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ORENZO

2010-07-23 17:44:10

莊周夢蝶 一夢千年


【題記】

公元前300年 戰國 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起源】

1900年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出版,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類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許多埋藏於心理深層的奧秘。它不但為人類潛意識的學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而且也建立了人類認識自己的新的里程碑。而我國古代一本《周公解夢》,至今仍口口相傳,成為現代人爭相詮釋的秘書。

大師級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心靈自發的和沒有扭曲的產物……,夢給我們展示的是未加修飾的自然的真理。」夢其實是潛意識的反映,由於我們的潛意識千奇百怪,夢境也相應變幻莫測,然而即便夢裡出現過數量繁多的人和事,我們醒來的時候腦中似乎依然殘存那麼一星半點或是洋洋灑灑的回憶,有時甚至似乎分不清楚到底那些腦中的影像,是夢裡出現過,還是真的發生過。

你是否曾經懷疑人生只是一場空虛之夢?你是否有過一樣的情境:

現實生活中,有些場景似曾相識,好像發生過一樣。
一個夢境,反覆出現,時間長了,便不再覺得是夢,開始懷疑真的發生過。

其實這些都是潛意識的力量在作祟,一旦潛意識逐漸清晰起來,便可有逐漸讓我們相信其存在真實性的趨勢,而片名Inception,指的就是這個。

【始末】此部份劇透請慎重

這是鬼才導演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第七部電影,他趁著The Dark Knight給他造就的光環仍舊閃耀的勢頭,幾乎是極其大膽且冒險地拍攝了這樣一部並不是所有人能夠看懂的電影,飽蘸著他對現代電影的超前理解力和勃勃野心。然而,儘管這部電影在兩個多小時內展現的情節些許晦澀深奧,卻涵蓋了所有成功商業大片具有的要素,亦不缺乏經典優秀電影的雋永和深刻。可以肯定地說,Inception將成功創造新一波的票房神話,並將迎來各類觀眾的如潮好評。

電影Inception是傑出的,其成功之處在於它巧妙融合了觀賞性、值得反覆玩味的邏輯和劇情、略有深度的人性探討和感情戲碼,是一次探索現代2D電影所能展現的極致的卓越嘗試。

從觀賞性上來說,Inception的兩億成本算是基本落在實處。該片在洛基山脈、加拿大Alberta的Calgary、洛杉磯、倫敦、東京、巴黎以及摩洛哥的Tangier均有取景拍攝,足足跨越四大洲。情景交融時,觀眾彷彿步入一座恢弘壯麗的巨大迷宮,不覺為其中精巧繁複的結構、應接不暇的畫面和扣人心弦的音樂而目眩神迷。

日本的古樓和高鐵韻味十足;巴黎街巷逐點爆破和全城翻折奇譎壯麗;摩洛哥的追逃戰驚心動魄;洛杉磯的飆車戲瘋狂刺激;英國酒店中真空失重環境下的打鬥緊張帥氣;落基山雪景中的槍戰險象環生;紐約城的末日危途亦真亦幻。Christopher Nolan無疑用他豐富的想像力給觀眾呈現了一幅宏大的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從劇情和邏輯上來說,影片整體節奏緊張而不拖沓,故事環環相扣,懸念叢生,高潮迭起。其實,這部影片一直被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它的劇情和邏輯,不僅天馬行空還讓觀眾極費腦細胞。我個人覺得影片可以簡單分成四個部份:Inception的來源和起因,Inception的闡釋和計劃的準備,Inception計劃的施行,結尾。個人覺得第二階段關於盜夢原理的闡述相對冗長單調,其餘部份都非常連貫緊湊。

關於劇情綱要我不再詳述,但針對所謂的開放式結局,我頗有微詞。現今,網友們一般執著的還是關於影片第一部份和第四部份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的探討。(以下時間劃分參考TORO VAN DARKO)如果將植入理念行動前即第一部份稱作「A」,將最後Cobb在飛機上醒來及之後的部份即結尾稱作B,那麼可能的答案是
  
1,A和B都是夢境,即全片至始至終都是夢境。
2,A和B都不是夢境,即如電影表面敘述的那樣,Cobb團隊去行動,最後Cobb與孩子團聚。
3,A是夢境B是現實,即整個故事其實都是Cobb坐飛機回美國時做的一個的夢。
4,A是現實B是夢境,即影片最後Cobb被困在了limbo,不過行動之前的所有都是真實的。

關於四種A和B真實性的探討,我暫時的想法是持第三種。

如果是第一種答案,A和B都是夢境,即影片所有的內容都是一個夢,我覺得毫無意義,因為影片徹頭徹尾都沒有現實,即影片是夢中自己架設的邏輯中一層更低一級的夢境,絲毫沒有連帶現實,這樣的答案讓人難以接受。

如果是第二種答案,A和B都不是夢境,那就意味著Cobb最終回家是完成齋藤的任務,所有的劇情都是真實存在的,這種說法矛盾叢生:首先我質疑Inception計劃的合理性,【齋藤許諾Cobb完成計劃便能回國和親人團聚】這樣的前提讓人匪夷所思,摩洛哥的巷子追逐戰中詭異的無法通過人的巷道和天降神兵齋藤讓人滿腹狐疑,而Cobb一直看不到孩子的臉的情節也是十分不合理,這些都一點點出賣A和在B之前的種種情節與現實的脫節。同理,我也不支持第四種答案即A是真實的B是夢境的結論。

我支持第三種答案的理由是:Cobb在飛機上之前肯定和周圍的乘客有過交談,在自己的潛意識中留下了對周圍乘客的印象,這才能使其他乘客的樣貌進入自己的夢境,因此飛機抵達時乘客紛紛醒來並彼此對視的情節其實只是人的本能反應,並不能說明彼此之前就已經熟識,而彼此之間的陌生感和在出機場時過份禮貌的互助,都只能說明這是陌生人現實中的一次交會。

Cobb一直看不到孩子的臉,這是他的心結在作祟,夢境中我們才會存在這樣的意象。可以推測,現實中Cobb一定對自己的孩子心存愧疚,而歸心似箭,他最期待的莫過於能見到的孩子的臉,這種矛盾的潛意識導致其夢中多次既排斥又十分渴望能夠與孩子相見的意識閃現。而當現實中夢境不再,他也終於解開心結,如願回家與孩子們團聚。

關於最後懸而未停的陀螺,是對這個答案的最大衝擊,然而這個陀螺原理假定的前提卻是夢中的一系列邏輯:轉動陀螺不停,即仍在夢中。首先片尾陀螺轉動的時間不足以判斷是否它將永遠轉下去,而通過自己夢中的邏輯判斷現實亦是毫無意義,只能說,我讚賞這樣一個稍帶驚悚的結尾,用陀螺懸而未決的噱頭給觀眾多一分回味的餘地。

當然,四種說法都有自己的理論基礎,而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已經不重要,Nolan的聰明之處就在於給我們留下一個值得思考的懸念,供我們這些鑽進去的影迷們繼續探討,回味悠長。

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Inception大膽引入的一些簡單的數理概念,既不艱澀難懂,又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可謂神來之筆:

1,莫比烏斯環的運用。電影中Arthur和Ariadne曾經就莫比烏斯環作出過研究,設計了一次莫比烏斯環的小trick,看似無窮迴圈,實際上卻有著極大的高度差,Arthur並用此悖論在酒店裡成功逃脫了一次追捕。
2,自由落體狀態下物體失重。由於第二層夢境(按照我的對結局的解析,此為第二層)中的車輛從橋頭墜水,自由落體的物體幾乎完全失重,因此第三層夢境中物體出現完全失重狀態,而又由於第三層的完全失重狀態的相對靜止,第四層夢境中人物再度恢復重力狀態。
3,夢境中時間的乘方次擴大。由於按照盜夢邏輯,現即時間是夢境中時間的12倍(片中提到現實中五分鐘等同於夢境中1小時),因此每層夢境的時間維度都等同於上一層的12倍,於是第二層夢境中車輛從幾十麥克的橋樑上墜下,只有幾秒鐘的時間,卻能在幾層夢境之後變成幾個小時。

此外電影中的一些例如注射藥劑觸發夢境、平衡感失控觸發Kick、心肺復甦觸發Kick等又涉及一些生化知識,其實Inception的智慧還不止這些,閃光點在片中遍地皆是,還需觀影者自己留心。

從本片的邏輯和劇情上來看,我大致聯想到了以下這些影片:

Memento, 時間線的破碎扭曲
The Prestige, 無限循環的死亡再生
The Dark Knight, 色調灰暗的都市精彩的打鬥
The 13th Floor, 夢境或者幻想的虛擬世界
The Cell, 腦思維的破譯
Shutter Island, 開放式的結局
The Matrix, 電腦程式的活體系統
Mulholland Dr., 夢境的延伸
Open Your Eyes 夢境的層層遞推 真假交錯

可以說,Inception和The Dark Knight是兩部非常不同的影片,題材類型完全不一。其他電影和Inception也只是在某點上達到類同,而都無法和Inception的精髓契合。相對而言,我倒覺得The 13th Floor和這部電影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如果說Inception是時間維度上夢境的層層遞推,The 13th Floor則是時空維度上思維的無限伸展,然而依然,兩部電影依舊存在很多的不同,Inception的新鮮感和創新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從影片的感情戲碼來看,主要有三條發展脈絡:Cobb與子女之間的,Cobb與妻子Mal之間,Fisher和父親之前。第一條貫穿始終,第二條是影片的感情重頭戲,其實即使最後的結尾Mal沒有出現,那個陀螺依舊暗暗象徵著她,而Fisher和父親之間的感情脈絡只在Inception計劃施行過程中存在著,卻也最終隨著計劃成功達到高潮。至於觀眾能從這些忽明忽暗的感情線中讀出什麼,我只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的理解傾向為:

1,Cobb和子女的疏遠只是一個轉身的距離。Cobb和子女的疏離原因複雜,並在現實中未曾提到。Cobb始終無法憶起孩子的臉,而孩子們也似乎只在他的記憶里一成不變地嬉鬧著。我認為這個意象代表Cobb因為某些原因離開自己的子女,只能淺淺記住他們一個特定的形象,又由於悔恨,既想念又不敢面對孩子的面龐。當最終僵局打破,孩子們轉身燦爛微笑,陽光也再次照進了Cobb的心裡。而實際上,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很多情況下也如本片中,只是一個轉身的距離。

2,Cobb和妻子的愛逾越時空。當Mal終於在夢境中和Cobb白頭偕老,體驗了愛情的永恆之後,她再也不想走出她選擇相信的現實。人生如夢,當夢境不再是夢境,當現實不再是現實,愛情才得以永遠延續,Mal選擇了將代表真相的陀螺永遠鎖在心裡,並因此一再逃避,精神失常。
而當Mal最終跳樓身亡,Cobb才無法自拔,意識到自己對Inception的嘗試害死了妻子。心灰意懶的他創造了擁有妻子影子的夢境,並甘願在夢境中再次與之長相廝守。
這份執著的未了情,頗有些人鬼殊途的意味,恰如蘇子之詞: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摯愛如此,真是讓人動容。

3,Fisher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和認同。影片中Fisher父子關係在不同夢境中的對比,也是現實中許多家庭的縮影。子女期待父母的認同,卻總是看到父母眼中失望的神色。當裂痕逐步擴大,人們卻總是不肯敞開心扉,卻只是在憎恨的驅使下漸行漸遠。事實上,父母只是放不下父輩的尊嚴,子女也只是缺少一點點理解和忍耐。

對於影片中感情的處理,演員們拿捏十分到位。然而,畢竟這部電影是以劇本和場景取勝,演員的個人演技展現難免遭受打壓。然而所幸的是,導演並未一意削弱演員的表演,相反地,表演和劇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演員們因為這部電影展現出比之前更深厚的功力,而電影也因為他們的表演顯得更加恢弘。

Leonardo已經再也不是曾經Titanic裡面青澀稚氣的男孩,近年來的多部作品為其贏取了影帝口碑。從Revolutionary Road到Shutter Island,到現在的Inception,Leonardo已經成功把握了多個難以駕馭的角色,並出色演繹了角色的精髓。本片裡的Leo將喪妻之痛演的如此真實,讓我不禁潸然。
Joseph Gordon-Levitt已經走出Mysterious Skin和500 Days of Summer裡面青嫩可愛的角色形象,這部電影裡他帥氣幽默,動作戲老道精幹,個人魅力得以質的提升。酒店的失重戲華麗緊張,個人十分欣賞,也相信他的動作戲路自此打開。
法國影后Marion Cotillard此次雖然飾演一位已故的夢境中的人物,卻似《蝴蝶夢》中的Rebecca,如影隨形,因為她的邪氣、魅惑和精湛演技,光彩比活人更甚。
愛倫 Page此次嘗試擺脫Hard Candy中無敵小蘿莉和Juno中未婚先孕teenager的形象,不僅有成熟的正裝扮相,還甚至和Joseph有一場吻戲。可以說,她大步走路的樣子雖仍還有些稚氣未脫,她卻無疑憑藉此片在演技上成功晉級。
而偽裝者Tom Hardy的表演可圈可點,算是戲份極少卻格外出彩的。他幽默風趣,瀟灑英武,動作戲流暢自然還時不時來點基情幽默,那句英倫腔的「You mustn't be afraid to dream a little bigger, darling"當時讓全場觀眾會心一笑。

除了以上我想到的關於電影Inception的各方面的看點,廣大觀眾們想必早已想得更多更遠,有了很多獨到的見解。的確,Inception是優秀的,它無疑將是2010年最好的一部影片。

【補記】

從Following,Memento到The Dark Knight,再到現在的Inception,Christopher Nolan總共只執導了七部長片,卻向世人展現了他絕倫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創造力。這位年輕的導演用滿腹的才華,一次次震撼了我們的眼球,顛覆了我們的思維,滌盪了我們的心靈。當我看到片中巴黎街巷的一磚一瓦像爆米花一樣在空氣中炸開,慢速的時間裡彷彿一朵朵飽綻的花朵時,我不禁暗自讚嘆;而當整個巴黎的平面被折成直角,人們可以在垂直平面順利行走時,我又忍不住連聲叫好。我很高興,因為Nolan既未在影片中刻意地煽情以賺取觀眾們更多的情感認同,也沒有板起臉來說教一個高深的道理以提升影片的高度。他只是大筆一揮,就像神筆馬良一般,幾筆輕描淡寫濃渲重勒,便在螢幕上描摹出夢境的紛繁駁雜、奇妙詭譎。同樣是夢,兩千年前莊周酣眠,道不明是蝶夢莊周,還是莊周夢蝶,終是化作了一枕黃粱;《紅樓夢》中湘雲眠芍,多少繁華一夢中,到頭來,還不是為別人做了嫁衣裳。人生如夢,我們究竟是活在當下,還是活在夢中,抑或是醉生夢死,亦夢亦醒呢?既然美夢總是危如累卵、寥若晨星,何不讓我們痛快夢一場?有道是,浮生若夢君莫問,真作假時,假亦真。


2010年7月22日 Amsterdam Pathe Arena IMAX
http://vividtime.spaces.live.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