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9 07:12:35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第一次在豆瓣上寫影評。
賺走我眼淚最多的是愛在暹羅,這部就是第二了。
用最溫柔的方式詮釋最殘酷的別離。——致《入殮師》
【入殮師。
說白了就是幫往生者穿壽衣,化妝,放入棺槨的人。跟逝者打交道的人。
但是就是這個簡單的程序,卻能給人無限的溫柔:給家人安慰,給往生者尊嚴。找回親情找回友情找回愛。
但不入主流的職業,不大光彩的職業。
主人公小林原本是個大提琴師,因為樂團解散,帶著老婆回到老家,後又陰差陽錯地當上了入殮師佐佐木的助手,後來又喜歡上了這一職業。
電影通過小林的從業經歷,從被別人唾棄,老婆氣的回娘家,到最後被他感動,同意了他做這份工作。這不僅僅是電影中的人物所認同,也是我,看電影的人所感動認同。
【把往生者喚回,賦予永恆的美麗。
電影中最精彩的片段莫過於入殮師為往生者化妝納棺的情景。細膩的手法,誠懇的動作,平靜寧和無比生動。
本來已經發青的臉龐重新變得鮮艷明麗,如同生前的一樣。你會有什麼感受?如果作為家屬, 我會覺得往生者好像沒有離去,只是穿戴整齊好,開始另一段的旅程,而並沒有離我而去。如果從一普通人來說,我只是覺得入殮師不再是一個職業了,像是一個天神,儘自己所能,安慰亡者家屬那顆悲傷的心撫平創傷的心,給亡者一個整潔的身軀。
電影中小林幫鄰居的澡堂老奶奶納棺的時候,還細心的給她繫上她生前喜歡帶的絲巾。
入殮師,絕對是一個美麗的職業。
【關於死亡。
我們這輩子總要告別一些事和一些人。總有一天,有人會離你而去。去到那個地方,不再回來。
小時候對於死亡的印象,是黑色的,很恐懼,很害怕。
跟小林一樣,我到現在也沒有親自送走任何一個家人親屬,沒有出席任何一個親屬的葬禮。所以對於死亡,陌生的恐懼。
初一的時候,爸爸那邊的奶奶去世了,種種原因我沒有去。今年,三舅公由於意外,走了……中考數學前的晚上,媽媽和我又說起三舅公的去世。他愛說大話(不過家裡的確很有錢),老是分不清我和妹妹,但是還是很喜歡他,喜歡聽他說當年他當特種兵時的種種遭遇。去世前不久,還和我們通電話說,等我們放假了,來我們這裡玩。結果……
當看到納棺的時候,總是會流下眼淚,想起那些曾經在我生命里出現的人,想起他們的事情。
人無法預知死亡。但死亡卻能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電影中,小林很恨他的爸爸。認為他帶著第三者跑了,扔下他與母親;逼迫他學大提琴。當他以為父親早已客死他鄉的時候,結尾處,峰迴路轉。一封電報告訴小林父親剛剛去世,讓他去領屍體。當小林和妻子按地址趕到父親遺體所在的地方時,卻得知父親總是一個人,並沒有跟所謂的第三者跑了。當小林為父親納棺時,發現父親手中緊緊攥著那枚小時候自己送給他的石頭時,我想他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或許我們曾經誤解過別人,但是請不要懷有厭惡的心情,想開點,不要等到最後再來後悔,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知道自己做錯的。做人嘛,懷著一個感恩的心,懷著一顆平和的心。
日本人的生死觀和我們中國人的,真的是不一樣。我們應該學學人家的,不要把生離死別看做是人陰陽兩隔,後會無期。其實去世的人只是去了一個遙遠的地方,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請懷著祝福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
【悠揚的大提琴曲,一曲關於生死的旋律。
電影中,大提琴曲貫穿始末。
大提琴雖然不及小提琴的明亮歡快,卻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東西,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一種療傷的力量。
感謝這部電影,告訴了我有關於死亡這道難題的答案。
======================================================
電影之外:
據說,因為小林的扮演著本木XX在日本有很旺的人氣,本來很冷門的入殮師突然之間,有很多人開始報名,打算依次為職業。我在想,我們中國的大明星們在幹嗎呢?除了賺錢就是賺錢,為什麼不能參演一些關於保護手工藝、中國的傳統藝術的電影呢?以自己的號召力,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呢?
這部影片是日本電影史歷史上第四次獲得奧斯卡電影最佳外語片獎。它並沒有多大的製作成本,多眩的拍攝手法,也沒有很強大的銘明星陣容。回看中國電影,上億元打造的片子不在少數,可是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信心滿滿的衝擊國外的大獎,結果沒有幾個能拿到。其實,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我們更希望能看到反應社會現實的,樸實的,能夠打動人心的電影,而不是只有華麗明星和精彩打鬥的電影。
======================================================
謝謝您把我的長篇大論看完。其實沒有什麼,只想記錄下看完一部片的感受。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