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們可不能滅絕▂▃▅▆
2010-07-01 23:35:48
催淚的糖果盒
雖然這部片和宮崎駿沒有太多關係,片頭字幕裡導演腳本製作都沒有他的名字,可還會有觀眾固執的認為《螢火蟲之墓》是宮崎駿的作品。可能這就是影響力。
如果影片開始,你能立即想起男主人公死去的昭和20年(我所看的字幕直接翻譯成1945年)中國已經承受了的災難,你只能用複雜的心情去體會影片所反映的日本平民所要承受的痛苦。如果影片的歷史背景是虛構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也許我更能接受。
毫無疑問日本人反戰不如德國人徹底。我們可以這樣揣摩日本人:選擇兩個小孩反映那場戰爭帶給人民的疼痛,使他們擁有一個不需要為軍國主義反思的角色。可是這也未必是這個劇本的動機。
當發現殘忍的姨媽早已將母親死去的事實告訴了年幼的妹妹的時候,男主角才第一次掉淚,我感覺到在這個電影裡我走進的不是戰時的日本,而只是一個兒童的世界。兩個被描紅的小孩貫穿在他們的回憶裡,永遠的停留在他們的世界裡,一個只需要果汁糖就能帶來滿足的世界。
另一個世界是成人的世界,炮火連天,食不果腹,屍橫遍野。活著的人都冷漠麻木,醫生不會無條件的救助你,親戚不會無條件的收留你,農民不會無條件的餵飽你。偶爾出現一個可以幫助你的過客,告訴你母親的下落轟走要暴打你的人。
我們都曾經在那個糖果盒的世界裡,但是那個世界也短暫得像螢火蟲的生命。
後來我們也開始把糖果盒當作無用的東西扔在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