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沉默之海 [2004]--The Silence of the Sea [2004]

沉静如海/海的沉默/TheSilenceoftheSea

7.8 / 1,605人    93分鐘

導演: Pierre Boutron
編劇: Anne Giafferi
演員: Julie Delarme Michel Galabru Thomas Jouannet Marie Bunel Timothee Ferran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0-06-30 23:22:11

《沉靜如海》一段情,三個字「永別了」


        這是一個由「沉默」與「獨白」撞擊出的動人愛情故事,這也是一個被戰爭綁架,繼而被戰爭俘虜的愛情故事。總之,它蘊含的愛,左右著故事裡所有可見、可觸、可感的線索,為人性與愛情在戰爭的黑暗底色中,留下了可存在,可明媚的幻想之色。
        
        1941年,二戰期間,被迫與德國簽訂停戰協議的法國,正處在聽命於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政府的統治之下。故事的背景設置在此,人物、情景走進遠離城市,靠近大海的一處法國小鄉郊。在這裡,教琴為生的女孩與爺爺平靜地生活,因為他們家的「城堡」房子,兩人與一位徵用他們客房的德國上尉,譜寫了一段夾雜著複雜情感的人生插曲。
        
        沒有硝煙滾滾滾的戰事,也沒有血淋淋的廝殺掠奪,只有沉默與傾訴。如果說片子中透著一股戰爭的氣息,那便是來自影片中營造出的無聲氛圍,自然景物寧靜優美,沒有歡聲笑語,過份安靜,還有唯一一場由一對夫婦實施的汽車爆炸事件。除此,故事的靈魂全在一對法國祖孫兩人的沉默態度,及一位德國上尉彬彬有禮的行動舉止上。
        
    說說愛情,說說發生在電影中的另類愛情。
    像影片中存在的那個小鄉郊,在如此靜謐祥和的地方,的確不該發生血淋淋的侵略暴行。但若發生了,那也不足為怪。令人產生好奇的是,暫時駐守在此的德國上尉,他其實是一位懷疑戰爭,充滿愛心的英俊紳士。他的出場,打亂了當地一戶祖孫兩人的正常生活。忘卻戰爭,從「人」的立場注視對方,愛情便在相互傾慕的「精神」與「品質」中,通過巴赫的音樂,從琴鍵上悠悠敲進了彼此的心間。

    一位完全可用粗暴、高傲、冷酷的方式證明白己強勢、無所不能的軍官,每時每刻出現在鏡頭中,特別是在面對他心儀的女孩,及他敬重的老人時,總是充滿敬畏地點頭敬禮,並溫文爾雅地道:「早安,晚安!」,這樣的人物性格充滿神秘感,也主導整部劇的情感色彩。是因為巴赫的音樂?或許是因為來自女孩身上令人心動的氣質?總之,上尉偷偷愛著她。
        
        一位看似柔弱,但內心無比堅強的漂亮女孩,總是無視、逃避上尉追逐她的眼神,用沉默表達她的愛國決心,也用沉默訴說著她心底裡的溫柔。女孩漸漸愛上了上尉,愛上的不是軍人身份的上尉,而是脫掉戎裝,無關德國這個名詞,擁有敏感、善良靈魂的上尉。顯然,女孩與觀眾愛上的上尉,他是優雅、迷人的紳士,是一位在身體的血液里流淌著愛的藝術家。
        
   被上級安排,強行入住當地民宅,這在上尉看來也是不合乎情理的。所以在他面對房主老人及他的孫女,第一句話便是道歉,為自己的到來,給老人與女孩帶來的不便道歉。老人沉默,女孩也沉默,自此,沉默對抗的氣流瀰漫在這個家。而上尉的強盜身份,也從一些細節的變化中顯露出微變的跡象,比如軍裝換成便服;從問候語及有關天氣的閒談到越來越深入的自言自語。再到有意無意地相望,相遇。
        
        也可以說,上尉本身是與眾不同的。三軍前,他是一位作曲家,一位善良感性的藝術家。他懷疑戰爭的意義,對以家族傳統的名義三軍心懷不滿,他熱愛藝術,對音樂對文學。他跨越世俗界限,自豪地細數著法國的文壇巨匠,德國的音樂大師,他是一位來自侵略國德國的上尉,卻愛上了痛恨著德國的法國姑娘。這反戰爭的點點滴滴也為他本性善良做了淺淺的鋪墊。但他無能為力,愛國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他只能選擇接受他所困惑的一切。
        
        老人與女孩就這樣一直沉默。即便有一些情,已經在他們各自的心裡慢慢生長。或許此片最珍貴之處就在此。從沉默到唯一一句,也是最後一句「永別了」,用巴赫的浪漫樂章奏響了戰爭的哀樂。
        
        一對有情人,在一百分鐘的膠片裡,單單留下了一句對白,若在表現人物時,沒有細膩豐富的刻畫,渲染情感時,沒有海一樣沉靜的情懷,這感動是無法延續的。而此片恰好做到了理想與現實兼顧,完美展現了一個矛盾體的多面精彩。
    
    其實,若讀完作者韋爾科爾原中篇同名小說《海的沉默》,除了從老人的視角及旁白中感受到兩顆年輕的心相繫相牽的脈息,還能體會到發自作者內心的愛國熱情。他頌揚地下抵抗運動,揭露法西斯的虛偽殘暴,他用「沉默的大海」一語雙關,表現平靜的海面下,暗潮洶湧的愛慕情懷,及不屈不撓的愛國情操。
        
     在原小說中,上尉引用了《麥克白》中安古斯所說的一段話,「在他麾下的人們受著恐懼的驅使而不再是順從愛的召喚。一個不再被他手下人的愛戴的首領實在是一個可憐的傀儡。只是……只是……我們能否希望還有其它內容?要不是一個如此黯淡無光的野心家,還有誰會願意擔當這個角色?而這又是必不可少的......」既揶揄諷刺了法國當時的傀儡政府元首貝當,同時也表現了他充滿藝術化的理想主義思想,他對戰爭的看法始終是積極樂觀的,他以為太陽會再次普照歐洲,法國與德國就如音樂與文學,還會在和諧的氣氛中共享喜悅。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最後,上尉申請去了蘇德戰場,女孩成為地下抵抗組織的新成員,又是令人回味的結局。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的收尾方式,觀影的我們要猜想,是什麼扼殺了一段美好的姻緣?是什麼讓一位作曲家,一位正當花季的少女,成為了槍膛裡的子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