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黛拉

2010-07-18 11:43:41

放不下的,和忘不掉的 [大量劇透! ]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 對電影中兩條心理主線的解析[有劇透][有劇透][有劇透]


      雖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在心理學史上只是早期發展的一個派別,由於其主觀臆斷性和過強的個人印記,今天也不被主流學術界認可,然而它卻對二十世紀的通俗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都對夢有太多的興趣和疑惑,對於自身的慾望更是難以駕馭,於是希望在夢中解讀出自我意識的吉光片羽。Nolan導演在影片對夢的認識超出了個人感性認識,建立了一套理性的準則。這套準則是影片的基本世界系統:

1。夢中夢的嵌套存在,層次間有空間和時間上的遞進關係。空間上逐層深入,時間上成幾何級數擴張;
2。越深一級的夢,到達的是越深的潛意識;
3。深一層夢境中的失重狀態Kick使人回到淺一層的夢境/現實;
4。音樂,溫度,濕度等感官在現實環境的變化在夢境中有預感,可直接傳遞,並且以合理方式體現在各層夢境中。

       不知大家對這套準則有沒有共鳴,至少對於我這個幾乎每晚做夢、夢境總是情節複雜、感覺真實的人,全部都可驗證。有這個邏輯和真實性都完美的基本系統在,這個故事好看已經有了一半的保障。我覺得Nolan要是不當編劇和導演,一定是個出色的心理學家或者建築師~~(跑題了~~)

       在這個基本系統上,劇中出現了貫穿六層現實/夢境/迷失境的兩大心理主線,也就是作為主角的Cobb的兩個心結(精神分析學派所謂complex)。心結深藏於潛意識中,影響著人的動機和行為。正是這兩條內在的心理主線與外在事件(inception大計劃)的互動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從我的角度,這兩條主線結構是影片最終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下面重點分析下。

       簡單來說,第一心結,源自Cobb對孩子的愛,代表的是對現實的留戀;第二心結,源自Cobb對Mal之死的愧疚,代表的是對夢境的留戀。這一對矛盾就像是夢境與現實的對照,也代表著生與死的選擇。

       讓我們從頭說起。由於Mal對於自由夢境的留戀,她將唯一可以提醒她身在夢境的陀螺藏在了保險櫃中,選擇永遠遺忘夢與現實的區別。Cobb也留戀夢境,但是他對兩個現實中孩子的愛(第一心結。都到了迷失境還忘不掉,Cobb你太執著了!)使他無法棄現實於不顧。他要說服Mal,回到現實:因為孩子們還在那裡。Mal不願相信他們在夢中,於是Cobb向她灌輸「在夢中,死是解脫」的想法(這個inception成功了),說服Mal和他一起嘗試:在夢中死去,就會在現實中活過來。到此Cobb的行為都由第一心結推動,是生命的延續和生的渴望。

       臥軌的兩人果然回到了現實中午睡的家中客廳。然而Mal卻無法釋懷,由於夢境總是有太多層,而夢中事物的真實性也不亞於現實,她認為自己仍在夢中,死才是解脫,最終選擇自殺才能回家,回歸真正的現實。而Mal自殺的時刻,Cobb苦苦勸說她:現實中的孩子們需要我們,不能離開他們去死。這是他唯一剩下的執著。如果沒有這個心結,他又有什麼留戀呢?和深愛的Mal一起去另一個世界,就算不是夢境,也許也未嘗不可。

       Mal跳了下去,Cobb的悲痛無以名狀。從此他開始對愛妻無盡的的思念和悔恨。第二心結至此產生。Cobb在潛意識裡認為是自己害死了Mal,因為是他的夢中思想灌輸使Mal以為死亡的結果就是醒來,從而混淆了夢與現實。同時他的潛意識裡也希望:如果那是真的,如果夢境才是真的,死了就可以與Mal永遠相守在夢裡了,那該有多好。第二心結本身就是一個由負罪感生出的自我質疑,自我毀滅傾向,是死的渴望。

       之後又出現了第一心結的強化。由於Mal的死亡沒有證人,Cobb有嫌疑,只能逃亡。機票送來的時候他面臨選擇,要嘛馬上走,要嘛永遠也不要再想走了。孩子們還在後院玩耍,兩個陽光下的背影對父親即將的長久離別沒有絲毫察覺。Cobb多想看一眼他們的臉,卻來不及,兩個背影烙在他腦里。他反覆重演夢境,試圖再看孩子們的臉,可是夢裡也只是背影(參見Ariadne進入他私人夢境中一幕)。

       最後,是外來的事件推動,與內在的兩個心結交織在了一起。高人Seito反客為主提出一個冒險大計劃,也就是將一個想法通過夢嵌入到他人意識中,改變被嵌入者的觀念。Cobb為了與孩子們相聚(第一心結),也為了解開信仰的迷惑,檢驗inception的可能性,以及到深層夢境中與Shade(--死去的Mal在Cobb夢中的投射)和解(第二心結),接下這個危險的大計劃--即inception。 這裡,兩條內在主線和一條外在主線匯合了。

        在後來大計劃相關的夢境中,第一心結和第二心結反覆出現,所以夢中既有Shade潛藏其中,火車從天而降,又有兩個孩子的背影處處閃現。在前三層比較淺的夢中他仍然像離去時一樣,看不到孩子們的正臉。到了第四層比較深的夢境,他來到和Mal曾共度的自由世界,和Shade糾纏,這時Shade試圖說服他:這個夢才是現實,這個夢裡的孩子們才是真的孩子們。她要Cobb看看夢中的孩子們,他們扭臉過來。Cobb馬上摀住眼不看,是他心中害怕:如果孩子們的正臉在此處看到,他就會相信Shade,也就是相信,這裡的孩子才是他真正的孩子,夢就是現實(第二心結)。

        在這裡,第一心結和第二心結的矛盾正面交鋒。你是選擇夢境中的妻子還是現實中的孩子?你是選擇死還是選擇生?你是選擇哪一種信仰:自由的隨心所欲的夢境,還是要對孩子家庭負責的現實?

        選擇總是痛苦的,而事情總是發展的太快,猝不及防。Shade被Ariadne的槍擊中,同時將刀插入Cobb的身體。Cobb終於想起他曾和Mal在夢中相守到老,共度五十年。他終於把愧疚放下了,既然曾經相守至死,不再有憾。第二心結終於解開。現在Cobb選擇要回去。

        他再次來到迷失境。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最終像一具屍體般被衝上海灘。眉鬢略有斑白的Cobb與提前進入迷失境已經垂垂老矣的Seito似乎都不記得彼此來意,卻又似乎都在相互等待。陀螺在桌上旋轉,彷彿在對兩人說,你記得嗎?我們現在要死去,要醒來。死與生化為一體。永久空洞的生,是否等同於死。無盡等候之後的一悟,是否相當於生。

       他們醒來了嗎?



之後就是眾所周知的開放式結局了。Seito的手去拿槍,但是拿了槍之後具體的事情未表;其次,即使開槍,兩人在limbo中死去是否一定會回到現實?這一點影片也沒有給出肯定的線索,因為Cobb和Mal只試過一次並成功了,但是在他們試之前自己也並不是完全確定的。至於limbo中死去除了回到現實還可能去到什麼境地,是否會永遠困住?比如是否有在夢境中永遠循環的可能性?影片也沒有交待(據我所知)。有人說,後面結局處給出了孩子們的正臉,這說明他回到了現實,因為夢裡不會出現孩子們的正臉--我認為這一點不足以判斷。因為,如前所述,孩子們之所以在前三層夢裡沒有出現正臉是第一心結的作用,第四層沒有出現正臉是第二心結的作用。結局處第二心結已解開,但Cobb是回到了現實還是到達了更深的幸福夢境所在,我們無從得知,也就無法從孩子們的笑臉來判斷了。

        而最後一個鏡頭,我只能說,陀螺旋轉的時間絕對不足以判斷它是否會停下來。Nolan你是故意的。囧~~



        最後的最後,把電影中反覆穿透夢與現實,Edith Piaf的經典之作《Non, Rien de Rien》歌詞第一段和中文意譯附上(這幾個反覆出現的開頭的幾個音節,意思就是No, nothing of nothing, i don't regret anything at all)。 話說Piaf的傳記電影玫瑰人生正是由Mal的扮演者Cotillard幾年前扮演並拿到女主小金人的。導演在這裡用這首歌,不知是否和Cotillard有關。總之,這哀傷的旋律和倔強的詞意完美地嵌入了整部電影。


Non! Rien de rien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Ni le bien qu'on m'a fait ni le mal
Tout ça m'est bien égal!

Non! Rien de rien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C'est payé, balayé, oublié
Je me fous du passé



不,沒有,我沒有任何後悔,
無論吾行之善,或惡,都對我一樣。
不,沒有,我沒有絲毫後悔,
它們已被報償,已可拋棄,已被遺忘,
我已不在意那往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