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為巴比祈禱--Prayers For Bobby

天佑鲍比/为鲍比的祈祷/为巴比祈祷

8.1 / 13,782人    90分鐘

導演: 羅素莫卡席
編劇: 凱蒂福特 李瑞艾倫斯
演員: 雪歌妮薇佛 亨利茲尼 萊恩凱利 Dan Butl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izlak

2010-06-29 08:52:15

But God is also listening


  我是一個同志,也是一個基督徒,我想比起其他人來說,這部片更貼近我的生活,bobby面對的問題我也曾經面對過,我的姨媽是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她一再用聖經上的章節暗示過我我的行為是種過犯,要我警醒要我悔改,我曾經很痛苦,並且怨恨過上帝,因為我太愛我自己,所以我沒辦法像bobby那樣結束自己的生命來解決自己的愛情和聖經之間的矛盾。我和我媽媽出櫃過,我媽媽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她不像我姨媽那樣是個原教旨的基督教徒,當然她也去做禮拜,並且在生活中仰望上帝。她到目前為止也不是很了解gay,一直警告我不要縱慾,一度把愛滋和同志劃等號,但是她並沒有因為愛上帝而不愛我。她的禱告詞就是:「既然主讓我的兒子這樣,那麼求主替我揀選前面的路」。她比那位母親更關心世俗生活的實際,覺得宗教是為世俗服務的,而不是凌駕於世俗之上的。確實,做一個原教旨主義者已經不符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堅持聖經上每一個字句的教誨,不僅會因為它裡面的自相矛盾而困惑,更會為自己每一個舉動和聖經上的教誨不一而焦灼不安。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和聖經完全一致,做一個完美的人。
  在這裡,我不想評判基督教,也不想批判聖經,基督教是我的信仰,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它給了我力量,一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信仰,特別像西方社會,基督教已經深深滲透進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一個無法規避的力量約束並且指導人們的生活,推翻宗教會造成整個社會的危機,而gay的權益又是追求天賦人權的西方民主社會所必需要面對的,所以gay和基督教信仰的矛盾一直都是針尖對麥芒的衝突。我很慶幸中國不像西方有基督信仰這樣文化背景成為每個同志心底深處的永恆詛咒,但是實際上中國同志的際遇比西方更加的糟糕,這是後話。
  我也不大同意那個同志教會的牧師對聖經的重新釋義,我看過相關的解經,聖經上有很多處提出同性戀是一種罪惡,最出名最經常被引用的就是索多瑪城的詛咒。實際上對同性戀的不同態度已經造成了西方教會的分裂,教會的分裂對一個宗教來說都是非常大的危機,對社會撕裂的傷痕也是顯而易見的。問題是:聖經是不是真的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很多人質疑聖經裡頭違反現代人權和其他一些生活常識的問題,對聖經提出挑戰,但是,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要說,這是不可容忍的,聖經的權威性遭到質疑,基督信仰也就不復存在。如果我不是同志,我還是要義正詞嚴的批判同志,但是我感同身受,對於自身焦灼痛苦,我只能無視,批判基督教或者批判同志都是對我個意志的撕裂。
   Before you echo Amen in your home or place of worship,think and remember A child is listening.這句話是本片最震撼人心的,實際上這部片子就是同志宣傳片,它無助於揭開基督教和同志之間的死結,因為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它用一個母親的喪子之痛來敲打人心,可能很多人看完以後要對基督教產生憤恨,但是這不是瑪莉 Griffith的本意,她仍然是一個基督徒,只是bobby死後,她的立場更接近於一個母親了。這也是類似於我媽媽的態度「無論你是怎樣,我們仍然愛你」。保守派的基督教會也認同上帝不會因為弟兄是同志而不愛他們,但是——仍然要求他們要悔改!這是一對矛盾,我們是不是可以因為上帝愛帶罪的人而繼續去犯罪呢??
  這部片子實際上是在鼓吹一種修正過的基督教,人本主義的基督教,寬容同志的基督教,必然帶來對聖經的大幅度重新釋義,這種釋義如此牽強,對基督教信仰的衝擊可想而知。同志和基督教能否和諧共生,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最後,我想說,每一個大聲對自己的父母呼喊A child is listening的基督徒gay,你們激動萬分的時候,不要忘了God is also listening,而上帝的赦免仍然懸而未決。選擇世俗還是皈依信仰,你們有自己的選擇,至少在目前,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非要說有的話,只能是牽強附會的自欺欺人。瑪莉 Griffith像我媽媽一樣是一個善良的母親,雖然她最後的立場可能不是上帝所喜悅的,但是她仍然我是讚賞的。我也堅持認為:信仰是為了讓我們活著更加美好,更加懂得彼此相愛,而不是讓家庭分裂、陰陽兩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