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愛來找碴--Nurse Betty

护士贝蒂/真爱来找碴/急救爱情狂

6.1 / 32,144人    110分鐘

導演: 尼爾拉布特
編劇: John C. Richards John C. Richards
演員: 摩根佛里曼 芮妮齊薇格 克里斯洛克 葛雷肯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歆然

2010-05-30 20:28:53

電影中的美國夢


這是cuc張老師《當代電影與都市文化》課的作業,看見的同學千萬別抄了。張老師很厲害的!
~~~~~~~~~~~~~~~~~~~

電影中的美國夢——淺談電影《Nurse Betty》

 
大學時代最後一門選修課,最後一部在教室裡看的電影——《Nurse Betty(護士貝蒂)》。

影片雖然叫《護士貝蒂》,但主角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Renée Zellweger扮演的Betty,普通的中年少婦,丈夫生活作風不檢點,生活沒有目標,膽小懦弱。一個是劫匪Morgan Freeman。販毒,走私,雖然顯示出沉穩的一面,但是易怒,從根本上還是個心智不全的人。最初這兩人都懷著同樣的夢,希望找尋自己嚮往的生活,過程中兩人都被定義為「瘋癲」。兩人結局的完全迥異,來自於是否回到了現實中,用Morgan Freeman的話來說「你有自己就足夠了。」Betty最終認識到了「自己」了,而Morgan Freeman卻最終沒能「認識自己」。他一意孤行,為了見一個只存在於自己意淫中的女人,最終讓自己的兒子喪命,自己自然也難逃一死。所以最後一場他對Betty說「你需要的只是你自己」的戲,以及Betty之後的幸福生活在我看來只能是編劇的超級意淫,未免可笑。
 
後來很快就看出來了,這個電影又是一部勵志型美國夢電影。這兩個主角的形象就是無能的小人物、草根人物的代表。類似於《功夫熊貓》里那隻碩大無比的熊貓,它就很像一個每天吃垃圾食品的大腹便便的美國工人階級。這種形像是反菁英的。Betty是最不可能成為「護士」的女人,Morgan Freeman是最不可能找到美女的野獸,而熊貓是最不可能成為武功大師的動物。

和無數的美國夢電影一樣,微不足道的小人物(Betty)要開始拯救世界了,她一路上救人無數,電影結尾那一段交叉剪輯,都是與她有關的人獲得了幸福生活……而她的對手就是邪惡的罪犯Morgan Freeman和他的兒子韋斯里。

 
美國人特別喜歡這種題材的東西,我們已經看了無數這種電影了。比如《風月俏佳人》、《律政俏佳人》等等「俏佳人」系列。這種故事結構和哲理完全是大批量生產的產物。美國社會用這種片子灌輸教育美國人民,特別是美國小孩。

故事的核心哲學是很美國的一套東西: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不同的;要尋找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會成功。另外是一種幾乎超越現實的樂觀主義。小孩子看了大概會很高興,很勵志。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我看就不要看太多這種東西了。我這個人比較cynical,覺得這些都是編出來的宣傳品、騙局、麻藥。在小孩成長的一定階段可以適當灌輸這種成功哲學(意淫從娃娃抓起),但也要適可而止。我看美國有點充斥著這種東西,這也造就了美國人的驚人樂觀。當然有的人會說這種觀念造成了社會的樂觀向上與進取,以及個人的滿足,這可能有道理。但是本人從主觀感情色彩上不喜歡。本人喜歡慘澹的現實。告訴那個Betty:你年老色衰,永遠成不了俏護士的。這樣的電影純屬意淫而已,我看要少看。看多了對自己會產生錯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直面慘澹的人生,遠離虛妄的意淫。

 另外就是這個電影的導演的確不怎麼樣,節奏太拖沓。這倒讓我想起幾天以前看的電影《梅蘭芳》,一直認為陳凱歌就是一個根據一個好劇本拍出一個好電影的導演,就是《霸王別姬》。(這就是大牌導演和普通導演的區別)而這部電影的導演Neil LaBute顯然還不如陳凱歌。 同樣是討論影像與現實之間的影片非常多。Woody Allen在1985年拍攝的電影《The Purple Rose of Caico(開羅的紫玫瑰)》也是其中之一。影片的開頭只用了三個鏡頭就完整地說明了故事情節,並且所有的關鍵人物全部出場。這三個鏡頭分別是:一張印有《開羅的紫玫瑰》的電影畫報、一個女人看畫報的主觀特寫鏡頭、電影院外的全景。希區柯克的《後窗》只用一個固定的拉窗簾的鏡頭就說明了電影的特性。而Neil LaBute導演的《Nurse Betty(護士貝蒂)》在24個鏡頭後(電影的2分54秒)才完成了Woody Allen和希區柯克想要說明的情況。據說這部電影的劇本獲得了西方的某個電影節的獎項,這正應了阿城所說,拍出來的電影就是導演的,跟別人無關。這麼看,陳凱歌在這方面還算是成功的了。

大一時第一節影導課,老師講的第一句話就是:電影是一場夢。那麼,夢是什麼?夢是騙人的,它導致混亂,它是不真實的。基本上電影就是一場意淫,但是意淫無罪。

世界進入了21世紀,也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如果要給「全球化」找一個同義詞,恐怕就是「美國化」了。這部電影在展現一種影像與生活的關係時,也體現了一種強烈的後現代感。如今不僅僅社會是分裂的,社會中的人也是分裂的。比如人類一方面強烈保護隱私權,而作為窺視他人隱私的工具——電影卻受到了大眾熱捧。網路的出現甚至造成了人們主動曝露隱私的怪異現象,人們開始熱衷寫blog,上傳自己的照片。社會中的人已經分裂了。所以,Betty一邊說喬治是人渣,一方面卻最終參與了電視劇的演出,並且可以看出影片是鼓勵這種分裂的。而Woody Allen時代的女主角只能獨自回到現實中去。希區柯克的主角們雖然處在一種隨時被偷窺的狀態,但也沒有主動曝露的行為。

《Nurse Betty》的兩個主演最終被定義為「瘋癲」。這涉及到 「瘋癲」和「夢」之間的關係。我個人認為導演沒有這麼高的水平,這部電影的根本也不在此,不然早獲奧斯卡了。「瘋癲」是米歇爾·福柯的重頭戲,關於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他的著作《瘋癲與文明》的第93至95頁有很清晰的論述,本文不再贅述。這方面,《飛越瘋人院》是很好的電影,雖然也是好萊塢製作,但兩部電影完全是兩個級別。

帕斯卡(Pascal)曾經說過:「人類必然會瘋癲到這種地步,即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當各種各樣的專業的或非專業的影評人都說被這部電影鼓舞的時候,甚至被《功夫熊貓》這種兒童動畫片鼓舞的時候,對於現代的中國人,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除了民族主義外,現代的中國人竟然還能在價值判斷上達到如此高度的統一,而這個東西不是宗教,竟然是「美國夢」。

在福柯的著作中,「瘋癲」被定義為「非理性」。那麼,理性是什麼呢?理性就是秩序、對肉體和道德的約束,群體的無形壓力以及整齊劃一的要求。而美國的強勢也在於此。它用一種至高無上的理性的言語把世界上其他國家緊閉起來,控制世界。所以,中國在西方永遠是妖魔化的,因為我們已經被美國和它的「美國夢」定義為「瘋癲」的民族,這兩者之間沒有共同語言,占時也沒有有意義的交流。

總的來說,這個片子實在太健康了,對於略有一點黑色的成人來說,看這種片子簡直是神經折磨。這個片子倒讓我對美國電影的分級制度有了新的看法,如果多了幾個割頭皮的鏡頭就被定義為成人影片,那麼美國電影的分級制度也不是如他們所說的嚴謹,至少在我看來,跟《功夫熊貓》的差別不大。當然,中國何嘗不是。

 

 
老師一聲「下課」。

日光燈開,時光散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