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太平洋战争/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

8.3 / 81,971人    52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唏噓的胡茬子

2010-05-22 07:25:30

換一個角度來看戰爭


我也是剛看完,隨便寫一點發表一點自己的意見。
也許太平洋戰爭與歐洲大陸的戰爭完全是兩種方式的衝突演變,所以其中有不少區別之處。
以前關於二戰的影片題材大都取之於諾曼第登陸之後的大陸戰,因為似乎這裡才是二戰的主戰場,因為軸心國納粹德國的存在,還因為這裡令人驚駭的傷亡人數。
反而太平洋地區的戰爭成了一個人們遺忘的角落。
很多人也是習慣了兄弟連和拯救大兵瑞恩那種慘烈場面的大製作,所以對這次太平洋戰爭中的角度更替不是很習慣。
劇中有一段人物對話很經典,就是Leckie回家的時候,那個送他的計程車司機說到:我們至少還能在倫敦巴黎休個假期,而你們除了皮膚病和瘧疾,卻什麼也得不到。
我想這段話多多少少從側面反映了兩處戰爭的根本區別。
二戰歐洲的主戰場,無論是前期的閃電戰,還是中期的蘇德戰爭,直到後來的諾曼第登陸後的戰爭收尾都是在大陸腹地的城市堡壘攻堅戰。先進武器的運用,多兵種之間的部署協調和指揮對戰爭的進程起著很大的作用。反觀太平洋地區的各處戰爭,無一例外的都是海島登陸戰,有些小島用彈丸之地來形容似乎都有誇大之嫌,限於場地條件,大部份的作戰都是有海軍陸戰隊的單兵攜同掩護完成。其他兵種的支援異常有限,加之海島地區的特殊氣候條件也是困擾作戰進行的問題之一。很多傷亡不是戰鬥減員,反而是受制於特殊氣候帶來的惡劣疾病。
所以我們才看到了與之前《兄弟連》完全不同的《血戰太平洋》。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在戰爭場面的處理上,日軍一面被徹底淡化了。很多戰爭場面都出現在夜晚,而且基本整個劇集中都很少看到日軍單兵作戰的正臉,大部份時間都是美軍的臉孔,這樣一來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似乎美軍在自己開槍打著玩。少數日軍露正臉的鏡頭也是投降後被美軍一一虐殺,還有就只是日軍平民的慘狀了。
這樣的處理想想也很正常,畢竟在美國去找這麼多亞裔的演員就很費勁,所以導演和製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場戰爭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樣做的結果是很多觀眾的不買帳。
最後說一點就是,其實我也對劇集中的大量非戰爭元素描寫非常地不感冒,感覺這些情節游離脫節與主題之外,沖淡了整部劇集的感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