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艾小柯

2010-07-21 01:59:04

驚悚夢中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從讀了探索靈魂世界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書,儘管我不特別相信「夢境為真,人生為假」、「夢是靈魂重返星光世界的短暫假期」等的另類理論,我還是依書的建議開始記錄自己做過的夢。它們有長又短,有的是小碎片,有的則是完整的科幻故事;有的重復出現,還有的一層套一層,是奇怪的夢中夢。我喜歡這些夢境,因為它們遠離現實生活,充滿了創造力與想像力,奇妙迷人;但同時夢卻也很恐怖,因為我們並不了解夢,更不能控制夢,它們是人潛意識的遊樂場,時不時有陷阱沙坑,強拽我們去清醒時絕不敢面對的黑暗角落與恐慌地帶。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實在是個太精彩的夢中夢,我從未想過原來夢境可被設計得如此複雜,環環相扣,層層疊加。其實進入他人夢中套取資訊的概念並不新鮮,2000年的《入侵腦細胞》(Cell)就是個絕妙的嘗試。夢中夢也並非首創,大衛·林奇就在《穆好藍道》(Muholland Drive)中把觀眾繞得團團轉。至於現實與夢境的交織與分離,科波拉的《沒有青春的青春》(Youth without Youth)和日本導演金敏的動畫電影《紅辣椒》中都有所涉獵。但將這三個要素全部組合一體,既有概念上的新鮮,又保敘事的流暢與持視覺上的衝擊力,到目前為止,卻只有《全面啟動》做的最清晰直觀而又充滿回味。

故事伊始,Leonardo DiCaprio飾演的盜夢專家當姆·考博被潮汐衝上沙灘,迷惘中由警衛拖入一個建在懸崖邊的日式酒屋。時光一閃,他就在同樣的酒屋夢裡試圖竊取日本能源大亨齊藤藏在保險櫃裡的機密資訊。任務的失敗導致他在現實世界中不得不接受齊藤的建議,採取極端措施在齊藤競爭對手繼承人羅伯特·費希爾的深層潛意識中植下暗示,使其決定拆分公司、自立門戶。為此,考博與同事們必須想辦法使費希爾進入他們的夢境,層層深入,直到前所未有的第三層夢中夢;可要深入夢境,就必須使用確保維繫深度睡眠狀態的超強鎮定劑,而這會造成極大的潛在危險:一旦在夢中死去,人的意識就會滑向荒蕪,困在生死相交的幻境物我兩茫。除此之外,考博已逝妻子的影子也總在夢境中跳出來搗亂,讓本來就困難重重的任務更加岌岌可危。

拋開充滿好萊塢特色的大場面追擊打鬥細節不談,《全面啟動》這一環套一環的夢中夢理論設計得非常複雜,十分引人。我覺得這個理論主要依賴於四大要素:

1. 夢的環境可以設計,設計師將藍圖教予主夢者,通過儀器,便可確保所有進入同一個夢境的人感受到的都是同樣的環境。

2. 夢境將時間延長。現實世界的5分鐘相當於夢境中的1小時。每深入一層夢,時間就會以12倍的速度拉長,到了第三層夢,真實的5分鐘已等於6天光陰。而在「茫茫大荒」(limbo),時間則被無限疊加,一瞬即永恆。

3. 發生在上一層夢境中的事情會被傳遞到下一層夢的環境中去。比如說,給做夢者聽音樂,他的夢中就會突然想起同樣的音樂;做夢者的環境受到物理衝撞,他的夢便會顫抖,如地震突發;做夢者臉上被澆水,他的夢便會下雨,甚至洪水滔滔。

4. 脫離夢境需要牽引。在淺淡睡眠的狀態下,一個噩夢,譬如說在夢中死去,就可使人驚醒,重返上一層的夢境或現實。夢者在睡眠中被人推倒,失去身體重心的平衡,也會立刻從下一層的夢境返回上一層的夢境。但在費希爾的三層夢中夢裡,因為使用了超強鎮定劑,夢中死亡只會將人的意識推入大荒。在這種情況下,脫離下層夢境的唯一方法便是雙重牽引:一方面在夢中主動破壞身體的重心平衡,以期重返上層夢境;另一方面由上層同時進行衝撞,兩下夾擊使人脫離下層夢境。故此,考博與團隊才在三層夢中夢的每一層都安排了強效的自由落體運動,或重火力爆炸,或高空墜落,就是為了確保上一層的意識體可從下層的夢境中醒來。但雙重牽引的有效性也有個必要的前提條件——主動進行自由落體運動的人在當層的夢境中必須是清醒的,不能還處於下一層次的夢境。因此三層夢境中的幾次垂直落體運動在時間安排上就必須嚴絲合縫,一層醒來後進入上一層,彼此錯落,直到重返現實。

理解了這四大要素,故事大致的情節發展來龍去脈便不難解析。其中唯一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要脫離夢境,人的意識與潛意識必須分離。若非如此,人便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也就不會主動採取死亡或失去身體平衡等方式來使自己脫離夢境。尤其對已經進入大荒幻境的夢者來說,因為在一層層的可辨識的夢裡,人總是睡著的,再強烈的衝擊與墜落也無法將一個已然物我兩茫的靈魂拉回上層。只有他或她主動選擇在大荒中死去才能重返現實——但這對一個茫茫然不知身在何處、今夕何夕的永恆意識來說何其困難!

也正因為如此,故事還給每個專業的盜夢者安排了一個「圖騰」以幫助他們區分夢境與現實。「圖騰」是一個特別製作,只有本人才知其特性的小玩意,比如陀螺、加了鉛塊的骰子,或向某個特定方向倒下的棋子。主角考博的「圖騰」是妻子留給他的陀螺,在現實中,陀螺終會停下,躺倒;而在夢境中,陀螺旋轉永遠不倒。

如同一切與夢境有關的故事,《全面啟動》最終的收尾也必須回到夢與現實的古老話題之上。如果夢境真如現實一般生動,甚至更加瑰麗神奇,那人為什麼還要選擇回歸現實,面對那些瑣碎的柴米油鹽與醜陋的家長里短呢?即使如考博那樣深愛著自己兒女的父親,如果愛情親情都能在夢境中得到實現,他又何必一定要重返現實面對那些無法舒緩的痛苦與喪失?對於這個問題,影片似乎從兩個角度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一方面是現實中人自然夢境的喪失,如同吸毒,幻象越美妙,由人之自私而來的醜陋真相就越殘酷;另一方面則是結尾似乎雙關的楔子,真實也好,夢境也罷,都是人內心激烈掙扎的結果,而如果意識終能與潛意識精神合一,哪怕身處大荒,又有何不可呢?

但《全面啟動》之所以精彩,重心卻並非夢中夢理論的哲學意義。電影最成功的是將夢境與現實在視覺上完美結合的技術執行。夢境的怪異神奇是深深紮根於有形生活之中的,比如完全真實的大樓中出現了現實邏輯中不可能存在的埃舍爾循環樓梯,新手造夢建築師阿里阿德妮讓地面成為天空,與原有的地面上下映照,又在狹長的橋下憑空安上了兩面相對的巨大鏡子,讓人物的鏡像層疊遞增,直至無窮。通過這些簡單而又直觀的畫面,諾蘭完美地實現了夢與現實的分離,在強化夢境層次概念的同時又強調了夢境源自現實的根基,完全符合我們自身對夢境的體驗感受。

我認為電影最精彩的一個片段是在考博等人劫持費希爾的意識進入第三層夢境後,助手亞瑟留守的第二層夢中旅館。由於此時的第一層夢中,藥劑師約瑟夫正開車載著一行人從橋面跌落河中,反映到第二層的旅館就是所有人在一個狹小空間中進行無重力懸浮運動。這一段的拍攝參考了經典科幻片《2001太空之旅》的太空艙滾動特效,在四壁與天花板間的任意上下打鬥則是向美國歌舞大王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致敬。與此同時,三層夢境反覆穿插的密集剪接既強調了時間的層進與並行兩性,又增加了節奏上的緊迫感與多線敘事的流暢度。對大荒幻境的描繪則具有一種超現實主義的畫面風格,層層剝落的冰堡與駐立水中的舊屋都能在19~20世紀的印象派與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中找到原型。

這樣一部在內部結構和視聽效果上都衝擊著觀感前沿的科幻電影很難不讓人與1999年的《駭客帝國》(Matrix)作比。單就特效而言,毋庸置疑,《全面啟動》的科技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若談到概念的創新,我覺得還是《駭客帝國》更具顛覆意義。畢竟,後者是一個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作為平台衍生出了兩部動作科幻片和一部動畫短片合集,將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之形成、發展與終極走向全部囊括其中!而《全面啟動》是將人的夢境拆分出無窮的層次,在現實與幻境的邊緣建造出一個無以倫比的精神世界,讓觀眾在影院的黑暗中進入諾蘭的弔詭夢境,也做一個清醒的夢中之夢。這個體系究竟能走多遠,是否也可以構築平台衍生出無窮的可能,則仍需要時間的考驗。




關於整部電影完全劇情分析的最佳理論:http://chud.com/articles/articles/24477/1/NEVER-WAKE-UP-THE-MEANING-AND-SECRET-OF-INCEPTION/Page1.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