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羅賓漢--Robin Hood [2010]

罗宾汉/侠盗·骄雄/罗宾汉

6.6 / 283,334人    140分鐘 | 131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 156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雷利史考特
編劇: 布萊恩海格蘭
演員: 馬克史壯 羅素克洛 凱特布蘭琪 凱文杜蘭 丹尼休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cubadiver

2010-05-15 13:26:53

一個老年歌者,和他深愛的英格蘭


羅賓漢是英國的符號之一。一個成功的導演能讓觀眾愛上他的明星。而Scott在羅賓漢中力捧的,是他深愛的英格蘭,那片綠色如水彩般流動的田園。

這片子看起來輕鬆活躍,浪漫傳奇並存,和Kingdom of the Heaven那種沉重的風格截然不同。「公平是這部片子的主題「,導演Scott在採訪中如是說。但他並不想在這裡刻意深沉。如果一定要給它一個嚴肅的主題,那就是羅賓的劍上面刻著一行字:Rise and Rise again until Lambs Become Lions。這字和Magna Carta有關。傾向於理智,改良和制衡妥協的英國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前幾年有美國人出了本War on the Middle Class的書。那本書我挺想推薦給自己的同學們看,看看畢業10年後自己精心壘起的家居小窩是如何被各種各樣的稅收毀掉的,比如物價,房價,醫療和教育等等。當然,在羅賓漢的時代,一切都簡單的多。那時候是明爭,這時候是暗搶。只有最愚蠢的統治者才會去殺雞取蛋。歷史就在羊圈中的肉膘肥瘦變化中循環。無論如何,投胎作中產是個錯誤。

Scott似乎很擅長用古裝片來諄諄教誨美國人。Gladiator的時候他就把Pax Romana比喻成現今的Pax Americana。一百多年的繁榮昌盛讓一個帝國從裡到外開始腐爛。後來出了Kingdom of the Heaven,大大痛罵了時隔一千年的兩次「聖戰「。當然那片子太嚴肅了,票房很令人失望。現在他拍了這麼個羊圈裡的羊開始造反的片子,不知道是否是想鼓勵美國人民加入Tea Party。其實,我猜想Scott這次拍羅賓漢,並不打算拍成太嚴肅的作品。前幾版的劇本據說像是中世紀的CSI,主角設定是諾丁漢的檢察官大人。後來幾經周折,終於出現了這樣一個掛著古典外衣賣現代主題的產品。

算了,不裝B扯淡淡政治了。我是來推薦大家專心審美滴。雖然是外衣,但古典的美已經癮浸到織物的每一根纖維中,讓整個片子散發著一種厚實濃郁的歷史醇香。這畢竟是綠林中的羅賓漢,這畢竟是Scott的英格蘭,也是澳洲人Russell Crowe「五歲時的夢想「。再沒有什麼比一個能說會道的歌者講述他所鍾愛的家園更好的作品了。

Scott的鏡頭很大氣,學院派的味道濃郁,有時讓人想起大衛.里恩。他利用華麗的長鏡頭,肆意翱翔的俯視和水墨般流動的色彩讓人感嘆陽春白雪的魅力之時,也沒有忘記照顧細節中的魔鬼。十字軍的攻城雖然很鐵血,但是技術細節很周全;農莊裡的耕種看起來很田園,但是泥濘中的艱辛也沒有被忽略。我盯著室內場景,不由宅性發作,想起來那個時候還沒有煙囪,英國國王的朝堂裡的味道一定很美妙。大導演Ridley Scott大概是有些惡搞的在鐘鼎玉石的餐桌上放了幾隻耗子。

與其它「史詩「風格的片子相比,Scott的古代戰爭場面似乎離暴力很遠。他更喜歡在現代戰爭中表達暴力。Body of Lies裡的骨頭渣子和Black Hawk Down裡的肚腸足夠令人觸目驚心。但在古裝片裡,他在微觀上更側重技術細節,而在宏觀上採用浪漫主義。他的英雄雖然也會吼叫也會荷爾蒙暴漲,但不會喪失自己的本性,也不會懷疑自己作為的意義。他的英雄為了家園,為了愛人而戰。這樣的戰士形像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存在,如今已經蕩然無存。

Scott鏡頭下的騎士們歷來是人隨馬勢,馬借風聲,完美的刻畫了傳奇這一字眼。在Kingdom of the Heaven里,身披煙囪套的騎士們身材異乎尋常的玉樹臨風。我不知道服裝設計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這片子裡的盔甲雖然換成了改良的鎖子甲,但居然把幾個主角都襯得身材美好修長,雖然他們需要隨從幫忙才能解開那該死的扣子。羅賓脫掉鎖子甲的姿勢和拜占庭教堂中的壁畫一模一樣。沒有盔甲的男裝也帥得令人髮指:寬肩窄跨長皮靴 (據說歷史上真正的皮靴應該長到大腿,大概是發明了SM的法國人的另一個創新),裡裡外外大都是紮實的好皮貨,腰帶都繫在小腹下方,重金屬風格的簡潔飾物中,幾乎是不經意的掛著一柄厚重而精悍的長劍。這不啻是服裝設計者在感官世界中最赤裸裸的表白。拜占廷的皇帝們都是缺乏曲線的八頭身,而文藝復興的貴族大佬們的肖像大多都挺著肚子。但影片中的幾個睿智老頭兒都跟Jeremy Irons的風格神似,連Russell Crowe隨意敞開的立領都讓人想入非非,雖然他的衣領裡面依然裹得嚴嚴實實。

同服裝設計一樣,片子裡的愛情也是直白與收斂,奔放與壓抑的完美融合。Cate Blanchett的如同麥秸一樣的身材能斬斷任何男人的興緻,幾乎讓人懷疑Lady Marion和羅賓的愛情是否是柏拉圖式的。但當壁爐的熊熊火焰在跳動,夜雨隨著風聲飄入窗口,電閃雷鳴中Lady Marion的衣裙如同鼓脹的風帆一樣飄逸,螢幕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時刻,你不得不承認這個鏡頭雖然矯情到肉麻,但這個女人在風雨中的身影適用於伊莉莎白,也適用於呼嘯山莊中的凱薩琳。她的堅韌自信和聖潔挑逗著歐洲人的聖女貞德情結。她的性感和曲線無關,但深入骨髓,非常英國。

至於作為英雄的羅賓,導演Scott 選了老搭檔Russell Crowe,大概是一個最為穩妥的選擇。說到底,大眾的審美是很乏味的。如果要票房,一個導演必需要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但現在的好萊塢不缺肌肉男,更不缺感性動物,但卻很難找到古典的陽剛。偏巧Ridley Scott又好這一口兒。好萊塢有不少類似的老搭檔,總有些臭味相投的意義在裡面。連詹姆士 Cameron也曾經有點兒酸溜溜的自嘲:我需要下一個Russell Crowe。

這個羅賓不算高大全,有些無賴,但非常成熟。他「成熟「到可以抱著一條狗透窺美人更衣而不亂了陣腳。那條舒舒服服蜷在羅賓懷裡的長毛狗給熟男加了不少分。羅賓漢的三個哥們兒外加一個和尚也非常可愛,天生一股英國球迷式的粗線條大無畏。更難得的是大家的牙齒也很傳統:英國人已經為自己差次不齊的黃牙板自豪幾個世紀了。

片子中最優美的一段,是在諾丁漢領地中的田園生活。生機勃勃的片斷中,劇作很惡意的,很迎合大眾的,讓男女主角有了一個葷笑話。這個笑話是如此無邪但又令人防不勝防,讓故事中的人變得異常可愛起來。羅賓板著臉強忍著扶著Marion上馬。這時,我才想起導演Scott的採訪中,他談起選Crowe的另外一個好處:」(除了扮演大英雄外)他可以很隨意的放鬆,很隨意的開玩笑。你可以把這算作性感……「原來如此。

不用擔心,羅賓漢的故事永遠是快活的故事。好人最終會打敗壞人,男女主角總是happily ever after。綠林好漢們大概至今仍然在綠林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而且不用考慮是繼續造反還是被招安。他們的傳說從來無關政治,雖然編劇開玩笑說,Magna Carta的第一版居然是羅賓老爹寫的... 有時候歷史控反倒會壞事兒。

影片以密林中奔跑的孩子開始,以同樣幾個奔跑中的孩子結束。但片頭灰暗而壓抑,而片尾則陽光燦爛,畫面與音樂都化作一幅流動的水彩,那幾個瘦小而靈動的身影像動物般健康快樂。笛聲中,Greenwood生機勃勃,羅賓漢的故事剛剛開始,而且會繼續流傳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