2營開始對島嶼東部的恩加多羅羅克地區進行掃蕩。當時美軍已經意識到日軍在中部山區(土著人稱之烏穆爾布勞戈爾,美軍稱之為血鼻嶺或「口袋」)的防禦極為嚴密,於是決定由陸戰1團對「口袋」進行外圍攻擊,由陸戰7團進攻島嶼南部,由陸戰5團掃蕩島嶼東部半島,即恩加多羅羅克地區;該地區原來日軍判斷可能是美軍的登陸場,因此原本防禦十分嚴密,地雷、壕溝、暗堡等密度遠超過美軍實際登陸的島嶼西部。但美軍登陸後,日軍開始收縮兵力,因此當陸戰5團的2個營開展掃蕩時,並未遭到太激烈的抵抗。陸戰5團用幾天時間便掃平了整個半島。同時,陸7團也完成了對島嶼南面的進攻,基本全殲該地區的日軍,兩個團將短暫休整後準備進攻島嶼北部地區。
  2,影片中隨後出現了尤金的部隊返回機場的場景,大家可以發現有很多衣著整齊的Seabee(海軍工程營),這些人的任務是修復被炸得千創百孔的機場。美軍的效率非常高,D+4日時機場就可以起落小型偵察機,D+10日第一批戰鬥機降落該機場,D+11日時飛機已經可以直接從佩里琉機場起飛攻擊中部山區的目標了!由於距離太近,美軍飛機往往起飛後不到15秒就飛臨目標上空,甚至還沒來得及升起起落架。炸彈爆炸的碎片甚至可以直接飛到機場上。
  3,影片中放到有Seabee向尤金他們索要戰利品,當時也確實如此,尤其是到戰役後期,由於戰鬥侷限於中部山區且日軍少有針對後方的攻擊,因此後方的工程部隊、空勤人員和運輸部隊無所事事,不少人幹起了搜集戰利品的活。那些散佈在曠野上的日軍屍體就是這批人的目標,從王八盒子、武士刀、刺刀到影片中描寫的金牙,什麼都要。但這些人到處閒逛肯定招致戰鬥部隊的不滿,動搖前線將士的軍心不說,還造成了不少誤擊事件(例如有不少搜集狂甚至直接跑到山區附近去淘金,這些人衣著光鮮,拿著日軍的裝備,而衣衫破爛神經高度緊張的一線部隊往往會來不及反應直接一槍放倒),同時這些人亂跑也經常成為日軍狙擊手的目標。後來美軍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約束後方紀律,不少後勤部隊也知恥而後勇,主動自告奮勇上前線擔任擔架手等工作。
  4,影片中尤金他們從機場附近休整完畢開始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對準備島嶼北部地區開展掃蕩。半路上他們遇到了被打殘的陸戰1團,當時陸戰1團在中部山區的戰鬥中遭遇重創,截止D+7日,該團傷亡達到56%,不得不被陸軍部隊替換,該團被替換後隨即前往帕伏伏島進行休整。
  5,影片中隨後放到夜間的日軍滲透,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的夜間滲透是出了名的,即使沒有指揮,基層日軍士兵也會三五成群甚至單槍匹馬前往美軍防線,他們或跳進美軍的散兵坑刺殺美軍士兵,或故意製造雜音破壞美軍睡眠動搖美軍軍心,或開冷槍埋地雷,因此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的神經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大批人成為戰爭恐懼症患者。而在佩里琉也同樣如此,在D日就有3名日軍神不知鬼不覺摸到了陸戰1師的師指揮部門口,幸而被哨兵及時發現擊斃。在後期的「口袋」戰鬥中,日軍在夜裡有兩種主要戰術:一是乘夜色潛伏到美軍後方的山洞中,等第二天白天冷不丁在美軍後方打冷槍(很多搜集狂成為犧牲品);二是攜帶炸彈和地雷專找美軍的坦克、卡車等重裝備進行攻擊,但由於美軍防守還算嚴密成果不大。
  6,影片中隨後尤金的部隊對一個地堡展開攻擊。其實這不是對中部山區的攻擊,而是對佩里琉島北部的恩格斯布斯島展開的攻擊,該島與佩里琉島毗鄰,日軍守備部隊約500人。陸戰5團3營對該島進行攻擊一來是削弱該島對佩里琉島的威脅,二來是阻斷北面帛琉主島對佩里琉的增援。在一艘戰艦為首的海軍火力輔助下,陸戰5團3營以傷亡約50人便輕鬆解決了島上守軍。也是在該島上尤金殺了第一名日本兵。根據尤金的回憶錄,當時數名日軍從地堡中逃出,Snafu在一旁大叫「你還等什麼!快開槍!」於是尤金開槍正中一名日軍胸口將其打死,然後又開槍打死了第二個……
  7,然後影片中放到尤金的部隊開始挺進山區,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口袋」。這裡簡要說明下「口袋」的情況——這片山區嚴格說來並不算是山,而是數十座高度在100-300米奇形怪狀的珊瑚嶺。在這片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長約400米的山區中,主要有以下幾座山嶺和峽谷:東面的博伊德嶺和華特嶺,南面的五姐妹山和300號高地,西面的死亡谷和中國牆,北面的布拉迪、140號高地和120號高地,中部的馬蹄峽谷和五兄弟山。日軍充分發掘了該山區的特點,共修築了500多個坑道火力點,美軍在進攻時往往陷入各山頭日軍的交叉火力中。而且由於珊瑚嶺較為堅硬,即使是海軍的艦炮若不直接命中,也很難徹底將其徹底摧毀。美軍在完成了對島南、島東、島北的掃蕩後,開始重點攻擊「口袋」。其實在以往的戰鬥中,美軍經常在目標島嶼修建或奪取機場後便就地防禦,很少會去將島上日軍趕盡殺絕,如瓜島、布干維爾島等地都是如此。但在佩里琉,一方面「口袋」直接位於機場北面,日軍的遠程炮火可以輕易威脅機場;二來陸戰1師的指揮官不願由陸軍登場攻克「口袋」把功勞讓給他們,因此打雞血一般要親手拿下佩里琉全島。
  8,影片中的山區作戰描述的是陸戰5團3營於10月3日進攻「口袋」南面五姐妹山(顧名思義,由5個小山包組成)的戰鬥。這次戰鬥其實是當日圍攻「口袋」戰鬥的一部份,由陸戰7團進攻「口袋」北面和東面的幾個目標山頭,而由陸戰5團在五姐妹山附近做牽制性作戰。當日結束時,陸戰7團基本完成預定計劃,但陸戰5團3營在五姐妹山的戰鬥卻受阻,該營一度拿下了5個山頭中的4個,但隨後遭到附近山頭的交叉火力而被迫後撤。到10月4日,陸戰5團3營又一次發起對五姐妹山的進攻,但仍然是先取得一定戰果,又不得不放棄。在五姐妹山的戰鬥中,僅尤金所在的K連就傷亡了30個人。
  9,影片中著重描寫了尤金擔任擔架兵的情況。當時由於傷亡嚴重,很多炮兵人員給編入了擔架隊。在太平洋戰場的戰鬥中,日軍無論對傷員、醫護兵和擔架兵都毫不留情,因為打中一個就能拖累更多的美軍。因此很多前去救援戰友的美軍被日軍的槍彈擊倒。而眾所周知,美軍的信條是不落下任何一個同伴,尤其是在和日軍作戰中;尤金在回憶錄中提到:如果有同伴落到了日軍手裡,他的下場肯定是被折磨至死。因此美軍在戰鬥中前赴後繼,雖然尤金所在的部隊遭遇了不少傷亡,但奇蹟的是沒有一人被落在戰場上,無論是傷員還是屍體。
  10,影片中有個小插曲,說是尤金的一名叫JAY的戰友在拉屎時被日軍追擊。不過在尤金的回憶錄中略有不同,當時JAY在逃命時是對著伯朗寧槍手喊叫,但是那位槍手卻遲遲不開槍,直到那個日本兵離得很近時才猛的一梭子子彈打上去,將日本兵幾乎攔腰掃成兩斷。當JAY氣呼呼地責問槍手為什麼這麼晚開槍時,槍手認真地回答:我只是想試試看我的槍能不能把人掃成兩截。
  11,影片中隨後提到了尤金所在的K連連長HALDANE戰死。HALDANE是於10月12日在「口袋」北部的140號高地被日軍狙擊手擊中死亡的。當時陸戰5團3營正從「口袋」南面調往北部山區,準備替換在那裡防禦的陸戰5團2營,所以影片中放到HALDANE和其他軍官當時走在隊伍前面查看地形,並詢問友軍的方位,而也正是在這時刻,隱蔽在山頭的日軍狙擊手擊中了他,HALDANE當場死亡。尤金回憶道,當時他看到有人面色沮喪地從前面下來,他還以為是日軍增援部隊從帛琉主島趕來或者是日本海軍準備轟炸佩里琉,但結果是連長陣亡了。日軍狙擊手在佩里琉無處不在,10月4日日軍狙擊手還打死了陸戰1師指揮營的漢金斯上校,這也是美軍在佩里琉戰死的最高級別軍官。HALDANE死得很可惜,因為就在3天後,陸戰5團被後續登島的陸軍部隊替換。
  12,大家對SNAFU可能印象很深刻,這裡簡要說一下這個人物。真實的Snafu不像影片中那麼濃眉大眼,而是個五短身材的矮個子,他順利活到了戰後,住在露易斯安娜州,退伍後成為了一名空調維修師,育有兩個子女,但有一個後來夭折了。Snafu一生痛恨日本人,即使到了晚年。據說在一次老兵聚會上,一輛日本豐田車從老兵們面前開過,老邁的Snafu突然跳起來,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向豐田車砸去,邊砸還邊罵:怎麼到處都是小日本的車!Snafu何時死亡的不得而知,但應該在尤金之前。
  13,陸戰5團於10月中下旬開始登船回撤,他們於10月22日上船,於10月30日抵達帕伏伏。在佩里琉島戰役中,尤金所在的K連就遭遇了64%的傷亡。而整個陸戰1師共有6500餘人傷亡,加上陸軍部隊,美軍在佩里琉共傷亡8000餘人,若在算上昂格爾島的傷亡,在整個帛琉群島戰鬥中美軍共計傷亡近萬人。而日軍在兩個島上的損失約13000人,其中在佩里琉截止戰役結束,1萬多守軍幾乎全員戰死,僅有202人被俘(其中只有19人是日本人,其他的都是朝鮮或台灣勞工);而這還不算完,1947年初,美軍發現「口袋」中還有日軍的活動,於是派來一名日本軍官前去勸降;當年4月,34名日軍從山洞中爬出向美軍投降,這才終告佩里琉戰鬥的結束。
  14,佩里琉的價值一直眾說紛紜,在歷史上,由於同時期的麥克阿瑟反攻菲律賓和盟軍在歐洲發起市場花園戰役,佩里琉被很多人忘在了角落裡;而且雖然佩里琉機場被奪取,但並未發揮什麼實質作用,加上慘重的傷亡,很多人都認為此戰很不值得。但儘管如此,有兩點是不能否認的:一是通過對帛琉群島的戰鬥,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的右翼安全了;二是1945年7月美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被日軍潛艇擊沉,信號未能及時發出,數百艦員在海上和炎熱、乾渴和鯊魚搏鬥了4天,最後被從佩里琉機場起飛的一架轟炸機發現,有300多人因此獲救。所以,這次《太平洋》拍攝,攝製方專門挑選佩里琉為重點,也是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