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成长教育/少女失乐园(港)/名媛教育(台)

7.2 / 138,731人    100分鐘

導演: 瓏雪兒菲格
編劇: 尼克宏比
演員: 凱莉墨里根 艾爾菲摩里納 彼得賽斯嘉 多明尼克庫柏 羅莎蒙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南水無雨

2010-06-05 18:45:01

你如何選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日,一篇名為「廣州女大學生調查 近六成願嫁『富二代』」的新聞在網上引起了轟動。在廣州市婦聯發佈的《廣州女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紅皮書》中的調查數據顯示,分別有38.4%和59.2%受訪女大學生有意嫁「鐵飯碗」和嫁「富二代」,三成女大學生認同「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依然有不少人還是會覺得女性在社會中受到的不平等對待不是很多很嚴重的。面對社會中越來越大的壓力,女性仍然更像是一個弱勢群體。在近年來的招聘市場中,用人單位更傾向於招男員工,相同學歷條件的女畢業生很有可能會被淘汰。除了社會壓力,還有許多傳統的家庭觀念,似乎婚姻與孩子成為女性事業的終結者。在求職時,如果與男友發生競爭衝突,三成女生會選擇「自己退出支持男友」,僅有一成女生「希望對方支持自己」。在相同的環境裡女性需要付出更大的低價,才能取得同等的機會。如今在人群中流傳著「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學得好,是為了嫁得好」的理論,而且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如果真的是這樣,我何必現在那麼努力地奮鬥,包括之前十幾二十年的學習過程,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句話不得不把我開始思考,如果「學得好,是為了嫁得好」,那麼如果打到了一個好的結婚對像是否就可以不用學了,不用再奮鬥了?那如果是這樣,能否通過一個別的途徑找到一個好的結婚對象,而根本不用經歷學習那一段痛苦的學習和奮鬥的歷程呢?英國電影《成長教育》就向觀眾講述了這樣一個引人深省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在60年代的英國,女主角珍尼是個漂亮、聰明、有品味、喜愛藝術的女孩,成績優異,但生活枯燥。出生在中產階級的家庭中,過著為日常開銷精打細算的生活。在一次巧遇中,她結識了成熟風趣的中年男子大衛。在與大衛的相片中,燈紅灑綠的生活、高檔奢侈的藝術品、名流聚集的舞會以及無比浪漫的愛情,對這樣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產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最終,她與大衛陷入愛河。
    大衛帶著珍尼去參加名流的舞會、藝術品拍賣會,去見識他那「刺激並利潤豐厚」的生意,去浪漫之都已黎旅行,為她安排好高檔的酒店,浪漫的生活,陪她去看這個美麗多彩的城市,給了她一個見識世界的機會。有人說,每個女人都想找一個能帶她看世界的男人。大衛不僅僅是帶她看了這個世界,還給她全部機會去運用全部的感觀去全心全意地體會鄧這個世界。對於那個想跳出枯燥生活的小女孩,這絕對是無力抗拒的。的確,當大衛出現在珍尼那個青澀的、滿心理想主義的小男朋友面前時,不僅僅是珍尼,甚至所有的觀眾都倒向了大衛。
    隨著珍尼和大衛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她愛上的是大衛,還是大衛附加給她的奢侈生活?我相信就算她遇到的不是英俊瀟灑、談吐幽默、博學多才、「事業有成」的大衛,想必也會被其他成熟男性所俘虜。青春年少和對自己生活的不滿足,再加上對上等社會的嚮往,成為一切發生的滋生土壤,而大衛只不過是個催化劑。
    不僅僅是珍尼無法抗拒,珍尼的父母也被這個巧舌如簧、風趣幽默、談吐大方的男人俘獲了。這個男人給他們一家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更重要的是一種安全感。他的跑車,他的財富,他的「事業」,他的學識,還有珍尼為他圓的謊言,全部都是塞進父母嘴裡的蜜糖。而在這蜜糖的甜美之下,這樣一家人完全沒有懷疑這個原本很可疑的男人。大衛經營了一個又一個圈套,讓珍尼和她的家人自願跳了進去,還說不出什麼。
    珍尼夢想考上牛津,學英語,除了她的父母寄予她的期望,肯定也包涵她對於文學的熱愛。她的母親曾提及她喜愛一本書,可以讀上十幾遍。她希望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而大衛的出現讓她迷失,同樣也讓她的價值取向發生了偏差。我猜測她的內心,倘若這個男人可以給我想要的一切,我何必要再繞一個圈子,費那麼多周折呢?既然我想要的生活已經與所想要的愛情完美結合了,我還有什麼別的要求呢?理想的虛弱在現實的強勢下投了降。
    珍尼的父母在大衛的面前已經不再看重珍尼的夢想,而珍尼自己也已經忽視了自己的夢想。她不再學習、不再上課,與老師、校長爭執,退了學,放棄了牛津的入學考試,放棄了夢想,把自己的一切都全盤壓在大衛的身上。而對於這個男人她幾乎沒有了解。在所謂的去「訂婚」的途中,謊言殘酷地襲到她面前。此時她已經一無所有。那個懦弱的男人沒有膽量收拾殘局,儘管藉著酒勁,也只是駕車逃離。
    事後珍尼質問大衛的朋友為什麼從沒有向珍尼揭露大衛已婚的事實,眼看著她一步一步越陷越深?他們的回答是,你眼看著我們做那些不道義的生意,不也沒有揭穿嗎?其實一切都是珍尼在自我麻痹。電影裡有這麼一個細節,那封讓大衛敗露的信其實一直擺在車上的煙盒下面,可一直以來,珍尼只注意到名貴的香菸,卻從沒有想過要去看一眼信封。
    經歷了這麼一場教訓之後,她能夠及時醒悟,她還擁有青春,從頭再來,為時不晚。最後珍尼考上了牛津,也尋找到了一個適合的男朋友。他與珍尼約定帶她去巴黎。珍尼很激動,很開心,就像自己不曾去過一樣。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評論,說起某市準備召開一次婦女慶祝大會,邀請各族婦女多少多少來慶祝自己的節日,歡慶盛世,感恩多年婦女們已經取得的社會地位。然而,這些舉辦人是不是已經忘記了「三•八」婦女節的來歷與她的主題。也許人們還會記得,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罷工運動帶來的產物,是宣揚男女平等,爭取女性權利與地位的一場革命。近年來聯合國的婦女節也都是圍繞爭取權利,為女生權利而抗爭的主題。因為在當今社會,仍然存在著歧視婦女的現象。在經濟蕭條的如今,女生在就業方面遭的不公平對待依然嚴重。面對這種現象,婦女慶祝大會無疑是一場對於施捨的感恩,拿著男權社會扔來的殘食,感激得淚流滿面。
    不管是在中國曆史,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存在著許多向男權社會發起抗爭的女性。在對於真理追尋、信念奮鬥的歷史上,也有許多同男性關肩前行的女性。面對生死,面對壓迫,面對黑暗,她們尚不懼怕,那如今為何就看輕了自己呢?
這篇文章寫到這裡,感覺自己寫得有些大了。我還沒有站在這種高度。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表達一個雜亂的思緒,用白紙黑字警示自己,自己究竟想要些什麼,不要在紛繁的社會中迷失了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