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on的黑白系
2010-06-02 06:27:17
突然好想你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最怕朋友突然的關心
最怕回憶 突然翻滾絞痛著 不平息
最怕突然聽到你的消息
想念如果會有聲音 不願那是悲傷的哭泣
事到如今 終於讓自己屬於 我自己
只剩眼淚 還騙不過自己
突然好想你 你會在哪裡 過的快樂或委屈
突然好想你 突然鋒利的回憶 突然模糊的眼睛
我們像一首最美麗的歌曲 變成兩部悲傷的電影
為什麼你 帶我走過最難忘的旅行
然後留下 最痛的紀念品
我們 那麼甜那麼美那麼相信 那麼瘋那麼熱烈的曾經
為何我們還是要奔向各自的幸福和遺憾中老去
突然好想你 你會在哪裡 過的快樂或委屈
突然好想你 突然鋒利的回憶 突然模糊的眼睛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最怕朋友突然的關心
最怕回憶 突然翻滾絞痛著不平息
最怕突然 聽到你的消息 最怕此生 已經決定自己過
沒有你 卻又突然 聽到你的消息
這是五月天的一首歌,原意是寫給曾經相愛的人。可今天在看完這部影片後腦子裡卻不停的迴旋著這首歌。猛然間發現原來所謂「伴我同行」就是一首男人間的「突然好想你」。突然在好久不見的一天聽到曾經的朋友猝死的消息,於是突然鋒利的回憶、突然模糊的眼睛。他們才一起走過最難忘的旅行,留下最真的紀念品和那麼瘋那麼熱烈的曾經。
這部名叫《伴我同行》(《Stand By Me》)的電影,在第一印象里總是給我一種愛情文藝片的錯覺。看後才瞭然只是一部很「爺們」的作品,這部電影沒有女主角,因為它講述的是四個男孩子在即將升入初中的暑假裡發生的一次冒險行動。一次鐵路冒險,一次意味著他們同幼年的揮手作別和對青春期的迫不及待的冒險,一次逃離不快樂的現實和不幸福的家庭的冒險,一次尋找真我的冒險,一次體驗生命價值的冒險,一次讓四個人銘記一生的冒險。在影片的結尾當我看到「編劇—史蒂芬金」時瞬間瞭然了,這有他能寫出這樣的小說和劇本,在看似輕鬆的環境中蘊含著一觸即發的衝突和不可調節的矛盾,在生與死的遊戲中揭示人性的本真和生命的價值,在歡笑的氛圍中你會感觸到眼角不自覺溢出的淚水。他是電影世界的「歐亨利」,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在史蒂芬金那些被改編的數以百計的小說中,以《肖申克的救贖》最為著名和成功,他將一個驚心動魄的越獄故事描繪的既風輕雲淡又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有幸看過這部《伴我同行》就會真正懂得所謂大師不僅能寫出傳奇,更能寫出真實。
一片黃色的稻田,音樂慢慢想起柔美、溫暖、低語像是在訴說著什麼,稻田旁的小路上停著一輛吉普車,駕駛座上是一個有點謝頂的中年男人,他的眼神有些呆滯出神的望著遠方,像是陷入了回憶。不是蹙起的眉頭和摩擦的食指表現出了他的煩躁和困惑。他低頭,拿起身邊的報紙,上面赫然寫著「克里斯律師在餐廳勸架不成反遭殺害」,窗外兩個騎單車的少年從車邊駛過,目光的追隨暗示了屬於他們的故事,四個人的故事。
鏡頭一轉我們隨著主人公的回憶,穿梭時空回到過去回到1959年美國的夏季。伴著主人公的畫外音一個穿著紅色間條衫和淺藍色牛仔褲的瘦高男孩出現在鏡頭中,我一下就記住了那雙眼睛,那雙帶著敏感、脆弱於憂愁的眼睛。只要一眼你就會認定這是一個生活在邊緣的男孩,他並不快樂所以對於身處的這個世界有著強烈的掙脫欲。
電影以回憶穿插旁白講述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影片從作者的角度出髮帶領我們一起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來到這個燥熱的夏天,這個只有1200人口的美國小鎮,來到這四個男孩生活的世界。我想這不單單是一部講述友誼的故事,甚至它的真正主題就不是友誼。因為隨著時光的流逝和距離的遠離,他們中的一些人來往的越來越少並沒有成為一生的朋友。就像主人公說的一樣「最後他們變成只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這種事總是難免的,有些朋友常是一閃而過,就像路上的行人一樣」。這種感觸的認同感就我自身而言是太過強烈和真實了,在我們一生結識的人海中,試問你知心的朋友能有幾個,他們中的大多人在那些分開的日子裡慢慢就會淡出你的生活,直至消失不見。也許多年後的某一天在街頭相遇,之間能彼此分享的只有定格的過去,卻永遠不會有現在和未來。這是何等的無奈卻又是何等的真切!
導演和作者通過這部影片想要真正表達的,在我看來是希望每個人都學會懷念在你成長的道路上那些曾經與你一同見證和經歷的朋友,那些曾幫助你認識自我價值、找尋生活意義的朋友,那些年少輕狂時的美好和煩惱。這是一部讓人心酸的電影,即使使用明快的手法講述,但其中卻始終蘊藏的一種深深地感傷和報復情緒。面對脆弱的精神和無力擺脫的破碎的家庭,面對他人的輕視、蔑視、鄙視甚至是無視,他們只能有用「找出噁心低級的新字眼來調侃朋友的母親」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痛苦,對這個世界進行最無力最消極的放抗。
這是怎樣的一群男孩呢?他們各自都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作者賦予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秉性、家庭背景。從他們的身上作者想傳達出的是這部作品最核心和本質的東西,一種人文關懷。他們都是世界裡的邊緣人,是生活里不受歡迎的怪異人,是家庭中的遺忘者,是需要被關愛的孩子,是能觸及觀眾內心的多餘人。
戈迪:電影中的主人公,故事的講述者。他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卻不是父母喜歡的孩子。他的聲音在家裡沒有人聽得到除了那個已經死去的優秀的哥哥---丹尼。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下的痛苦,是這個孩子心中最深的傷。每個人都習慣於說「你為什麼不能像丹尼一樣」,他的父母用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用誰更優秀,誰更符合自己的要求來決定給予的關懷和愛,用誰更符合自己的口味來決定更重視誰,用對一個人的離去的痛苦去折磨另一個活著的人。這就是親情有時它是拯救你靈魂的良藥,有時卻是讓你走上毀滅之路的首犯。而戈迪又是個太過善良和敏感的孩子,丹尼的去世使這個原本他還可以強迫自己忍受的家,自己還能在哥哥的眼神和言語中感受到愛的家變得不可忍受。沒有人關心他的痛苦和思念,父母的長期不平等的對待,是他陷入了一種對自我價值完全否定的狀態,甚至於懷疑自己生命的存在意義。他的父親從來不曾真正了解過他,走進過他,但卻輕易固執的給出了自己的結論-----一無是處。這一切太過可笑和荒謬,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人間的天使,請不要用你的冷漠讓他成為魔鬼。
泰迪:四個男孩中最神經質的,他帶著一副大大地眼睛,是四個人裡最具有反叛性的人。最後結尾處作者提到的關於他的監獄生涯恰好印證了這一點,這是一個永遠不會安於現狀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個精神病人喜怒無常、脾氣暴躁。但泰迪卻堅持自己的父親是二戰中諾曼第登陸的大英雄,這是他為自己建立的精神支柱。在回收站里當看門人辱罵他的父親時,他青筋暴起的樣子,那是一個為了維護家族名譽、為了維護自己信仰的12歲男孩所作出的最震撼人心的變現。戈迪不明白他為何那麼在乎他那狠心的爸爸,然而人必須為自己找到寄託,戈迪的寄託時寫作,而泰迪的寄託就是戰場,侮辱他的父親就是侮辱他的夢想和尊嚴。在這樣的自我引導下,他變成了一個極度狂熱的英雄主義者,他渴望著一切刺激、新鮮、冒險的事物,只有這些徘徊在生死線上的時刻才足以證明白己。還記得那場「閃火車」的戲,冒著滾滾白煙的黑色「怪物」急速地駛來,泰迪一個人站在鐵軌上,看著對面的火車,幻想著自己是諾曼第海灘上的盟軍手持衝鋒鎗對來犯的德軍掃射。克里斯將他從鐵軌上弄下,他發瘋了一樣的大聲咒罵著。在夢境於現實的巨大落差中中,他不知道何去何從。對於他來說「閃火車」並不是小孩子心血來潮時的荒誕之舉,而是他作為一個男人向朋友和世人,更向自己證明男子漢氣概的主要時刻。我想如果泰迪有機會三軍,或者參與了一次戰役,他一定衝在最前方的勇士。在他的血液里有對於犧牲無限的嚮往和崇拜,生命在他的眼裡遠沒有榮譽來的重要。最愛他守夜時喃喃自語的那一段,將一個把理想當成生活的12歲男孩刻畫的淋漓盡致。就像兒時的我們總喜歡在朋友中充當老師,覺得此刻的自己是世界的領袖。
維恩:他是一個小胖子,所以和大多數的胖子一樣----貪吃、憨厚、木訥、可愛、膽小。是團體裡最沒有眼力的,是大家無聊時打趣的對象。經常做些哭笑不得事,總是說些不合時宜的話。但你就是無法討厭他,因為你知道他是善良的小胖子。他真正的關心你,可以容忍你的嘲笑和白眼,只因你是他的朋友。
克里斯:他是天生的領袖,小小年紀卻有著對於生活成熟的思考。他飽受家族惡名的毒害,可心裡越是抗拒就越是迷茫。他聰明睿智但同樣敏感,他不相信命運但卻一直堅持鬥爭。從他奮勇將泰迪從鐵軌上救下,苦口婆心的勸戈迪上大學的預科班堅持自己的作家夢到那次徹夜的長談再到樹林裡面對不良少年時的毫不畏懼,他的善良、正義、胸懷、勇氣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所以從他最後成為一名職業律師和在勸架中的意外身亡都是符合人物的個性的。他是你在困苦中可以依靠的大樹,是始終給你希望的恆星,是全世界都拋棄你時從不遠離你的夥伴。認識他是你的幸運,失去他是你的不幸。那個少年堅毅的眼神隨著戈迪那句「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而熠熠生輝,
故事的最後,他們將那具男孩的屍體交到了警察的手裡。沒有人因為這件事成為英雄,因為這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次長途跋涉中找到了自我和方向,沒有一個人是一無是處的,當你真正的開始崇敬生命時你便會了解,為愛你的人認真的活著向那些看輕你的人證明白己。在這個即將分離的夏天,他們懷著各自的心事踏上屬於自己的命運。在分離之際,一起找到了關於生命尊嚴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