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玩火的女孩--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

玩火的女孩/

7.1 / 98,470人    129分鐘 | 183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丹尼爾‧艾佛瑞德森
編劇: Jonas Frykberg Stieg Larsson
演員: 麥克恩奎斯特 歐蜜瑞佩斯 妮納安德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radw

2010-06-25 09:59:22

小說 VS 電影 [沒看過小說的進]


果然還是不能看完的小說再看電影啊。

1. 在海邊小鎮Grenada的所有情節全部刪去。我還很期待暴風雨的那一場呢。

2. 小說中關於方程式方面的暗喻也全部刪去了。原書每個部份用不同的方程式作為「點題」,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等。可以看出Stieg Larsson的良苦用心啊。另外,小說中,對 Slander 的數學方面天分的描述則沒有在電影中體現出來。

3. 小說中 Salander 和 Bromkvist 在Bromkvist電腦上面的幾次交鋒,在電影裡只兩三回,其實他們經歷和多個過程,而且,提示Bromkvist尋找重要的線索 「Zala」 和 Salander "All the Evil" 的材料也是通過這種方式的溝通實現的。

4. 警方調查團每個人各懷鬼胎的情節基本忽略了,且警衛公司 Milton 方面的參與調查這個情節也沒有掉了。實際上,在小說中,這個案件的調查是

Salander(駭客,當事人)
千禧年雜誌社的Bromkvist(媒體)
警方調查組的Bublanski(警方)
Milton安保公司(協助警方)

四股力量同時展開的,而且各方所掌握的線索又各有不同,各方又各有側重,各有各的目的,而在這整個的調查中,Salander 給 Bromkvist 在關鍵的時候起到了重要的提示作用,而警方,Bromkvist 又和Bublanski有著若即若離的關係,如,警方認定 Salander 就是兇手,而 Bromkvist 認為 Salander 是無辜的,Bromkvist 和他帶領的千禧年雜誌社展開了獨立調查,Bromkvist 一方面想推翻警方的認定,一方面,和警方一樣,想找到幕後的黑手,更有一方面,他想利用媒體的力量,揭露警方的無能和政府的黑暗。而電影中忽略的 Milton,則是雖和警方合作,但卻有別的目的的一方。小說中,對這四股力量的描寫很精彩,雖目的都是探索真相,各有互動,互通情報,但又存在較量,如 Bromkvist 手上的材料並沒有完全提供給警方,而警方則利用媒體方的優勢,以釣引參與性交易的人出洞。而最終,隨著不同的線索陸續被披露,在四股力量的微妙的默契配合,同時又互相的牽制下,終於揭露了關於Zala以及背後的真相,四方力量的描寫,其實是小說中最精彩的一部份。而電影中,只把精力集中在了 Bromkvist 和 Salander 方面,而其它媒體,警方則很略了,Milton的調查則完全刪去了。

5. 電影中,書《From Russion With love》在作者被殺前已經出版了,但在小說中,則被殺時,還沒有出版,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書中的內容會涉及到許多關鍵人員,也因次遭致殺身之禍。而後 Bromkvist 就如何補充上這本書未完成部份的努力之描述則花了很大的篇幅。

還有一點,在小說中,當三連殺發生後,小說有一百多兩百頁的內容是沒有正面寫 Salander,感覺她真的是消失了一樣,直到 Salander 和 Bromkvist 在電腦上的交手,幾回合後,才轉到 Salander 的視角。這個處理,非常揪人啊。

強烈建議大家找來小說讀讀,很多細節,很多心裡描寫,是對情節推進很關鍵的,這在電影裡面,沒有表現出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