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觀陌
2010-07-18 22:58:15
愛與死亡,彌合一切
愛與死亡,彌合一切
不會寫字的原始人們,想要表達內心情感的時候,會給對方寫石頭信,選擇一塊能夠代表自己心意的石頭送給對方,比如光滑圓潤的石頭,代表祝福,粗糙沉重的石頭代表擔憂。
那塊大石頭?是的,父親送給我的。
《入殮師》,線索如此清晰:失業的大提琴愛好者帶著妻子回到自己的故鄉小鎮,陰差陽錯做了納棺夫,在無知-恐懼-厭惡-接受-沉迷-敬仰的情感變化中一路走來,為澡堂老奶奶做納館儀式是一個高潮,為父親做、發現那顆小石子、釋放掉內心的怨念,是一個最高潮,如此簡單,如此動人。
籍著小石子,六歲那年遠去的父親的模糊的臉,逐漸變得清晰,與眼前永遠沉睡的死亡的臉,重合,終於認出你的時候,你已經永遠的走了,剩下的只是用神聖的儀式虔誠的心意,送你,和無限的懷念,愛,與死亡,在這裡相逢,彌合了一切的痛苦,撫平了深不見底的溝壑,傷害與被傷害的心靈,在死亡的冷靜面前,在愛的鼓勵之下,得到最充分的釋放。
因了那些柔美溫和的動作,那些細膩溫暖的細節,生者共同尋找召喚到往生者最美麗的容顏,讓他們走得那麼美好,死亡是一扇門,送他們安寧美好的走過去,新生,抑或消散。
面對死亡,是人生必做的功課,若不知去路盡頭,不知有無彼岸,又如何能夠尋找到生之意義,如何能夠堅信腳下之堅實,如何能夠安心欣賞安住當下?
小石子的設計固然有些刻意,片中很多的細節都有些刻意,讓你看著便知曉下一步會怎樣,但卻仍然吸引你看,看那些你完全猜得出來的情節如何一點一滴細膩的展現,如何籍由細節溫暖的打動你的心。
無論是否覺察是否情願,我們都只能一路向前,回不去的,是傳統,是記憶,那個燒柴火的澡堂子,和納棺夫這個職業本身,都是日漸衰微的傳統文化之意象符號,不管哪個民族,不管何等政體,一路向前的過程中,總會失去,不斷的失去,世界的能量要守恆吧,得到新的進步,必然要失去,永遠的失去。
區別僅僅在於,你是無可奈何的平靜,還是憂心如焚無法割捨的難耐,抑或是必欲除之為後快地彰顯你愚蠢的權力。
無論何如,愛,與死亡,終將弭平這一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