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Guy and Madeline on a Park Bench

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

6 / 1,016人    Argentina:82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USA:82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Jason Palmer Desiree Garcia Sandha Khi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nnyOne

2010-05-19 03:44:51

分開各自生活


Guy和Madeline這兩個名字出自法國音樂片《瑟堡的雨傘》,該片的對話完全都用歌唱完成。色彩明快絢爛,Madeline卻只是到了2/3處才正式登場的女二號。
本片則走黑白路線。看片的時候想起Ed van de elsken的攝影集《左岸之戀》,也是平民俱樂部里,高光比,黑人白人亞裔圍成一圈,聚光燈下頭,女主角在掌聲鼓點和踢踏聲里跳舞,隨興的,不優美,但肉體的力量迷人。爵士樂熱乎又帶了點距離,歡樂剛好,暈眩剛好。

攝影貼得如此近,最後一幕Guy找到Madeline,堅持要求吹完為她新寫的曲子。兩人就待在旅館的房間裡,三四分鐘的曲子,鏡頭死死盯著Guy,大特寫,空氣里只剩小號聲,看不到聽不到Madeline的任何反應。
許多大特寫,把牽連的人留在畫外。鏡頭很長,我們的目光漸漸和畫外人的凝視重合。鏡頭裡的人物不動聲色(都是非職業演員),卻和鏡頭外的人勾連出了情緒,十分微妙。
大特寫到濃處突切到雙人近景,從剛才的凝視里跳出來,習慣的日常的禮貌的觀看距離倒不真實了。

老美的評論每提到手持攝影的影片總扯上戈達爾,婁燁的《頤和園》拿出去也貼上戈達爾的標籤。婁燁談起《頤和園》的性愛鏡頭時說:」西方電影裡的完美工藝方式經常會限制和消解電影製作的激情,這是今天西方電影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西方電影中很難看到像新浪潮那樣的影像的原因。我的法國製片說他好久沒有在法國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做愛了,不是因為它在技術上拍得多麼好,而是因為它拍得充滿衝動和充滿激情。我認為這種影像裡的激情的東西是很珍貴的並且很難用技術性衡量的,我的攝影師花清在拍攝中有時候會突然接近人物拍攝,那是一種記錄的衝動,或者說是激情,這會在最後的影像中完全呈現出來。「

這部片子的攝影也有難得的自由,許是獨立製片的緣故,沒有老套的構圖,跟著人物,始終在運動。簡單的細節,灰撲撲的氣味,抖下的灰塵卻被導演打理的很舒服。女主角走下人行道,開口唱歌,現場聲轉到棚裡錄的樂聲,寫實直接跳到抒情,鏡頭暈著光,特別美妙。

記者問導演想和哪個導演見面,他說想把卓別林和戈達爾邀到一起,一定很有意思。這片子就是實踐,攝影是戈達爾范兒,歌舞段落就是卓別林那一半了。片子在日常里找形式感,情緒到了隨口就唱,Madeline在咖啡館裡打工,照應完原來的房東老頭老太太,桌子擦著擦著就跳起來,身後的打工仔打工妹們跟著她跳,然後——
眾人正對觀眾,對稱站成一排,女主角居中,目光直視鏡頭~_!
多麼標準的百老匯歌舞片啊,只不過是手持拍攝的歌舞片,鏡頭沒擺正的歌舞片。手持攝影記錄日常瑣碎,歌舞片封裝了保存期限一週的秩序感和歡樂。

接下來說說敘事線索和人物關係~

男女主角前十來分鐘在一起,房間裡教小號,列車上手指的碰觸,就給這麼點曖昧情緒。然後分開進行各自的生活,兩條線交叉敘述,片頭的那點曖昧情緒卻瀰散到了剩下的影片裡。
Guy這邊開始和Elena同居,兩人洗澡的那場戲,前頭Guy一直沒出現,鏡頭一直近距離對著Elena,讓人疑心導演的敘述跟著Elena跑掉了,二重奏要多一個聲音。後頭終於有了Elena獨自去超市的戲,完全跳出了男女主角的視點,交叉的兩條線忽然岔出了分支,多了一個人的情緒擱在男女主角的主線外。非常喜歡這麼點意思,導演多給了一個人生活的痕跡,全片就不單純是鋪墊Guy和Madeline的愛情。像是密閉的小屋子裡開了個小口,不必伸出頭看外面的風景,只是陽光進來空氣進來,舒脫脫的,世界就大了。
Madeline這邊沒有對稱的男Elena,前面打工掙錢獨立生活,獨奏接近影片3/4處才有了個老男人加入進來。Elena到片尾和Guy分開了,這個老男人到片尾卻是要帶Madeline走的。

Elena離開了Guy,Guy才總算決心尋找Madeline,離片子結束不到十分鐘,兩人終於相遇在波士頓的大街上,有手持和剪輯打底,偶遇總算不是特別生硬。然後兩人回到Madeline的旅館,Guy執意吹完那首曲子,很長的鏡頭,耐心等到曲子結束。

接著是最後一鏡,Madeline的中近景,介於觀眾視線和Guy視線之間。3秒鐘,任何表示都是多餘,就這麼結束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