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太平洋战争/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

8.3 / 81,971人    52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指毛

2010-05-22 06:37:51

《太平洋》觀後感(有劇透慎入)


《太平洋》我已經看完,而且看了不止一遍,有的單集看了五六遍以上,既有一星期等一集的時候,也有攢起來一起看的時候,我想我有足夠理由來說說觀點了(起碼不會沒看過就亂說)

我印象里評價比較高的集數
1,5,6,7,8,9,

感覺不太好的集數:2

感覺不差但認為還可以表現得更好的集數:3,4,10

作為同一個電視台,同一個製片班子製作的劇集,這個片子必然會被拿來和《兄弟連》進行比較,而這兩者在先天上有什麼不同呢?

兩者都是由回憶錄作為素材改編而成,《兄弟連》是同一個連隊的弟兄們的集體回憶,而《太平洋》則是由幾個不同的人的回憶錄雜燴而成

101空降師是當時的精銳部隊,都用最好的個人裝備,經常執行一些接近於特種任務的行動,他們的作用很大,在對戰爭勝負的影響力來說比一般的步兵要大,在《兄弟連》的電視劇中,展現了裡面的諾曼第登陸、空降荷蘭、巴斯托尼防禦戰等經典戰役,他們在步兵裡面,在那場戰爭即使不是主角,也是重要的角色

而太平洋裡面那一批人並不是什麼特種或者精銳部隊,由於一戰和美西戰爭中,唱主角的都是陸軍,海軍陸戰隊只是一批武器裝備落後、後勤補給也不如陸軍單位的乞丐型隊伍,在太平洋戰爭前,沒人會認為他們會那麼風光,而《太平洋》電視劇裡的這幾個人,更不是什麼戰爭中的舉足輕重人物,除了巴斯龍以外,尤金是迫擊炮操作員,相對遠離敵人;萊基是機槍手,參加了之前的瓜島等戰役,後半截因為受傷而暫離戰場。而在整個太平洋戰役中,唱主角的是海空軍,而不是這些地面部隊

兩個電視劇的表現手法(或者說價值取向)大相逕庭:《兄》表現的是英雄主義,豪氣干雲的經典戰役,牢不可破的戰鬥情誼,戰爭中大放異彩,和對方的軍事人員的激烈對抗;《太平洋》寫的是一群非主角的,對戰爭勝負影響力沒那麼大的無名小卒在無名的戰役(貝里硫島戰役)中的無名英雄的故事,戰爭不但沒有給他們任何英雄的感覺,反而惡劣的環境、殘酷的肉搏戰、軍民不分的殺戮令他們永遠受到戰爭的創傷

所以兄弟連的節奏比較明快,集與集之間因為是一個連隊所經歷的一系列按照時間線排列的戰役,因此人物之間有連續性,辨識度也高,而且都是二戰中耳熟能詳的戰役,也取得了很高的業界評價和收視率

而太平洋因為敘事呈散點式,更大地強調士兵的內心感受(比如更從迫擊炮手、擔架手(尤金)這種非直接肉搏人員的觀點去描述他們的感受),而沒有表現日美軍雙方的相互攻守,以及在一個號稱兩億多的電視劇中放入了超過觀眾預期的文戲(經常有人說,這2E到底花哪裡去了?),因此收視率並沒有達到事先的預期

記得以前看《鍋蓋頭》的原著,裡面有一段話(大意)說道:不管是《全金屬外殼》《現代啟示錄》《野戰排》《西線無戰事》這些反戰電影的拍攝初衷如何,對於我們軍人來說,它們的最大效果就是擁戰,他們讓我們更渴望殺戮

但我認為《太平洋》電視劇想製造的「反戰」的效果,真正地達到了反戰的目的

製作方很勇敢地用了3/10的比例來表現不知名的貝里硫戰役,正是表現了戰爭本身的荒謬:哪怕是人類史上唯一的一場「正義」的世界大戰,依然沒有違背『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本質,一個不知名的小島,在陸戰一師付出死亡超過三分之一,傷6500的代價將之奪取以後,卻馬上認為這個島並不適合作為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中轉之地,並永遠不被作為任何軍事用途。對於一線戰鬥的軍人來說,他們只是一個個體,一個死亡10萬的戰役和一個死亡1000的戰役,不管偉大與否,施加於他身上的殘酷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上層建築用一系列紀念碑和勳章來定義的崇高,對於他們又有一毛錢的意義嗎?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宣佈戰爭結束時,醫院裡傷殘者的痛苦,看到的是尤金這樣的熱血報國青年如何再戰爭中迷失自我但又備受折磨,甚至希望把自己變成野獸以逃避精神上的痛苦(第七集挖金牙情節);萊基如何寫那一封又一封的想寄出但又不敢寄出的信件;巴斯龍如何在盛名之下依然選擇回到戰場。就像老兵所說的「我把我們成為蠢蛋陸戰隊員,我只希望我們每天能穿上乾的衣服,而不是老鼠一樣地生活」,「這是一場罪孽深重的噁心戰爭」


總體而言我認為這是一個拍得很不錯的劇集,並沒有用宏大的場面做賣點,而是拍出了新的視覺,和真正厭戰的感覺,當然,在整體性上,因為某些集數的不足而沒有兄弟連來得好

第一集表現的是出征前的離別,似乎平淡實則蘊藏不安的家庭場景,看似氣勢磅礴實則撲了個空的瓜島登陸,在島上一直讓人精神緊張的巡邏和搜索,隊友之間誤擊的事故,直到最後面對萬歲衝鋒的夜間防禦戰,整個節奏控制得很好,而且非常有戰爭的真實感而少了很多無謂的修飾。

第二集巴斯龍的英雄行為和「我的勳章是用很多血腥殺戮換來的」這個感覺表現得都不是很有力,而由於第一集和第二集的戰鬥場面有雷同之嫌,所以在第一集已經作了鋪墊(一直看不見的鬼子,血腥的前導軍人的屍體,戰友誤擊等等),第二集的烈度不足,而且連帶影響了後面第三集的效果。結尾處一身疲憊的戰鬥後的陸戰隊員在船上用餐,聽到的是令人鼓舞的消息:國內的人們都看到了陸戰一師的輝煌事蹟,他們報以沉默和冷淡——如果不了解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役前夕的情形的人,不會有什麼共鳴,這是一個力度嚴重不足的表現,當然,和前面的鋪墊不足有關

第三集本來是一個天堂式的暫時舒緩,來表現戰爭中短暫的僅剩的快樂,而大兵那種暫時鬆弛的神經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覺也表現得很真實,但由於第二集的平淡,這個劫後餘生和迴光返照的感覺有所削弱,而片尾萊基被上級整的情節也不夠強烈,那個所謂的行軍對於我們這種有八路軍的國家而言看起來就是小兒科……

第四集表現的是陸戰隊員在島上的精神壓力,從新兵尤金的訓練營開始,到萊基所在部隊在島上被疾病(瘧疾,萊基的遺尿、腹瀉等)、大雨等精神折磨(精神錯亂,自殺),以及並不和諧的軍隊內部的一些遭遇來表現戰爭的另外一面——哪怕是非戰鬥的時刻,戰爭的陰魂依然具有殺人的力量,你的敵人不一定是對方的軍事力量,更多來自於惡劣的環境和你道德底線的拷問。但我認為前半段的表現還可以更好一些,某些讓人絕望的氛圍應該由更殘酷的方式去體現。後半段萊基到了休養營地就表現得很不錯,不但真正地表現出了一部份人的精神創傷,也為後面的戰鬥場面做了節奏上緊張前的舒緩。

第五集是貝里硫登陸戰,尤金終於來到這個殘酷的戰場,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到地獄的感覺,對於他來說是精神上巨大打擊的開始,這一集的登陸作戰還是拍得很精彩的,而且由於只是貝里硫戰役的第一集,因此並沒有用最大的烈度去體現。前半截表現了一些巴斯龍在榮譽之下的內心空虛,但表現得力度不大(巴斯龍的戲整體而言我認為都有點溫吞)

第六集,貝里硫機場。在烈日,乾渴下,陸戰隊員們被迫在戰火中衝過沒有任何地形掩護的空曠機場,何為地獄?這就是地獄。無休止的傷痛伴隨全集,沒有藝術化處理過的猙獰戰場,軍人在戰火中的無助、聽天由命的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晚上為了避免更大傷亡而打死戰友,在尋找救援時對受傷戰友的無法履行的承諾等情節,更讓所謂的同袍情誼和承諾在戰火摧毀下都脆弱得無以復加。

第七集,貝里硫群山。綿延不絕的暗堡,崎嶇難行的醜惡石山,遍地的發臭的腐朽屍體,瞬間消失的生命,新兵尤金在自己變成野獸之前並不能及時地接受這些醜惡現實。如果只是一個選擇,生和死真的沒有什麼區別。

第八集,硫磺島。延續了這個劇集一貫的宗旨——再輝煌慘烈的戰役,對於戰爭的參與者個體來說,都只是生或死的問題。對巴斯龍而言,他的一切勳章,都比不上一顆子彈對他的作用來的大。前面用大半時間描寫他在國內的掙扎和感情昇華,突然如入噩夢一般來到兇險的硫磺島,通過對比戰線硫磺島的生靈塗炭。硫磺島於他而言,只是一個證明白己意義,和結束他的一切美好的地方。

第九集,沖繩島。一切泥濘,都不如戰爭的真實那麼污穢。尤金目睹了自己的靈魂隨著這一切一起腐朽。在地獄之中翻騰的人,為了活命只好用邪惡來挽救自己。「我們來這裡不是殺鬼子的嗎?那麼用步槍和手槍又有什麼區別?如果必要的話,我用我該死的雙手去殺都行」。這裡不屬於人間,這是沖繩。片尾處,他們聽到了原子彈爆炸的消息,「我們在日本扔了幾個新型的炸彈,炸死了很多小日本,看來我們能回家了」原來他們的何去何從和生死,只是由一個又一個命令導致的結果?

第十集,回家。曾經的熱血少年尤金終於回到了老家,萊基重新找到了他的生活所在,而已斯龍的遺孀莉娜只能在懷念中去搜尋他們7個月的幸福婚姻,這是一場無法喜悅的勝利,只是從一個地獄到了另一個地獄。當然,我認為第十集稍有流水帳之嫌,如果能夠把萊基的一些沒什麼力度的細節拿掉,而多表現他無奈後的積極(是和尤金的消沉形成對比的),以及用更多細節表現尤金的徹底幻滅和孤獨感,會劃一個更完美的句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