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薇若妮卡想不開--Veronika Decides to Die

薇罗妮卡决定去死/自杀人生/凤凰涅盘

6.3 / 13,179人    103分鐘

導演: Emily Young
編劇: Paulo Coelho Larry Gross Roberta Hanley
演員: 莎拉蜜雪兒吉蘭 喬納森塔克 艾瑞卡克莉絲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ongbei

2010-07-01 16:12:05

夢幻說教


說教通常有些呆板、令人生厭,被教化的對象會本能地對強加的意識產生抗拒。好的作品會將教化過程隱於情節之中,儘量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說教也可以動人。在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中,「我」要對於北蓓做進一步努力,於北蓓正色道:「這可不行,你才多大就想幹這個。」接著,於北蓓傍著「我」小聲教育「我」:「我要讓你呢,你一時痛快,可將來就會恨我一輩子,就該說當初是我腐蝕了你。你還小,還不懂得感情。你將來要結婚,要對得起你將來的妻子——你就摸摸我吧。」她抓起了我按在心口的一隻手掌。這是「我」上過的最生動的一堂思想政治工作課。

至於教化的結果如何,則很難說,《動物兇猛》中的「我」最終在米蘭身上辦完了他的事。日本電影《維榮的妻子》講的是一位頹唐、懦弱的男子和一位勇敢、堅強的女人之間的關係,在結尾女主角說道:不管承認與否都行,我們只要活著就行了。《維榮的妻子》改編自太宰治的同名小說,裡面多少含著作者對自己的暗示,可以看作一次自我教化。但在寫就這篇小說2年後,太宰治與情人殉情自殺身亡。

《維羅妮卡決定去死》的女主人公維羅妮卡從想自殺到重新燃起活下去的熱情,對於觀眾,這個向死到向生的過程含著明顯甚至過頭的教化意味。這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效果一般,影片向觀眾傳遞了熱愛生命的資訊,觀眾應該會認同主人公的轉變,並在一瞬間被影片所感染,也就是被教化。就像於北蓓對「我」的勸導、太宰治在小說中念叨的活下去,影片的教化功能並不一定會改變觀眾的價值觀。若對一個具有自殺傾向的群體,放映這部電影,會產生什麼效應,很難預料。片中的心理療程只是對其中的主人公生效而已。

影片由小說改編而來,鏡頭多是好萊塢化的短鏡頭和特寫。還有一部電影,由同一部小說改編。這個版本是日本製造,有著和美版完全不同的特點,長鏡頭和中遠景較多。人物形象的設置也有一些區別,比如主治醫生,美版中嚴肅、少言,日版中有些神經質、常大聲言笑。日本拍攝的這個版本,一開始,有些不明所以,以為會像岩井俊二《夢旅人》那般,畫面不像美版一樣陰鬱沉重。到後面才發現慢慢變為「說教」時,已被夢幻般的畫面吸引。

和日版相比,美版的故事更側重邏輯(有父母、社會媒體參與等),偏理性,對一次心理治療的過程呈現得比較完整,畫面和故事節奏更通俗花一些。先看的是日版,在看完的瞬間,被影片中身處精神病院而歡快熱鬧的各色人物和女主人公的轉變感染,像是接受了一場帶著蠱惑性質的夢幻說教,瞬時感到生之美好。有一個原因,日本確實比較擅長拍這種有點神經質的電影,「切腹」的傳統使這個民族獲取了更多對自殺的參悟。那竭力撇開先入為主造成的偏見,更寬容地審視這部美版改編電影,它的鏡頭和節奏或更接近普通觀眾,整個故事也有可取之處,其中的「說教」會產生一定功效,可以當作一位嚴肅智者另類而理性的勸解,就像片中的主治醫生一樣。

女主人公從向死到向生的過程中,愛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愛及性,也是兩個版本都涉及的地方,在抽象的心理治療和觀念轉變的過程中,性是愛情、觀念變化的具體化行為,美版對性的處理不及日版恰當、優美。另外,在這點上,可以看出普通美國電影和日本電影尺度上的明顯區別,這是題外話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