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們的幸福時光[2006]--Maundy Thursday

我们的幸福时光/MaundyThursday

7.4 / 1,420人    South Korea:120分鐘

導演: 宋海成
編劇: 孔志英
演員: 姜棟元 李娜英 崔正宇 金富善 吳光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rcos

2010-07-04 02:17:35

我怕的是看到第二天的陽光


      治安防控課的老師姓石,估計還沒有我們區隊最矮的女生高,他的頭髮稀少,典型的尖嘴猴腮。三十出頭的樣子,卻總是陰鬱著臉,小小的腦袋小小的身軀,穿著警服有些滑稽。他應該是一個很怪的人吧,也曾一個人躲在治安的輔導室盯著電腦不知道幹什麼,而我們都以為裡面沒有人在門口等了幾十分鐘,進去了他也沒有什麼反應,身體完全陷進了那個對他而言有些龐大的椅子裡,面無表情,只有額上的皺紋層層堆積。後來去實驗樓交論文的時候,他在幾個辦公室裡竄來竄去,我看見他拿起我們的論文翻看,就小聲和同學議論,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他聽到,他轉過來看了我一眼,毛骨聳然的一眼。
    再說他的課。雖然還稱不上話嘮,但這石老師擠弄著小眼,飛舞著眉毛,小嘴沒完沒了得也能叨叨上兩小時。他的授課內容主要有兩類,點評現實和相關犯罪法律知識,但與課程內容向去甚遠。而他說這本就是一門具有思辨內涵的課程。其實他對現實的評價也沒有什麼偏激或過火,比起真真的左翼憤青要溫和的多,只是講的太清楚,悲觀色彩太濃烈。可能看透現實的他太高估底下受眾的接受能力,所以他的言論更多地被大家賦予了誇張和煽動的意味。因為他們還年輕,他們眼裡全是希望。就算現實再殘酷,就算他們其實內心對這種殘酷也認同,但是理想是一道堅固的防火牆,所有人病態般得揮霍著這種充斥著近乎盲目樂觀的人生初期。所以石老師的洞透和人生經驗,在大部份學生這裡,沒有市場。一旦不喜歡了這個老師,這門課也就基本失寵了。做為每週的第一節課,基本上也沒有幾個人聽。可是,可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石永在援引歷史的時候,每個年份都交待得清清楚楚,對於西方犯罪研究者的生平和主要貢獻更是如數家珍,更不要說對於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信手拈來。其實他的形像一直都在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立體。還有一個細枝末節的情節沒有交待,石永是北大來的怪獸。怪不得他會寂寞。
    有一節課他建議大家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特別是社會心理學類。我記在心上,回去後上豆瓣查了一下,還真有一本美國的經典教材,似乎還不錯,不過不便宜也沒時間看,所以就放在了購書單里,以後再買。端午節和戴老大去見了一個北大的法碩請教了一些問題,不過沒什麼實質收穫,而且感覺那人很矯情。在中關村吃了串串香和戴老大去海淀圖書城逛,正好發現地攤上有這本書,原價六十多,也就二十多賣,所以沒怎麼猶豫就買下來了。回來大概看了一點,掌握了那麼一兩個專業名詞,然後就撇在了書架上。
    最近看的電影裡涉及到心理學的有兩部,如夢和我們的幸福時光。豆瓣上對如夢的評價很搞笑--文藝到抽筋。有人說學心理學的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我說還是讓學臨床精神病的人來看。這部電影除了袁泉的演技和吳彥祖的美貌讓人印象深刻外,其實故事的很多情節都經不起推敲,尤其是故事最後以狗血的雙胞胎轉承劇情和讓人笑噴的跳舞場景。其實用這種文藝腔講述的不過就是兩個神經質的人被夢靨和現實拉扯不休的俗套故事,電影想故做高深,可是卻掉進了不由自主的抽筋窠臼里。
    我們的幸福時光想表達的卻更多一點。首先整個電影自身就是一個矛盾體,片名多麼俗套可又溫和,而電影一開頭確是直面鮮血淋淋的屍體。電影討論的是死亡,基調是悲哀,可是畫面卻傳承了韓國電影一貫的鮮艷和明快。可能也正是這冷艷的畫面,營造出來的氛圍結成了大片大片的絕望和弔詭。死亡是始終困惑人類的一個終極議題,歷史上多少哲學家和神學者前仆後繼要揭露死亡的本質最後卻頭破血流。死到底是解脫是歸屬還是毀滅或消亡,估計誰也說不清。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個徹徹底底的悲觀主義者,但是絕望如他也並不讚成自殺,而日本人卻把自殺看作是他們人生意義的終極體現和生活體驗的瞬間昇華。但電影並沒有單純沉湎在這樣的爭辯中,而是以動態的方式表達著韓國人的觀點。開頭就是男女主角一味求死的情節,對於為什麼選擇死,男主角給出的解釋居然是怕見到第二天清晨的陽光。也是因為這個共同點,男女主角有了第一次的交匯,而隨著他們交流的不斷深入,故事的脈絡也隨之展開。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們逐漸了解了男女主角心底背負的承重包袱。兒時就被父母拋棄的俊和雙目失明的弟弟相依為命,弟弟的死始終是他內心難以癒合的創傷,成年後為了愛人他不惜殺害他人,最後被關在這冰冷的監獄。被社會拋棄的他心灰意冷自我放棄,隨時等待甚至期盼著降臨身上的死亡。而家庭富有,前是出名歌手現在是大學教授的秀並不如想像中生活安逸風光無限,少女時期被表哥**,自己的母親不但不幫其討回公道甚至責難她勾引他人。對於過去的回憶和對母親的仇恨,秀一次次的選擇用自殺來報復母親解脫痛苦,可是每次被救後,還是無法逃避那最熟悉也最憤恨的臉。也許痛苦並不相同,但是他們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著另一份不幸的遭遇。準確得說,他們的幸福時光開始了。秀一掃頹廢,在自己的公寓裡勇敢的面臨著新的一天陽光的洗禮。她行走在鬧市和海邊,把所有能傳達溫暖和生活的景像都複製在一張張相片中,然後一切與俊分享。陽光像水滴一樣滲透進了俊的內心,活下去的慾望不斷加強。這個時候秀救贖了俊。當一切好像向正面扭轉的時候,一直隱藏在視覺盲點的強大的國家機關出現了,俊處刑的時候到了。看到著,我從所學專業的角度出發,始終搞不懂韓國執行死刑的過程,不知是情節沒交待清楚還是現實情況本就是如此,電影中的死刑存在執行和執行期限的不確定性。這種情況怎麼可能存在一個還算比較民主法治的國家。用百度搜索了一下,也沒有相關的內容,只知道原來韓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廢除死刑,但近十年已沒有執行過一起死刑,聯合國也將他劃歸在廢除死刑的國家之列。暫且放下這個問題回到電影。當秀得知俊處刑將至的時候,她正在安靜地寫信,旁邊放著買給俊的NIKE。原來一切的努力還是逃脫不了命運的手掌。秀衝進了母親的病房,發現原來那個被華麗的皮草和化妝品掩蓋的女人早已老態畢露,她哭著原諒了這個無力的女人。這一刻,俊的將死救贖了秀。人性在死神面前多渺小,深深的恐懼充斥了俊的每一個毛孔,曾今他唯求一死不得,而今想生卻抵不過制度的堅實。生死兩難得,俊哭泣著唱起了歌。不可否認電影這段情節的處理有些刻意煽情,那些執行死刑的公務人員的動情表現讓人質疑,試想這些見慣了生死的劊子手怎麼會為這些他們眼中賤如草莽的殺人兇手而動容。最後俊說了我愛你,秀在窗外哭泣的不能自己,依然是陽光明媚的晨光,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也許這又是一個歡笑或者無聊的一天,可是俊和秀都經歷了一次人生的蛻變,其實他們都獲得了心靈的救贖,只是一個還堅守在這裡,另一個去了別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