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顧天藍

2010-06-29 20:51:47

哲學不懂父與子


要說,一個真正的父親該是什麼樣子呢?
威嚴、果斷、堅決、幽默、大多時候很親切、喜歡喝酒,熱愛戶外運動,有許多夠義氣的朋友……總之就是身上的品質符合被孩子景仰崇拜的條件。
可是真的沒有辦法給父親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可以拿來直接在現實中使用。
「哲學的確是一門非常偉大的科學,它的內容包含宇宙萬物,卻沒有探討到父母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子女。」
是的,哲學都是宏大的東西,不會管像「怎樣哄孩子睡覺」或者「解決溝通障礙」這樣的家務事。
但人們的麻煩卻偏偏不是無法讀懂尼采和黑格爾的著作,而是該怎樣面對一個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嶄新的生命。單憑責任感去支撐是會累的。有愛也不可以使事情變得簡單容易,恐怕還會更複雜,因為愛所以強迫自己承擔起來,即使內心蠢蠢欲動想要去過另外一種日子或者後悔了也得努力維持下去。
何況理想中的深沉如大海一般的愛基本來說是不存在的,很多看似愛的行為背後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理由。
比如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我愛你,沒有你我會死,那麼很可能是這個人是典型的依賴人格,必須毫無自我地繞著別人打轉,否則真的會痛苦得死去。
一個父親離開家庭放棄孩子,可能是他一度感到疲倦與枯燥,被這樣的心情左右拼命掙扎仍然跳脫不出,也只好順應自己的內心去做了。等到有一天他再次感到疲憊,對自己從前的行為後悔了、忽然覺得家與孩子是那麼的溫暖美好,卻沒有勇氣回返了。就這樣很孤單寂寞地直到終老——這是我所揣想的《入殮師》中那個父親的內心。
也許有許多選擇放棄的父親都有過這樣的心情。
我不覺得放棄是做錯了。只是有時人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決定行為,有時就很有責任感地以家庭為核心考慮。一個角色扮演得很失敗,另外一個角色就會成功。
如果有一天誰成為差勁的父親,那麼同時可能是成功的大提琴演奏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