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68,867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關雅荻

2010-07-25 11:11:12

懸疑推理的從小說到大螢幕



文/ 關雅荻


最近看了三部都是經從成功暢銷小說改編的懸疑電影,而且剛好我又都看過原小說,發現這三部電影基本可以代表三個小說改編電影的方向。首先是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禁閉島》,根據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改編(國內出版翻譯成《隔離島》)。這部電影可以說從整體魅力上完全超越了原小說,是一部幾乎完美的懸疑驚悚電影,整個電影營造的氣氛讓人能第一時間投入到大螢幕上演的故事中去,而且越陷越深。整部電影無論從導演、攝影、美術還是演員表演,能讓你覺得這部電影的台前幕後絕對都是頂尖的電影創意團隊合作的結果。電影把原小說最精彩的部份進行了再造和重塑,完全將原小說的文字給「電影化」,讓我在明明知道原故事結尾的前提下,依然徹底將我震撼掉,我必須得承認這部電影讓我得到了充分的享受,也是今年迄今我看過的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相信在明年奧斯卡頒獎禮上,斯科塞斯和迪卡普里奧這對新黃金搭檔一定會有所斬獲。


而第二部名叫《龍紋身的女孩》,是根據最近火遍歐洲的《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同名小說改編。最近內地剛出版了第一部的簡體版,我必須得說小說《龍紋身的女孩》是我這兩年看類似布洛克或東野圭吾等暢銷推理犯罪小說以來最精彩的一次閱讀體驗,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本三十多萬字的大部頭。這本小說最精彩的在於在一個看似傳統的「孤島密室」探案的設定里,塑造了一個神秘怪異的女主人公形象,並且由此帶出了對我很陌生的瑞典社會的種種問題和弊病,而最終小說給人帶來的是一種跟看《基督山復仇記》一樣的復仇快感。但遺憾的是,在看到同名電影后,發現影片中小說的魅力完全喪失,變成一部像趕火車一樣,把眾多情節生生塞進兩個小時的平庸之作。雖然影片整體制作質量還算不錯,但還是因為故事、人物過於龐雜,實在讓電影在敘事之外缺少了營造氛圍的空間。電影《龍紋身的女孩》再次證明這種社會性複雜情節的犯罪小說很難成功的改編成電影。


最後看到的電影是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新作《影子寫手》,同樣是根據前年英國暢銷小說作者羅伯特·哈里斯的同名小說改編。但這次我是先看完大螢幕電影,再回頭看小說,讓我發現有趣的是小說居然就像電影導演台本一樣,跟電影的一致性精準得如同瑞士手錶。小說只是比電影在人物內心和某些細節描寫上更加豐富,但電影對小說故事的改編進行了精準的詳略得當,片中大量的台詞幾乎跟小說裡的對白一模一樣,一度讓我誤以為這本小說是電影拍攝後的衍生電影小說。在電影和小說的高度契合度上,在我看來《影子寫手》也是近年來少有的一部代表作,難得的就是影片本身依然保證了足夠的觀賞性,影片剪輯極其鋒利,我在香港電影院看了兩遍,特別是第二遍越加發現這部政治驚悚電影中,從開頭到結尾,每個鏡頭都有其精確的目的性,整個觀影過程也相當的享受。


看完三部電影,突然讓我心生感慨,一是覺得西方暢銷書文化與電影的連結之緊密,反觀國內除了之前蔡駿的幾部驚悚小說外,最近也就是《杜拉拉升職記》終於讓人看到了一些暢銷書帶動電影製作的苗頭;另一個是我總結出來的可能不是規律的一個規律,就是西方電影導演,無論美國還是歐洲,似乎在成為大師之前,大多都有拍過驚悚懸疑類的電影代表作,而且無論影片類型,包括新萊塢一代,無論史匹柏還是盧卡斯,都在早期拍過同類型電影。在我看來,可能西方歷來有推理小說的文化,在上世紀黑色電影風行的年代,電影人找到了這兩種敘事類型結合的最佳載體,因為懸疑推理類型電影可能是最練就電影導演敘事基本功的類別,所以上面談到的三部電影,骨子裡都帶有黑色電影的氣質。但反觀東方電影世界,則似乎是完全另外一個世界,這話就另說了。


10-5-11
評論