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谋杀案/火车谋杀案/AgathaChristie'sMurderontheOrientExpress

7.3 / 47,188人    128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Paul Dehn 艾嘉沙克莉絲蒂
演員: 亞伯芬尼 洛琳白考兒 Martin Balsam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點點殿

2010-06-16 09:50:05

關於影片的幾個猜想。。。


看的是1974年國語配音沒有字幕的那版,現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音質,音質顯得比較嘈雜,火車的喧鬧,人聲的鼎沸,對聽力真是極大的挑戰,不知是導演刻意為之,營造一種詭異,還是那個年代的拍片技術的確沒有如今的好一些。。。不過,印象中《亂世佳人》的拍攝更早些,攝於1939年,《教父》攝於1972年,或許是有些比較特殊的原因吧。。畫面感相較如今,製作精良程度還是略顯不足了些,有些畫面黑白。色彩的處理還是略有不足的。。
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不知道小說在邏輯構造和對人的心理狀態的分析上是否的確很精彩,小說由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寫,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則是舉世公認的推理小說女王,看到的資料也顯示銷量的確很好,估計小說邏輯性.情節性也是環環相扣,吸引讀者的吧,看電影的時候這種偵探性的刺激和緊張感不是很明顯,似乎案件出來了,下面全都是人物的一個個輪番上演,人物的特徵性也不是很有特色,也許案件就是想要可以去營造這種感覺吧,你不知道誰是最終的兇手,每個人都有可能又似乎每個人都很無辜。。。電影的情節性和緊張性還是不足了些。。至少沒有足夠的吊足你的胃口,更強調邏輯性的成立和思維的連貫性。。。
電影的演員表可謂陣容強大,都是當時老牌明星或當時正走紅的新人,其中至少有六位是奧斯卡得主,果然強大。。。。。⊙﹏⊙b汗。。
影片看到最後,不禁在想為什麼這麼巧,和當年綁架案有關的人12個人都在這個火車上,尤其是當年的那個殺手也在,如果非要解釋,我猜小說中估計有講到,但是影片中忽略了這點,有兩種可能,1,純屬巧合,正好大家都碰在了一起,大家一起搞。。。你猜可能性是多少。。。2,這些人之前肯定都認識,不然不會大家一起作案都這麼鎮定,因為以前都認識所以作案的時候按照及好的順序性進行,那麼不難推斷出來,這些當年綁架案的相關人這些年來一直在找這個殺人兇手,而且大家都有著密切的聯繫,不過,在剛上火車時他們表現出來的那種不熟識,大家互不相識倒讓人印象頗為深刻了,畢竟這個也算是他們計劃中的一個環節,他們最後還是找到了雷切特,也可能有兩個原因,一:他的男僕貝多斯發現了雷切特的身份,二:他們發現了雷切特,然後讓貝多斯當臥底?嘿嘿,just a guess~~
這麼說來,這些人這次火車全都是有備而來,在剛開始的時候估計都是計劃好了的,實施殺人的方案也都是提前預備好的了的。。那些所謂的恐嚇信也頗讓人回味了,估計也是這12個人做的,不然實在不能想像了,先給以精神折磨,再給以肉體消滅,夠狠的,不過也算是罪有應得了。。
這個波洛和任何偵探小說裡面的偵探家一樣具備過目不忘的本事,所有的細節,所有的過程全都明白,就像契訶夫的一句話一樣,所有的細節沒有不和情節沒有關係的。偵探小說里所有的細節都似乎和真相有著深深淺淺的關係,包括兇手為了隱藏自己製造的迷霧彈。。
至於後來為什麼波洛的思維大跳轉,由原本給定的線索中脫離出來,轉而創造性的認為最後作案的是這12個人,我以為有以下一個原因是造成他思維轉變的比較大的因素。1,12,波洛最後也說到,所有的和兇殺有關係的東西都是12,這個數字冥冥中以和這12個人形成了對應,2,這12個人的供詞全都是有缺陷的,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他們都沒有講實話,都或多或少在說話中存在一定的邏輯漏洞,但是,囧,這些所謂的漏洞如果波洛不點出估計也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出來,沒有線索吧。。
這麼分析下來,再去看這部片子,忽然覺得這部片子不錯了,有很多東西慢慢品味有越來越多的感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