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雌雄大盗/我俩没有明天(台)/邦妮和克莱德

7.7 / 121,141人    111分鐘

導演: 亞瑟‧潘
編劇: 大衛紐曼 羅伯班頓
演員: 華倫比提 費唐娜薇 金哈克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鯨魚君

2010-07-01 21:17:14

第16名:美國影片《邦妮與克萊德》——影史100部反類型片全盤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迷途英雄

 

《邦妮與克萊德》 Bonnie and Clyde 年代:1967年 / 類型:反英雄 /導演:阿瑟·佩恩 / 主演:沃倫·比蒂、費·唐娜薇

《看電影》的一句話評價:他們是好萊塢影史上最彬彬有禮的強盜,當然他們成了英雄,叛逆的。

 

      這部《邦妮與克萊德》是這個榜單里唯一一部與「100部愛情典藏」相重合的電影,所以我原樣複製粘貼了先前我寫過的那篇文章,僅改動了個標題。如果你說我貪圖省事,不想動筆才這樣做的,那你就答對了。

     「我們沒有明天」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中文譯名。如果電影一開始出現的是這樣一段字幕,那麼整個電影的悲劇格調和人物的最終宿命都顯而易見了。說實話,看到最後邦妮和克萊德死於亂槍之下還是有些出乎意料的。塑造出這樣一個反英雄形象的目的正是對社會的不公正黑暗面進行抨擊,然而這只能在電影中看到,而且最終還是被扼殺了。

 

造反

        影片以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一對搶劫犯為原型。社會的動盪引發了人心的不安,而一貧如洗的勞動人民作為被壓榨的對象,自然希望有人能夠做為代表為人民出一口氣。電影中的邦妮和克萊德搶劫銀行有一個正當的原因。他們遇見個農民家庭,他們的房子被銀行沒收了,他們只能離開生活了多年的土地,另尋他處,連跟隨他們多年的黑人奴隸也失業了。克萊德先是用子彈讓農民出口氣,打碎了房子的玻璃。然後便開始了他為人民鳴不平的報復行動:搶銀行。他們的舉動得到了貧苦百姓的歡迎和響應,不僅把犯有前科的莫斯招之麾下,而且所到之處都會受到窮人們的熱情招待。可見邦妮和克萊德有極好的群眾基礎。

        他們反抗社會的手段就是搶銀行,也就是「以暴制暴」,用暴力的方式來抨擊社會的暴力。我們在片中可以看到,克萊德其實並不是把搶來的錢看得很重,他不在萬不得已的時候絕不開槍殺人,劫富濟貧是他這種舉動的重要原因。作為國家暴力的象徵——警察在片中成了反面角色。他們靠買通莫斯的父親設下埋伏,還在邦妮和克萊德的槍口下肆意逞強。作為一部反對暴力的暴力影片,邦妮和克萊德死在警察的掃射之下是想說明:暴力來源於社會,但是用暴力反對社會,最終是破壞了社會的秩序,是不明智的。在這一點上,導演以清醒客觀的視角成就了一部符合時代潮流的經典。

     我覺得這部電影有些像歐洲,尤其是法國的藝術片。從人物形象、故事結構、表現手法和拍攝技巧上都流露出當時歐洲電影的風格。因為當時,很多好萊塢的導演,比如科波拉、奧爾特曼等人開始吸取歐洲導演的經驗,發動了美國電影新浪潮。而這部《邦妮與克萊德》大概就是新浪潮運動的開山之作。它不僅開創了「雌雄大盜」的暴力電影模式,還影響了諸如《落水狗》《天生殺人狂》等許多毫無緣由的暴力類型電影,而吳宇森的「飛鴿羽毛」的暴力美學或許也是向該片取過經後才醞釀出來的。

 

愛情

      邦妮和克萊德可謂一見鍾情。身為小服務員的邦妮厭倦了無聊的生活,想衝出這苦悶的牢籠。這時正準備偷車的克萊德一下子吸引住了她,克萊德刺激的生活方式是邦妮嚮往的,於是便與他一起踏上了這條愛情不歸路。

     後來邦妮才知道,克萊德竟然是一個性無能,難怪他似乎不太喜歡被邦妮親吻,還有些牴觸二人房事。所以克萊德一直對自己的那個很自卑。他整天把手槍帶在身上,一方面是職業需要,另一方面是他的心理需求。佛洛依德曾說槍是男人性器官的象徵。當克萊德這樣一個不完整的男人面對他人時,自然需要靠手槍來彌補原本的不足,以此在心理上達到一種平衡。邦妮並不在乎克萊德的「無能」,她依舊對他忠心耿耿。沒有性的參與,他們還是保持著愛情的溫度,這真的是很難做到的。

      邦妮和克萊德的矛盾主要在嫂子布蘭奇身上。她很鄙視做強盜的邦妮、克萊德和莫斯,經常與邦妮作對,給他們帶來不少麻煩。但是一旦大家分錢了,她還要求給自己一份錢。這讓邦妮氣不打一處來。克萊德的寬容也讓邦妮很不理解。可是,在布蘭奇出賣了他們之後,他們恢復的愛情又變成了生離死別。就在他們生命的最後時刻,邦妮和克萊德互相心有靈犀的對望了一眼,眼中充滿了愛意。這一眼之後就是被打死的慘狀,如同篩子。

     既然是盜賊,那麼死的可能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但是他們用愛聯繫彼此,相互支持,在生死之間馳騁,這是令人嘆服的。

 

反類型指數:

★★★

 

適宜人群:

暴力電影愛好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