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光
2010-07-19 02:48:33
《入殮師》:連接生與死的世界
剛放假時在書店的架子上看見擺放著《亡靈書》,對於這本書我聞名已久,但是真正看到卻是第一次。大致翻了下,內容和之前看到的介紹一樣,是一部詩歌集,內容是咒語和對神的讚美。這些詩歌一般寫在紙草捲上,放入墓中。古埃及人認為可以保障死者在陰間的安全,並有可能在白晝返回世間。雖然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但是對於死亡這樣的終極話題,我想沒什麼人會不去思考他。所以,像《亡靈書》這樣連接陰陽世界的作品,自然會有許多人對他趨之若鶩。
只是,《亡靈書》畢竟是屬於古埃及的文化,而且它的年代也太久遠了。不過今天,我看了電影《入殮師》,終於發現了屬於東方、屬於現代的、連接生死的紐帶。
說來慚愧,《入殮師》其實已經上映兩三年了,我知道今天才看到,確實有些晚,不過經典的東西無論何時看也不算遲,尤其是《入殮師》這樣的片子。
前文已經說過,死亡是人類的終極話題。人類的恐懼大多來自於未知,而死亡,就是以其無盡的未知不斷給人類以恐懼,但同時也以其無盡的未知不斷地吸引好奇的人去研究它,希望可以明白死亡的秘密,從而消除對它的恐懼。在《入殮師》中,死亡不再是終結,而是一場通向新的開始的儀式,入殮師則是這儀式的主持人。在這儀式中,死者被稱為往生者,入殮師為他們洗盡今生的疲勞與負擔,打扮好妝容,將他們送往通向生的道路。就這樣,死亡不再令人恐懼,反而多了一份神聖與安詳的氣息,人們也得以安心的送走逝去的親人。
若單是從故事的角度看《入殮師》,也同樣十分精彩。整部影片敘述的綿綿密密,劇情推動如行雲流水。而主角也不是什麼大英雄,他只是個不很成功的大提琴演奏師,失去工作後攜妻回到老家,誤打誤撞找到一份奇特的工作:入殮師。在克服種種不適與誤解之後,終於達到了心靈的寧靜。
《入殮師》中的男主角原本是個大提琴演奏者,所以影片的背景音樂也多是由大提琴演奏。看完電影在網上搜尋電影相關資料時,發現本片的配樂原來是久石讓,這時心中居然有種釋然的感覺:難怪這音樂這麼好聽,原來出自久石讓之手。影片中那悠揚的琴聲足以讓人暫時忘我,進入一個空靈的世界,甚至可以體會到那種面對死亡的從容與安定。
看慣了好萊塢電影的大手筆大製作,可是心裡總覺得靠這些來吸引觀眾總不算是真正的電影。而在《入殮師》中,沒有大英雄,沒有大壞蛋,甚至沒有大都市,完全就是靠故事本身的魅力與演員自身的演繹來吸引觀眾看完整部影片。原來看到過一種說法,講普通人已經過夠了自己平淡如水的生活,所以更願意看與己無關的大英雄的冒險,至於茶館小二張三與隔壁馬伕李四的悲喜人生,他們多半沒有興趣。以前對這種說法還是深以為然,所以喜歡詹姆斯卡梅倫那種但凡拍電影就要炸個天翻地覆、打個你死我活,即便是講述兩個凡人的悲劇愛情也要拉上一條世上最豪華的船來陪葬的風格。可是看得電影多了,就越來越覺得真正能夠吸引人的,還是故事本身,只要故事足夠精彩,即便講述的是平凡人的故事,同樣會吸引來眾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