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卡廷惨案/爱在波兰战火时(台)/卡廷森林大屠杀

7 / 17,529人    122分鐘 | Germany:118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118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

導演: 安德烈華依達
編劇: Andrzej Mularczyk Przemyslaw Nowakowski
演員: Artur Zmijewski 瑪雅奧斯塔夏絲嘉 安德烈切拉 妲努塔史丹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脫離趣味的人

2010-07-02 19:15:39

遮不住又看不清的歷史面孔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遮不住又看不清的歷史面孔
                               ——評影片《卡廷慘案》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俄羅斯詩人帕斯捷爾奈克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再高超的撒謊技巧,也不能彌補你面對歷史真相的無能。」經過了噤若寒蟬的「蘇聯」時代,「卡廷慘案」死難者之子,波蘭著名電影導演導演安傑依•瓦依達在2007年柏林電影節上終於憑一部《卡廷慘案》完成了與失去聯繫的父輩的一次對話。或許一段如此沉重的歷史用劇情片的方式來呈現份量有些情(這為柏林電影節的影評家們所詬病),但作為歷史上第一部描寫這一歷史懸案的電影。它的出現,將這段歷史面孔上的厚厚塵土,又狠狠地拂去了一層。
1939年,蘇聯正經歷寒冷而漫長的冬天,在一座破敗的東正教修道院裡,牆上的漆畫已經剝落,從天花板的裂縫裡透出了一點微弱的亮光,空氣中煙霧繚繞。陳舊的木板床被疊得老高,一床架在一床上。現在,這所修道院已經變成了一座監獄。犯人是穿著卡其色—棕色羊毛大衣和黑皮靴的士兵們,他們成群地聚在一起,翹首張望,聆聽他們的指揮官作演講。將軍神情嚴肅,一臉倦容,他沒有要求他的士兵們繼續戰鬥,而是要求他們活下去。將軍說:「先生們,你們必須堅持下去。因為有了你們,波蘭才有自由的希望」。而數天之後,這些官兵被一批一批的運送到距離幾十公裡外幽深寒冷的卡廷森林,在德製PPK手槍不時的鳴響和推土機轟隆隆的作業聲中,他們一個又一個頭骨穿孔,倒在早已挖好的深坑裡。這些士兵會是怎樣的心境?恐懼,絕望,還是不甘?瓦依達什麼都沒說,他把最後的鏡頭,給了空軍上尉手中的十字架。蘇聯人是不信仰耶穌的,他們信任的,是深坑上方隆隆作響的推土機,他們以為這樣的機器能掩埋一切,包括歷史……
我們冒昧的假設一下,如果不是德國人先發現了深埋卡廷森林地下的秘密,那麼1945年之後被蘇聯統治的波蘭人,可能永遠也不會得知消失親人的去向;他們更可能得知的,是納粹黨人又犯下的一個滔天罪行,然後幾十年的政治教化,使他們完全相信這是歷史的真相。有時我們不得不悲觀的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姑娘。她有著人人可見的形體,卻不是人人都會知道厚厚的脂粉下到底是怎樣的面龐,是表里如一的女孩,還是迷惑世人眼球的偽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卡廷慘案是無數不行中的幸運者,它的真相及早的被波蘭人民所熟知。以致於雖經歷了幾十年的政治「教化」,他們卻依然能夠清楚地知道誰應該為卡挺大屠殺買單。電影裡一個叫塔吉奧的孩子,卡廷受難者之子,向學校提交了重新返校申請,校方要求他刪除簡歷中「父親被蘇聯人殺死於卡廷」的字樣,他拒絕了。學生走後,女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對卡廷的態度決定了他是否忠誠。所以,我決定收下他。」儘管這種忠誠的代價極其慘烈,就像塔吉奧在幾分鐘之後就慘死於蘇聯人的汽車之下,但至少證明,這個民族,沒有蒙昧。
影片以這樣的形式開始:在一陣說不清來處的煙霧消散之後,慌張急躁的人群背著大大小小的包裹從橋的一端向另一端張望,那兒有人逃似的奔向他們,「你們這是去哪兒啊,德國人已經打過來了」,人群中有人跳出來大聲詢問奔向他們的人,「蘇聯人也已經打過來了」……
這是瓦依達思考許久採用的開場方式,也無疑最貼合當時波蘭人的處境。二戰中,這個國家成為大國腳下搶來搶去的皮球;電影中,在劃定的邊界線處,蘇德軍代表面帶微笑的交談。波蘭人當然不應該感謝揭開謎底的德國人,因為相對於卡廷慘案的21857人,在納粹統治區有670萬波蘭人喪生。無論是蘇聯人的刻意掩蓋,還是德國人的蓄意揭發,他們的目的無一不是想淡化自己的波蘭犯下的滔天罪行。在真相面前,他們的遮遮擋擋被揭去一層又一層,可是關於這段歷史的最本來面目,至今無法還原。
這就是歷史真相的可悲之處,沒有當事人,沒有儀器去完整記錄,再明亮的歷史也有看不清的角落。「卡廷慘案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遭到扭曲的歷史事件,不過他很可能是最為喧囂的一個。」研究卡廷大屠殺的俄國曆史學家維克托•撒斯拉夫斯基曾經這樣說。如瓦依達一般,卡廷事件受害者的下一代漸漸成長起來,其中很多人成為了藝術家、知識分子和科學家,他們很多人在蘇維埃的陰影下被迫流亡,「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的父親是如何被殺,是在哪兒被殺的……」知其所為而不知其所以為是一件極痛苦的事情。對於製造卡廷的動機,坊間有著種種不同的猜測,但所有猜測的落點無疑都是極權的嗜血本性在作祟。因為當這群波蘭軍官被帶到執行室的時候,史達林正在牆上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影片的重點並非是放在「卡廷慘案」這一事件本身,這其實也不是令波蘭人最為憤恨的地方。瓦爾達影片真正的意義在於,他從人性的維度審視這個政治慘劇,這讓一些謹小慎微、不願承認歷史的俄羅斯政客心驚肉跳。沒有一個民族願意承認自己歷史上的污點,尤其對於二戰起著積極作用的蘇聯人,他們更習慣於崇拜虛假的偶像、虛假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條件的熱愛著莫斯科紅場上那位領袖的靈柩。他們不願相信這種崇高是建立在流血和暴力之上。於是他們文過飾非,讓歷史的最本質真相變得血肉模糊。這令波蘭人對逝去親人的痛苦找不到宣洩的出口,只能轉化成對俄羅斯民族「敢做不敢當」的仇視和鄙夷。
歷史的面孔總是在這樣的遮遮掩掩下變換了形狀,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看到的歷史記憶越來越少,後代人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有一天,他們會忘卻仇恨,這是好事,最怕的是有一天,他們也忘卻歷史。瓦依達的《卡廷慘案》的初衷,也許就是為了告知後人,如果你看到的是已經整容的歷史,那麼你應該清楚的知道,整容之前,它是一幅怎樣的摸樣。

後續:在2010年4月10日斯摩棱斯克空難之後,這段歷史又為災難深重的波蘭民族增添了一絲悲壯的意味。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帶領波蘭代表團一行88人在前往卡廷森林祭奠亡靈的途中不行罹難。70年間,兩批波蘭的最菁英階層在同一地點消隕,我們不能不說這裡面充滿宿命的味道;也可以斷定,卡廷將永遠是波蘭人民心中甫一提及便止不住的悲痛。那段歷史連同今日的悲劇,一同隨穿過斯摩棱斯克的第波涅河向西流去,經過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裹挾著波蘭人的百年憂傷,流入黑海、地中海、大西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