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英豪

2010-06-27 02:20:28

英豪解析《夢十夜》


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在1908年完成他的作品《夢十夜》後說:「深具野心的我,要讓100年後的人們來解開這個謎。」他何出此言?如果知道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也就不難解了。需要知道的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是在1900年出版的。正是從弗洛伊德之後,人們開始以科學的態度來審視夢境,並把注意力深入到潛意識當中。所以,從時間上來看,夏目漱石有可能受到弗洛伊德的啟發或影響,但也許弗氏與夏氏對潛意識的認識是同步的。因為在那段時期,普遍掀起了對潛意識的關注的熱潮。實際上,早在1886年,史蒂文森在其小說《化身博士》中就已經非常深入和明確地討論了關於人的二重性及人的潛意識的問題。別忘了,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米羅等也都是深受了弗洛伊德的影響。


所以,《夢十夜》所探討的就是關於夢境以及夢境中所隱含的潛意識的問題。(呵呵,在我完成了解析工作後發現事實並非完全如此。)事實上,的確是100年後的今天,我們才開始以夢的解析方法及從潛意識的角度來審視夏目漱石的作品。這正應了也的預言。


現在,我就想試著來解析他的這十個夢。

(文字比較多,又因此處無法對文字進行編輯,所以,內容貼在了我的部落格,文字中的一些關鍵字都作了加粗處理,便於閱讀:http://1160404007.blog.163.com/blog/static/11774958320105264479633/ 算了,想想還是貼過來,怎麼看大家選擇就是了。)



第一夜 黃粱一夢

原作中是沒有標題的,在電影中,為這個夢所加的標題是「愛情「,而我更願意為這個夢定題為「黃粱一夢」。

在原著中,短短一千多字,卻描述了100年的事情。人生苦短也不過如此了。佛祖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黃粱一夢,在不到一頓飯的時間裡,夢者卻歷經了大半生的時間。夢者夢中醒來,由是而悟。世間萬千,皆一夢一幻而已。百歲老翁,回望一生,也不過如此。

夏目漱石最後說:「『已經100年了啊!』此時我才注意到。」這與黃粱一夢中的夢者醒來後的感慨有何異?是故曰:「人生之事亦如是耳。」

電影中又另作了加工。最明顯的是添加了魚的元素。除了仍可反映出上述思想,此外,還表達了對人生的恍惑與漠然。魚死了也就死了,再換一個就行了。但魚缸破了還能復原嗎?人死了後還能復生嗎?這一生過去還能再重新來過嗎?生活到底是什麼?如果生活已無從選擇,又該如何經營與面對?

這可能就是留給我們大眾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這個夢所給我們的啟示。

 

第二夜 悟道

「悟道」是電影中為這個夢起的題目。這個夢大概講的是如何悟與悟什麼的問題。

關於如何悟,眾所周知的方式即是禪坐。至於說六祖因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或後來的當頭棒喝,或「一指禪「等,皆上等慧根之人所為,但即是禪坐,能開悟者又有幾人?

夏目漱石想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開悟的問題,何為空的問題。色空無異,於色中看到空,於空中看到色,當是與悟不遠矣。然若如此,須萬念放下,一念不起,於虛淨之中,方可視萬物本質,悟空識空。昔日神秀曰「心是菩提樹,身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相較六祖而言,神秀到底還是存有身、心、念,所悟不及六祖徹底。

因此,那武士持著非要開悟給和尚看的想法去開悟,心中念頭不息,又如何證得了「無「?

以武士形象出場,也自有深意。日本武士與佛教徒多有相似之處,如,都信奉某種信念,另外,都視死如歸。生死乃人生大事,為最難突破的心理障礙。心有生死,即心中有念,既有念,便不能謂空,既不識空,便不能謂之開悟。開悟不必死,死亦未必悟。真悟者,當生即生,當死即死,來去自由,即達如來之境。

電影中,最後鏡頭為夢者欲自盡而不能,懊惱不已。但原著中並無此節,其結束為:「我大吃一驚,倏地把右手搭到短刀上。座鐘又『鐺——』一聲敲響了第二下。「還是原著這樣處理更好,悟者自悟,迷者自迷,每位讀者心中自有一桿稱,而 不必下個結論。

 

第三夜 因果

電影中此夢主題為「孩子」,我想,直白來說,因果更恰當。

原著簡單些。一開始就是「我背著6歲大的孩子」,「我」想遺棄他,最後,到達樹下,真相大白,「在這棵杉樹下,我殺死過一個盲人。」

這就是因果。

因果關係是佛家所持的主要觀點,在佛教之中,有關因果的故事多不勝數。相傳琉璃王率大軍攻打佛陀的祖國迦毗羅衛國時,屠城三日,目連尊者心生憐憫,發神通將500人護於缽內。戰爭結束,尊者把500人放出,卻已化為血水。尊者驚問何故,佛祖說,曾有一個小村莊,內有魚蝦無數,村民起貪心,盡將魚蝦捕獲而食之。有一小童未食,見一魚碩大,甚奇,以棍擊魚頭三下。佛祖說,那小童即是今日之我,因當日擊魚頭三下,是故今世有三日頭痛。那條大魚即是琉璃王,琉璃王大軍即是被村民所食之魚蝦,而當日村民即是今日之迦毗羅衛國人。一切皆是因果報應,豈是法力之所能為?

電影中,前面添加了妻子的一個夢,夢到曾不小心弄斷了一樽菩薩石像頭,大概因此故,孩子流產,她又夢到把菩薩頭放回了原位,所以她想,這次所懷孩子應該不會有事。這顯然是導演對因果主題的強化,不過,這樣的處理亂了主題,沒太大必要,不如原著言簡意駭。

因果關係在佛教之中已是昭然若示,而夏目漱石以此故事重論之,實屬老生常談,然能喚醒世人幾分亦仍未可知。

 

第四夜 死

應該說,電影中對這個夢的演繹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主題。不過,好在也是一個完整的主體,好在也與死相關。

原著中對這個夢的描述很簡單。一個小孩子見到一個老人在喝酒,老闆娘問了老人三個問題:「老爺子府上在哪裡?」「你到哪裡去呢?」「一直走嗎?」後來那老人拿出手巾說要變條蛇,孩子便跟著他,老人進到河裡,孩子在河邊等著他出現,但沒等到。

夏目漱石在這裡想要探討的是有關死的問題。問的三個問題實際上是關於人生的三個最難解的問題,也就是: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怎麼去?老人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在肚臍里。」也就是說,我是誰,關鍵就看你如何為定義自己了。這個問題不能從外獲得,而只能內求。「到那邊去。」陰與陽,生與死,無非都是一線之隔,人之一生,也無非是由此及彼而已。對於第三個問題,「一直走嗎?」老人吹了口氣,那氣直奔河邊去。這似乎已經做答了:人生不就是直奔死而去,難道中間還有其途嗎?後來老人到了河邊,進到河裡就再沒出來。河可以看作是生死之交界,難道人死還可以復生嗎?至於說老人拿手巾要變蛇,既吸引了其他孩子,也吸引了作者。很明顯,蛇在這裡暗示著誘惑——當然,說疑惑也行。別忘了,是蛇引誘夏娃吃的蘋果。

在電影之中,加了內容,就變成了另一個主題了。電影的主題為「童年」,如果是我來定,直白一定,可以叫「追隨系統」——或者乾脆叫「系統」。

故事講漱石應邀去講座,卻奇怪地聽到當地人說,邀請他來的女孩失蹤了,所有的小孩子都失蹤了。他漸漸回想起,他小時候曾到這裡養病,認識了這裡的小孩子,小孩子們去海邊玩,遇到飛機失事,就一去而無回。漱石因為未去而倖免於難。

他與那些孩子是個小團體,或者說是個系統。依據自然的規律,團體中的每個人都會忠於這個團體,如果團體有了不幸,那生還者就願意以自己的不幸來表明白己對這個團體的忠誠。戰後生還的士兵多有自我傷害行為及自殺行為,那是因為他們想追隨他們死去的戰友。在一個家庭當中,如果父母遭受痛苦與不幸,其子女也會有痛苦與不幸,這可以說是追隨,忠誠,或者愛。

電影中的情況就是這樣。他小時的玩伴死,他潛意識裡就有想追隨他們的衝動,這促使他回到原來的地方,重新回想起既往的情景。而在最後,他用刀子在牆上刻下一畫,表明都到齊,這已經表明了他追隨的願望。

 

第五夜 絕望

我覺得,這個夢以絕望為題可能比較好些。

原著中,夢者夢到自己打敗仗被俘虜,敵人要他選擇是生還是死,他不願投降,所以選擇死。但他提出一個願望,希望死前能見到自己戀人。對方同意,但要求雞啼前必須把戀人帶來。女人策馬前行,還未到達目的地,就聽到了雞啼。女人驚詫之餘,衝下了深淵。

這是有關絕望的夢。被戰敗就是一種絕望,在兩個選擇面前,選擇死還是絕望。如果說希望與戀人見上一面是絕望中的一點希望的話,而這點希望最後又墜入了深淵。毀滅掉這僅有的一點希望的,是天探女。因為,女人聽到的雞啼是天探女偽裝出來的。

關於在探女,就是專門與人作對的鬼,總是做出違逆人的意願的事。這種鬼不僅日本有,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釋迦佛於菩提樹下修煉時,魔王波旬派三魔女來誘惑,失敗後又親率眾魔進攻釋迦,想要破壞釋迦修煉。世界自太極而生,即分陰陽,陰陽者,亦即天地,男女,善惡,所以,有佛即有魔,有上帝即有撒旦,有神即有鬼,於人而言,則有自信與絕望。這二者就如完全相反的力量,把人拉向不同的方向。漱石在最後說:「天探女永遠是我的敵人。」言外之意是:絕不向絕望妥協!

電影對這個夢做了較大的改動,與原著之主題已相去甚遠,不過,表達的主題很相近,電影的主題是「恐懼」。電影中生與死,夢中夢,真實與虛幻,很怪異。但不管怎樣,電影中的那個怪物就是天探女,也或者說是我們內心中那負面的一面。電影最後,女人說:「這就是我。」更說明了這點——我們都是正負面的結合體。

 

第六夜 雕塑

關於這個夢的焦點在仁王像上。仁王是日本的哼哈二將,哼哈二將是護法神,立於寺門兩側。有段歷史是需要知道的,那就是明治時期的「廢佛毀釋」運動,大量寺院被毀,使日本佛教從鎌倉時代的繁盛走到了明治時的最低谷。而夏目漱石是崇尚禪學的,由是可知他目睹日本佛教的衰敗的內心複雜的心情。聯繫這些歷史背景,這個夢的含意也就昭然於紙上了。同時,仁王在佛教中是指對佛的尊稱,指代佛。因此,這裡的仁王就具有雙重含意了。

所以,原著一開始就說,好像是鎌倉時代的運慶在雕塑仁王像,而看熱鬧的人卻是明治時期的人。這幾句話就提供了歷史背景。夏目漱石借觀者的一句話「喔,是仁王。現在也有人在鑿仁王啊?我還以為仁王像都是古時鑿的。」這是對明治時人的譏諷。這句話的實際含義就是:現代居然還有人在維護佛法!這也是一種自嘲,實際上,夏目漱石扮演的就是護法者的角色。

圍觀者有人在議論:「要說誰最厲害,從古至今人們都說仁王最厲害。聽說比日本武尊更強呢。」這明確地表達了漱石對佛教的推崇。當然,也表達了自己「護法」的決心。

圍觀者中還有一句議論:「不難啊!那根本不是在鑿眉毛或鼻子,而是眉毛與鼻子本來就埋藏在木頭中,他只是用鑿子和棒槌將之挖掘出而已。這跟在土中挖掘出石頭一樣,當然錯不了。」這是句非常有禪意的話。在佛學中,講究的是人的本心,人都是佛心具足的,只是被虛幻所蒙蔽而不得見。故曰:「迷即眾生,悟即是佛。」所以,人心不古,並不需要教化他們,而是只要點悟他們,就如同喚醒他們一樣。

最後的一句話「原來明治時代的木頭裡根本就沒有埋藏仁王。同時,也明白了為何運慶至今仍健在的理由」,這句話與前面的內容相呼應,真正地表明了主題,這既表明了漱石對時事的失望,又表明了自己「護法」的決心。

電影的處理多少改變了原意,看過電影后,我所想到的是「相由心生」,胸有成竹,想到的是「心中有佛,看什麼都是佛」,導演可能是把焦點放在了「那根本不是在鑿眉毛或鼻子,而是眉毛與鼻子本來就埋藏在木頭中,他只是用鑿子和棒槌將之挖掘出而已」這句話上了,但這只是一個點而已。所以,我把這個夢的主題定為「雕塑」也是有兩層含意,表象地指故事所描述的有關雕塑仁王像的事,而深層地是指重新喚起人的本心,為護法而做的努力。

 

第七夜 徬徨

我給這一夢定的主題為徬徨,這很容易地讓我們想到了魯迅先生的《徬徨》,沒錯,漱石與魯迅實實在在有太多相似的地方,自身所處的歷史背景,他們的憂患,以及他們的徬徨。

這個夢的背景是明治後期,日本對外的擴張與侵略。日本的首要目的是侵略朝鮮與中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夢中的大船是朝著西方了。「大船」是對明治維新後繁盛起來的日本的比喻,這個比喻是非常恰當了。「這艘船日夜無休無止盡地吐著黑煙,破浪前行」,這既描述了日本的飛速的發展,也描述了其對外的野心。但是,漱石是當時的日本以及日本的未來是充滿著疑慮的,「因為看上去好像在追落日。」歷史印證了漱石的擔心,日不落帝國最終還是落下去了,真正成了「落日」。但是,誰又能說得明白當時日本的所為及最後結果的對與錯呢?日本發展了,失敗了,但最終還是繁盛了。正如文中所言:「西行之日,盡頭是東嗎?這是真的嗎?日出東方,娘家是西嗎?這也真的嗎?身在浪上,以櫓為枕,漂啊漂吧!」而「我感到非常不安。既不知何時才能靠岸,也不知將駛往何方。」正表達了作者的徬徨。

船上的人大半是外國人。要知道,明治維新的成功就在於向西方學習,西化的結果。因此,當時的日本隨處可見「引進」來的外國人。這很明顯地表露了這個夢的社會背景。

作者在夢中想求一死,表達了作者遁世的想法,但在跳下船後卻後悔了,文中最後寫到「即使不知船隻將駛往何方,我仍應該待在船上的。」這就是個人與國家間的情結,一如兒子與父母間的情結:不管父母犯了什麼錯,父母都永遠是父母。

應該說,電影中這個夢是比較忠於原著的,雖然結尾處添加了一個大魚的情境,但那只是對父母與子女情結的昇華的畫面表現。

 

第八夜 鏡子

電影對這個夢的處理很無厘頭,我不想作評論。

原著中,講述的是理髮時透過鏡子所看到的一些東西。理髮自有理髮的含義,這大概仍然像徵著明治維新(理髮就是一種改頭換面的事情),不過,作者的焦點還是放在了鏡子上。鏡子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東西,是對現實的一種映照,並且僅僅是一種映照。作者沒有表露任何情緒,只是想看而已,所記下的也只是看到的東西,其作為就如同鏡子一般。

夢中的人物大多都是麻木的,最活躍的可能數戴著「巴拿馬草帽」的莊太郎。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細節。要知道漱石所處的時代,能戴「巴拿馬草帽」的,都是一些政客、文人或商人。明治維新從根本上來說是一次資本主義改革,維護的是資產階級及上級特權階級的利益,而普通大眾卻從中未獲好處。戴「巴拿馬草帽「的莊太郎即代表的是前者,是春風得意的。再一個有點生氣的是櫃檯里數錢的女人。這代表的是小資產階級,他們從改革中似乎沾到了點油水,但也許這只是幻象,因為,當回頭去看時,這女人卻不在那裡。

整個的夢都充斥著一種麻木感,就像前面所說的,除了戴「巴拿馬草帽」的莊太郎,數錢的女人,其他人都是麻木的,理髮師,豆腐小販,藝妓,以及最後的賣金魚的,包括夢者都是麻木的,只是沒有感情地看著所發生的一切。

還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夢中還有些人物沒有出現,賣糕小販,特別是「只見白衣男子的衣袖下出現一個腳踏車輪子。也看到人力車的車把。」但是沒見到人。很有意思的是,當夢者想去看時,理髮師卻將他的頭扭向了別處。更有一個細節,這之前夢者是聽到了有人叫危險的。這裡面隱含的意思是不言自明的。這很容易與當時白色恐怖下中國現實相聯繫。

夢者問理髮師:「頭呢?能不能理成個樣子?」但理髮師並不作答,只是按著頭就開始剪。好像一切都處在被操控而無選擇的餘地。未來亦不可知。如果說,在上一個夢中,夢中人還想要極力地改變些什麼,而這裡,卻像是掙扎過後的承受。但作者並沒有沉寂,他把一切都呈現在鏡子當中,供人們反思。這很有點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第九夜 祈禱

這應該說不是夢,而是個回憶。

這是對一段歷史的回顧。漱石生於1867年,而在1871年,日本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即明治天皇頒布了一系列法令,武士被允許「散發」、「廢刀」,逐步消滅了武士階級。大量的武士死於這場變革。文中最後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其實早就因流浪武士的身份而喪命了。」文中說是三歲的小孩,這與現實中的漱石距這場變革的時間是一致的。

與上一個夢類似,在這個夢裡,漱石沒有什麼情緒,只是如同相機一樣,拍下了那段不應被忘卻的歷史。

電影基本上是遵從原著思想的,不過,卻改變了歷史背景,把明治維新時把武士的打壓換成了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時的徵兵。無論怎樣,故事還算完整,似乎改變後的電影也不算。

 

第十夜 豬

不管是解夢還是看一個故事,也或者是其他的事情,一定要抓住關鍵點,才能看到本質。就這個夢來說,關鍵詞為:戴巴拿馬草帽的莊太郎,豬,女人,懸崖,阿健。關於巴拿馬草帽前面已經談過,這裡所指帶的意思與前面並沒有什麼不同。指代的當是那些留學國外,推崇西化並依附於天皇的人。女人可能就像徵著天皇。莊太郎除了恭維女人「其他也沒什麼特點」,當一個女子出現後,「莊太郎非常中意她身上衣服的顏色」,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莊太郎之流只為恭維,一是莊太郎之流目光短淺,只會看到外在的一些東西。對女人的描寫「衣著華麗,想必是有身份地位的人」,這已經表明了女人的象徵意義。以女人來比喻天皇也很耐人尋味。

夢中的豬則指代愚昧的人們。要知道,自1868年明治維新後形成了日本軍國主義,先後有平定內亂,對外擴張的戰爭,軍隊完全成了殺人的機器。成批成批的軍人在武士道精神的驅動向著死亡奔去。這種場景,不正像成群結隊的豬向著懸崖奔去嗎?只不過說,那些豬的命運操縱在戴巴拿馬草帽人的手裡,而戴巴拿草帽的人又受女人的約束。

夢中女人說「如果不願意跳,你會被豬舔,」被豬舔是被侮辱的象徵。那些戴巴拿馬草帽的人本來以為西化可以強國,卻不想成了軍國主義的幫兇,騎虎難下,前面第七個夢中夢者不是跳下船以求死嗎?但馬上就意識是不能死的。不能死那就得冒著被豬舔的可能——實際上在做了無謂的努力後,還是被舔了。

文中的最後一句也很奈人尋味:「我想,莊太郎可能會回天乏術。帽子大概是阿健的吧!」也就是說,一個死了,還會有另一個,這就是無可奈何的事實。

這個夢在當時來說,涉及到了太深的問題,非常敏感,所以,夢的描述也隱晦多了。電影對這個夢完全是誤解,就不提了。

 



--------------------------------------------------------------------------------



 

本來想只是簡單地解下《夢十夜》這部電影,為了更好地了解這部電影,看了原著,發現電影與原著有出入之處,並且,比較而言,還是原著更好些。電影只是加了許多娛樂的成份,但卻有失原著的深意與內涵,所以,解析就主要是以原著為準了。

以為只是夢而已,這對我來說不算難事,但解析下去卻發現並非如此,夢只是個話題與手段,更多的是反映現實問題。這也不感奇怪,在表現手法上,黑澤明的電影《夢》不管是在形式還是內涵上都與原著《夢十夜》很相近(關於我對黑澤明的《夢》的評論: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68640)。所謂的夢,其實與寓言、神話等一樣,只是借一種方式來表達一種較深的內涵罷了。如榮格所說:「與生活中黑夜那一面接觸的還不只是這種類型的藝術創作者,還有先知、預言家、領袖們和啟蒙者。」(《未發現的自我》P225),「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傾向、偏見和心理疾病。一個時代就像一個人;它也有意識觀的侷限,所以也需要補償性的調整。這種調整由集體無意識來進行,表現出來,就是詩人、預言家或者領袖在無法表達的時代願望引導下,以他們的言行指明了一條道路,以通向那為每一個人所盲目渴求和期望的目標——儘管人們並不知道這一目標將導致的是善還是惡,將導致一個時代的完善還是毀滅。」(《未發現的自我》P225)夏目漱石所做的正是這樣,並非醫人,而是醫心,並非是某個人,而是整個社會。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在這一點上,魯迅與漱石非常相似。

上面的解析非常粗淺,為了不致誤導大家,我查閱了不少資料,但仍覺不夠。但我想,我應該停下了,雖然這樣走下去很有趣,但卻不是眼下要做的事情。有失偏頗的地方還請諒解,不到的地方就請大家自己去挖掘吧。

   


--------------------------------------------------------------------------------
  

在線觀看: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41/41619.shtml?subid=344

《夢十夜》原文下載: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349412.html

 

以下是在解析時的參考資料:

明治維新以後的佛教 http://www.readjapan.com/abeno/zm4/dhfq/foshi/foshi05.htm

哼哈二將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172.htm?fr=ala0_1

夏目漱石 http://baike.baidu.com/view/25605.htm?fr=ala0_1_1

中日戰爭 http://baike.baidu.com/view/32125.htm

明治維新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62.htm

日本禪宗與武士道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201733/

《徬徨》 http://baike.baidu.com/view/51457.htm?fr=ala0_1_1

電影《最後的武士》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9383/

巴拿馬草帽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1026.htm

日本武士 http://baike.baidu.com/view/85231.htm

日本軍國主義 http://baike.baidu.com/view/612015.htm?fr=ala0_1_1

 

對夢感興趣的朋友可加「夢&解夢「小組一起探討:http://www.douban.com/group/89937/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