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livia1995

2010-06-08 09:17:16

饕餮大餐中的脈脈溫情


      喜歡吃,自然對跟美食沾邊的電影趨之若鶩。老早看過的TVB電視劇《美味天王》,肥姐和Bobby領著一班馬騮仔反轉螢屏,只是好笑,卻見不到美食蹤影。周星馳和李力持整治的「無厘頭」《食神》,讓我一下子記住了「瀨尿爆漿牛丸」,加上莫文蔚的齙牙和刀疤臉,好傢夥,現在一吃潮州牛丸,一準兒浮現出刀疤齙牙的那張臉。真正養眼的是徐克的《金玉滿堂》,幾十道珍饈俯拍掃視,誘人的色、型,彷彿連香味也撲鼻而來。特別是「冰火熊掌」的泡製詳解,以及好姨傾力推薦的「黯然銷魂飯」,奉勸各位戴好「口水肩」再看吧。當然徐克導演是把此片當武俠片來拍的 – 他的拿手菜嘛。至於前段時間看的威爾斯美女凱薩琳·澤塔·瓊斯和美國型男阿倫·艾克哈特合演的《美味情緣》(No Reservations,2008),看得到法式大菜的嚴謹、精緻和卓爾不群,看得到意式大菜的風情、浪漫和創意不羈,但彷彿是隔靴搔癢般不解氣,好東西到不了嘴裡啊。另外,凱薩琳美女在1999年的《偷天陷阱》(Entrapment,1999)裡帶給我的絕世驚艷,在此片中已差著十萬八千里了,嗨,美女也是人哪,生了倆孩子,還能指望個啥。另另外,凱美女的演技好像就永遠停在吉隆坡的雙子大廈那兒啦,沒長進過。可惜了了。

    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1994),來自他的「家庭三部曲」,其他兩部是《推手》(1992)和《喜宴》(1993)。這是李導初奔國際時對中西文化的矛盾、衝突鞭辟入裡、卻不乏深摯和溫情的三部片子,還有一點點喜劇色彩,深得國內外觀眾的喜歡,李導也因此贏得了西方媒體和電影界的讚譽。至於1995年拍的《理智與情感》,把李導直推國際大牌華裔導演之列,讓我只注意到他是在 美國受的教育,險些忘了他仍然是一個經常住在台灣的華人。而《斷臂山》、《臥虎藏龍》、《色、戒》等大片,是李導自動選擇歸類到國際大牌導演的傾力製作,但在我看來,都頗有些不倫不類,想讓淺白平直的美國人了解深邃醇厚的中國文化,希圖用好萊塢式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濁浪滔天的江湖、紛擾糾纏的人性,何其難也!更有,希圖混合好萊塢式的溫情和東方式的悠長,來讓中國觀眾理解個體尊嚴大於天,同性情感一樣純美至善,哪一個諳熟孔孟之道,老莊墨管的中國夫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所以李導的片子中,我最喜歡的還是90年代的家庭三部曲,(《理智與情感》也超喜歡)片中特有的對傳統、代溝、衝突的無奈卻又無法捨棄,讓人柔腸百結、牽腸掛肚。這就是中華文化,自BC2698年軒轅大帝開天闢地至今,惶惶五千載,悠悠天地間,怎麼能輕易地被百多年的美國文化撼動呢?想起主席的詩「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想起年輕時對西方式自由資 本主義的盲目崇拜,簡直可笑得一塌糊塗。

   《飲食男女》這部好戲,被一幫子戲骨熬製得像一道粵菜至尊「龍虎鳳」 – 食材高尚,富貴逼人;配料考究,滋補養生;工序繁雜,精緻典雅;文火慢煲,絲絲入味。雖然都是蛇、貓、雞,可得道大廚整治的就是頂級富貴菜,而家庭主婦如我之輩就只能是中藥煲禽獸湯了。

     有著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的台北圓山飯店總廚朱師傅,愛女心切,卻疏於表達,每週一次的家宴也必以頂級飯店的標準和水平來烹製,而女兒們卻不領情。大女篤信基督奉獻情感,皆因大學時單戀未果,自閉幽情;二女高端白領,崇尚自由,卻情感、投資雙失敗,彷彿上天故意要折磨她的高傲和驕氣;三女乖乖柔順,卻偏偏奪好友所愛,竟未婚先孕;而朱師傅本人,夫人早逝,辛苦拉扯三個女兒成人,晚年再圓家庭夢,本無可厚非,可他卻偏偏和大女同學的妹妹互生情愫,隔輩的忘年戀驚世駭俗,也惹來雞飛狗走。而最後,李安導演總是希望所有人都以寬容、慈悲的心去理解這些裂痕 – 父親與兒女間的愛是血脈相連、世代相傳的,人間阻隔永遠只是「休止符」,歇口氣就會接上,難以停止。

     看看朱家一屋外表寧靜卻各自有稜有角的性格、行為,這個故事很容易講得磕磕絆絆,因為太多的衝突和戾氣,讓人覺得舉拳相向方能解氣。而李導卻綿里藏針,在老朱週日烹製的一道道佳餚中,用繁瑣、考究的工序 – 剝、洗、切;用細緻、老道的工法 – 炸、炒、蒸;在竹扇撩動煤爐的悠悠呼呼中,娓娓道出家中一本本難念的經。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儘管個性鮮明,實際上彼此內心裡都在心中擺放了家人的位置 – 朱爸每天叫女兒們起床,煮她們愛吃的菜餚,費心操勞三個女兒的前途,卻寧願自己常年又當爹又當媽;經常與父親頂嘴註定水火不容的二女,卻偏偏默默傳承了父親對廚藝的天分和熱愛,最早要搬出家門的她卻成了老房最後的守護者。很喜歡李安導演用似乎熱鬧的廚房,喧天鑼鼓似的烹飪手勢,順滑平靜地講述著家庭、兒女、鄰裡的故事,沒有大悲,沒有大喜,只有深深地沉浸在故事裡,慢慢地聽,細細地想。

    電影中出現了很多1990年代的華語流行歌曲,比如曾慶瑜的《隨風而逝》、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潘越雲的《愛的箴言》等等,均屬我意。回憶這部電影也彷彿跟著回到了青春時光,想自己在近二十年的光陰中,也仿若一道:「鮑汁蹄筋煲」越熬越有勁道,彈牙爽口,汁多柔韌呢。

     朱爸語錄:「這些孩子,長大了就隨她們去啦,就像燒菜一樣,菜上桌子,就一點胃口都沒了。」

     朱爸語錄:「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因此而產生的顧忌,這才是家的意義。由束縛、牽制而產生的平衡,才是家的意義。」顯然這是李導借朱爸的口道出了整部片子的宗旨。

     電影的細節很有意思,台北的生活氣息也很濃厚,值得好好看看。特別是朱爸給姍姍送便當一幕,當是點睛提神之處。當然,郎雄飾演的朱師傅,是多年來我心目中唯一響噹噹的華語片男主角,任何花美男都比不上,客串的歸亞蕾飾演的一口長沙話的梁伯母,更是精彩叫絕,值得上一味「辣子雞丁」。他倆還聯袂出演了李導的《推手》,又是好戲一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