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香奈儿秘密情史/香奈儿的情人/香奈儿的秘密

6.3 / 6,808人    119分鐘

導演: 尚庫南
編劇: Chris Greenhalgh
演員: 麥德米克山 安娜莫拉莉絲 阿納托勒陶爾曼 Yelena Morozova Erick Desmarestz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行星

2010-06-26 14:12:33

藝術、藝術品、藝術家;愛、還是愛、其他


1、藝術和藝術品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文藝理論家的共論如此。

有人以為黃鶯啼鳴簡直是自然藝術,但也許只不過因為鳥兒發聲最愉悅人耳。
有人以為閹人歌伶是奇巧天籟,但那其實可笑又悲切,好比哭泣小丑。
有人以為人聲歌喉才詮釋藝術,有人以為樂器演奏才是智慧的至美髮聲,才是藝術。

藝術形式和藝術品未必是全人類和全時段的。影片起始的音樂劇招來全場噓聲,也不乏一二三人讚嘆。二十年代巴黎劇場內的大眾品味未必就是平庸,他們也有鑒賞力。但這一時間,偏偏無法解讀伊戈爾的前衛。

實在很難說對錯與高下。

「難以解讀」和「無法感知」,是對藝術形式或者藝術品的否定麼?還是說,大眾即意味平庸和尋常,有悖藝術的異洵之美?

如果自己的作品,人人無感,卻偏偏有一人全然懂得,這種喜悅和得到千萬人稱好帶來的快感,哪一種更加使藝術家激動?

藝術品無價或者有價。

商品有價。藝術品,很多時候被視作有別於商品的用詞是「無價之寶」。然而「無價之寶」說到底,只是難攀的高價之代言。

每一朵香花都散發一種氣息,獨有,難存;但不是藝術品,也不是商品。
每一瓶香奈兒五號都產自一個配方,一式流水線;是藝術品,也是商品。

同上,蝴蝶翅膀上的花色紋路與時尚大師設計剪裁的衣裝。

香水最初目的,是為掩飾體味(還不如一塊肥皂積極)。體味蓋過之後,才發揮誘人之功效。
衣裳最初發明,是為保暖護體(還不如一塊肥肉直接)。取得安全感之後,才用以修飾儀容。

再後來,香水和時裝,各自領域裡的佼佼者,成為藝術品。製造它們的手藝,成為藝術。

我們要如何對待藝術品?

金錢作為媒介與衡准改變了物物交換的交換形式之後,「廉價化」的可能性產生。

藝術品和商品被金錢等價起來。

一千萬元以其所代表的「巨額」,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並非大眾化的「肯定」: 大多數人不具有消費一千萬元去肯定一幅藝術品的能力。退而言之,大多數人即使持有一千萬元,也不會消費在藝術品鑒賞上。

還想到了一個問題:藝術品需要被競爭嗎?

藝術品有高下之分嗎?每一件藝術品作為藝術品成立,是否就代表了它在某一領域(無論細化到任何程度)的最高成就?如果是同一位藝術家對同一題材用同一體裁創作出了兩件藝術品,它們彼此之間有沒有優秀與更優秀?

(回答不上來。想不出來。作者是個時常愚笨,偶爾刁鑽的大腦擁有人。)

社會在進步也在變得殘酷。也許,對藝術品來說,最好的表示就是,它們既出現在免費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裡,又出現在大眾不常參與的拍賣會、私人畫展中。這大概是作為藝術品,能夠最大程度為人所認知的方式了。


2、天才和才華,和藝術家

伊戈爾是才華,香奈兒是才華。

才華是藉由悲傷,喜悅,昇華自我情緒和積澱創造出藝術品。如伊戈爾的音樂劇,香奈兒的小黑裙。不經閱歷,不嘗悲辛,就沒有那樣的成就。

天才是無須刺激和靈感,直接「無端」地創作出了作品。不用著力,就像薩列埃理感歎莫扎特是「上帝選中的人來傳播他的聲音」;如西語裡的「gift」,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這更類似一種生理上的超前進化,來拓展人類有限的視聽程度。

有才華的人,因其創作凝聚了心血,煞費了精力,不能說不在乎自己的成績。創作出來的作品,無論是多麼極端化私人化前衛先鋒,總是要「要求取得肯定」的。不論是大眾的共鳴,還是僅只一人唱和。不然,就等於創作失敗。

有天才的人,也許不糾結於自己的創作是否得到藝術層面上的肯定。這創作本身被創作出來,就是一種「肯定的表示」。關鍵是「被創作出來了」。一個傳聲筒的功效只在於傳達到位,至於有沒有被收聽,反饋如何,傳聲筒不會介意。


另外,假冒偽劣藝術家言行舉止參照這樣的聲論:「我是個藝術家。所以我更需藐視道德人倫家常,凸顯我與眾不同的藝術家氣質舉止,不然看不懂我作品的普羅大眾,要如何將我辨識?」

藝術家本來就是常人。真正不是常人的,是天才。


3、愛

伊戈爾和香奈兒都沒有愛上對方的藝術。

伊戈爾和香奈兒之間的愛幾乎是性吸引力。

飽暖思淫,是最自然不過的常理。音樂家和一群孩子,一位病妻,一起蝸居在小小逼仄旅店。事業拓展試水失敗,自信心不是沒有受到動搖的。這樣的尷尬情形下性趣全無,非常好理解。

然後,遇到了氣場特殊的仕女香奈兒:她可以被欣賞又好交談,看起來又是賞識自己的,又獨立,又慷慨。

想想看,如果是吸引你的人也同時被你吸引,你關注的對象也在關注你 - 那麼簡直沒有理由不開始一場天雷勾動地火的戀愛。

我有理由懷疑猜測香奈兒手贈郊外公館的初衷,以及伊戈爾的應允。大概,都是為了靠近對方吧。而伊戈爾家人口再多,也不會有香奈兒公館的房間那麼多。

「我挺喜歡你的音樂。」「我也滿喜歡你的打扮。」兩人都有這樣的意思,但這幾乎是客套了。片子裡,兩人對彼此的藝術造詣沒有什麼深入解讀,更談不上惺惺惜惺惺,相互驚歎和瘋狂,互相感慨藝術之美被落實成了那樣的音樂和那樣的設計里。

香奈兒沒有被音樂驚艷,只是淡定了,慷慨了,隨之起舞了。伊戈爾沒有被時裝本身驚艷,而是愛上了可可的氣場,他與其他大多數男性一樣,不能解讀香奈兒的一種破壞,一種革新的時裝。妙的是,他不懂時裝,但是他依然能感受時裝為可可帶來的氣場,以及,和妻子以及其他女人不一樣的扮相。

(作者猥瑣地設計內心獨白:「嗯,新式輕便女服。更容易開脫。」)


「我們都那樣成功。我甚至比你更成功。」
「你不是藝術家,可可,你只是個店老闆。」

藝術被成就界定,靠交易判斷。

各自引以為傲的東西,在對方眼裡,根本不是藝術之美的落實,無非是自己審美原則下的不衝突而已。


神愛是無私,因為神沒有自私。人類或者能夠做到愛至忘我,卻逃離不了自私。(作者無信仰,這裡寫到的神,並不特指任何宗教內的某一位神祇)

人類為何不能不自私?因為沒有人能得到一切。而人類的愛本身就是訴求。

新近大婚的歐洲某王室女性王位繼承人,大約總算是什麼都有了,加上開明的現代王室已不再要求必須貴族聯姻保持血統,便也能接受健身教練成為國王的丈夫。(而這並不算是出格的一對。想想查爾斯和卡米拉,以及其他具有彪悍婚前史的平民王室成員)

於是,對公主本人來說,只需要是「愛對方」就可以了。因為可能會影響他們愛情的世俗事務,已經被最小化。只要是愛,就可以了。

一般人擇偶,哪裡會這樣心平氣和,單單只計較愛與不愛呢?


4、還是愛

伊戈爾的妻子卡蒂亜 - 解人!愛人!女人!

她懂得他的作品,並且愛他的作品,甚至愛他本人!

人都謂小三壞歸壞,一定還是有長處的,雖然這長處也是壞。不然原配再好,為什麼還是不能被完整愛?一定一定,原配還是有不足的短處。

比如,電影里,面對時尚大牌香奈兒,大家或許都以為卡蒂亜再盡善盡美,也要在時尚這一面輸了。

只是作者自己一點也不覺得她品味有失水準。

誰說她取出一方彩色披肩覆蓋黑色的舉動是不解風情破壞藝術?黑與白,冷調間的一抹豔色,豈非最奪目?誰說那又不是一種藝術呢。

香奈兒衣飾非黑即白,折衷一下也是冷冷的灰。整個人稜角分明,像硬紙剪出的人形。甚至與愛人交歡時分袒露的肉體,都像個木偶,柔美不足。這或許是stylist追求style,是說明和展示「型」,是個性流露加態度強調的綜合。

而卡蒂亜的豔色晚裝(暗紅偏梅色裙子,晚宴),暖色時裝(起士黃套裙,開場),都是柔和的女性化路線。她能隨常,也能驚艷。和可可香奈兒這樣的先鋒、才華、名氣、成就、烈愛相比,卡蒂亜絕不守舊,絕不平凡,絕不無知、絕不膽怯 - 尤其是,在愛情這件事上。


5、其他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導演手法上,如何比較不落俗套地表現香奈兒的「革新」呢?

對比,自然是一條常用手法,但是會不會有更加新穎的方式?

影片的節奏很好,聲光影都做的不錯。


一個小小疑問:

香奈兒工作時也煙不離手,這似乎有點過頭。作者自己也是菸民,深知易燃物的煩處。香水氣味會不會受影響?布料會不會輕易沾染菸灰?貼身裁剪比劃時候會不會不慎傷人?但願是作者多慮,香奈兒根本吸菸手法純熟高明,控制菸灰本事了得,之前所述全無憂慮之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