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
2010-05-16 06:34:16
我懷念的是絕對炙熱
《時時刻刻》三個不同時代背景的女人追求自我和心靈救贖的故事穿插講述,氣氛晦澀、慢條斯理。伍爾夫的抑鬱與神經質不言而喻。梅里爾•斯特里普依舊精彩的演技。這是一部忠於原著小說的電影,根據美國小說家麥可•坎寧安1998年發表的同名小說《The Hours》改編,探尋維吉尼亞•伍爾芙的創作歷程和內心世界。
電影中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由伍爾芙的小說《達洛威夫人》連接起來,三人一天精神生活的畫面穿插出現。
在電影前半部我一度覺得自己看不懂想放棄,甚至於看完全片都無法理解電影人物在追尋自我心靈與現實差距時的極端做法,唯有自殺才能解脫嗎?
當伍爾芙對雷納德說:「我愛你,但要我在你和死亡之間做選擇的話,我選擇死亡」
蘿拉•布朗則希望像伍爾芙那樣躺在床上讀著《達洛威夫人》,然後自殺。富足安詳、美滿的家庭生活滿足不了她內心的渴求,從某種程度上說伍爾芙的書成為她內心追尋自我的啟蒙,電影沒有刻畫蘿拉•布朗在大徹大悟之前她是如何安於一個家庭主婦的生活,著重於她為不滿足現實平庸的生活而焦灼、哭泣、神經質的精神生活,最終選擇離開家庭和年幼的孩子,獨自生活。
克拉里莎,編輯,守候天才作家和愛著天才作家的女人。看到片子中間發現原來這位天才作家就是蘿拉•布朗的兒子,片中兩線才算有了契合點。
她們都有一個豐富、柔軟的內心世界,卻同樣面對著平庸的生活。因為意識到自己還有夢想,對於平凡的生活便無法忍受,而似乎唯有自殺才是解決之道。與其黯淡無華的過著年復一年的日子不如死亡帶來的解脫而更為徹底。
這樣的方式,不如說是逃避人生的做法更為妥當,姑且不論責任與否,只不過是自私而孱弱的表現,無法直面內心的壓力,無法直視千瘡百孔的生活,一死一了百了留下一堆的生活爛攤子,留下身邊的人為你傷心欲絕至失去生活的平和。這樣的死在我看來是一個弱者向生活投降繳械,徹底臣服的示弱之法,失去的不僅是勇氣,連同你追尋內裡夢想的可能也一併棄之不顧了。
孤獨與虛無感也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天性,只不過是每個人感觸生活的神經末梢敏感度不同罷了,面對內裡澎湃激盪的意識與平庸生活摩擦所碰撞出的火花,大多數人選擇將這種心情麻醉在世俗的生活里,因為一些現世的溫暖好過痛苦的徘徊。也因為敏感的心還未強烈到顛覆自我的狀況。這也許也是很多詩人、作家最終選擇自殺的原因吧。
看完影片,對我來說,很慶幸我還算擁有一個熱切的生活態度。不論一度情緒低迷或創傷未合而自暴自棄,至少該有直面生活裡的種種不堪,面對醜陋的現世與閃耀的夢想之間無法逾越的距離時正視的勇氣,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就像伍爾芙最後對雷納德說的那樣: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