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柔道龍虎榜--Throw Down

柔道龙虎榜/ThrowDown

6.9 / 2,487人    95分鐘

導演: 杜琪峰
編劇: 游乃海 葉天成
演員: 郭富城 古天樂 應采兒 梁家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6-06 08:40:30

《柔道龍虎榜》:有夢的人最幸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柔道龍虎榜》是杜琪峯自己最喜歡的電影,他也在片尾的字幕表明這是在像偶像黑澤明致敬。但我卻以為黑澤明只是一個文藝的「幌子」,老杜所真正要寄語的其實應該是那種消失已久的香港精神。
他那一輩的人能讀大學的很少很少,生活也不是太富裕。很多人高中畢業就出來打工,但打工之餘還會去夜校充電,因為他們的心中有很大很大的希望,相信付出汗水之後能夠獲得美好的生活。我們看八十年代的港片無不透露出這樣的資訊,那也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因為每個人都很拼。「劉十三」、「鄭九組」,好像每個人都有使不完的勁,靠著這樣的精神才發掘出一個彈丸之地無窮的潛力,才頂起了「東方好萊塢」那片璀璨的星空。
而老杜拍《柔道龍虎榜》的時候,那個令人無比懷念的盛世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所以電影一開始的音樂就透出了一股悲涼的氣息。它所憑弔的不僅僅是一個黃金十年的結束,還有對香港精神泯滅的無限惋惜。看如今的港男港女,在父輩一代打拼之後普遍生活富裕,不用功讀書也沒有關係,反正花點錢去國外一樣能夠買個名牌大學的文憑。也沒人再願意像父輩那樣一天辛辛苦苦的兼幾份工,勤勞早已不再值得驕傲,反而不勞而獲才是更讓人得意的本錢。人人都想著找個有錢的男朋友、女朋友,就連做藝人也不用拼命唱歌拍戲,只要有人肯花錢捧你,長得再難看都沒有關係。遇到困難,他們就像電影裡的司徒寶,對命運表現出一番束手就擒的姿態。這年頭,誰的心中還有夢想?誰的腦海里還在期盼香港振興?就連陳可辛都已經發表了「羅馬帝國都可以滅亡,香港電影為什麼不能」的結論,彷彿昔日的榮光真的可以輕易的遺忘。
放棄夢想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了,可偏偏卻有人一再提起你的過去,曾經夢想和你交戰的人說你已不配做他的對手,這種悲涼,沒有經歷過輝煌的人又怎能理解?但老杜心裡是明白的,所以才會在香港影人紛紛北上淘金的大趨勢下選擇堅守本地市場。雖然也會有妥協,但他一手創立的「銀河映像」這塊招牌在新世紀這十年里已然成為了香港本土電影最後的一點自豪。
「我想跟你打一場。」電影裡郭富城到處找人挑戰,就像老杜總帶著他的電影去參加各種國際影展。從商業層面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推銷手段,但從精神層面來講,這更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西方觀眾當然無法欣賞老杜那處處留白的東方式的電影手法,他們需要的是更直接的感官刺激。這就註定了老杜的電影無法在非華語世界獲得認同,但他亦像電影裡的應采兒一樣,懷揣著一個不會實現的夢,不停奔跑。「在台南的時候說去了台北就會紅,去台北之後說去香港就會紅,到了香港又說去日本就會紅。」其實我們都知道她紅不了,但我們依然很感動。讓我想起了《喜劇之王》裡的尹天仇,完全看不見的角色都要爭取,怎能不讓人疼惜。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我記得兒時唱這首歌,每個人的臉上都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崇敬。而如今我們卻在唱《多餘的流星》,好像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我們都是多餘的,也遲早要隕落。
很多人都覺得,《柔道龍虎榜》裡的每個角色看起來都像神經病。郭富城到處找人挑戰,被打到胳膊脫臼還很開心;應采兒明明資質不夠,卻還要一直髮夢做歌星;還有那個阿正,「我做姿三四郎,你做檜桓」,說個不停。但如果你有過追逐夢想的經歷,靜下心來看一看,在他們的身上難道不正有你昔日或當下的影子?
又到一年高考時,曾經每夜每夜埋首書卷中的那些個日子現在回想起來不也是「很神經」嗎?那些反覆做了一遍又一遍的題目,現在有多少是工作和生活中用得到的?誰每次還會在領工資的時候計算一下sin、cosin?誰每天還會在上下天橋的時候估計一下重力做了多少功?但沒有那些過去的「神經」,又何來我們幸福的如今?
夢想太高不要緊,你也會有你的Tony把你扛在頭頂,去摘那個掛在樹上的紅氣球;你也會有你的司徒寶,為你遞上灰姑娘丟棄的水晶鞋。就算真的不可能,就像我們都知道香港電影已經不可能再回到過去,但也因為不可能,才會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和往昔。
我喜歡應采兒最後奔向夢想的那個背影,衣裳飛舞,跑向幸福。說到底,還是有夢的人才最幸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